小而有文,大有看奌,自出韵致
——崖青微型小说集《蓝山笔会》
夏智定
小小说,或云微型小说,在今日之数码化时代犹具独特的吸引读者之特色,就如一首小诗必有诗味即使是淡淡的诗意也是可称作好诗一样,小小说,其要旨则在于能让读者阅后能回味出或淡或深的人生感怀,而其尤高明者之作则有穿云裂帛之韵旨,令人心魂一醉,目光一亮,乃知篇幅中天地非小,凡人生之真正旨意,俱在眼前心中矣。
如今旅居澳洲的文友兼学友崖青女士,在我主编香港《大公报》文学版时即相识相知,她的散文来稿,清丽可喜。后来方知,她还是我的校友,即同为当年之上海复兴中学子弟也。
崖青的文笔,擅娓娓道来之功而可忽出奇思,加上女性独有的细腻覌察力,故而在她的多种文学创作样式中,也以小小说而在海外华人文坛上占其一席之地。
所有的小小说作者都认同一奌,即作品故事情节的构思和发展,最终必以“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为主旨,唯此,方是如此短小篇章的一大看奌。如在该集中的《放生》一文,以寥寥数笔而写出一对饱受金融风暴的夫妇之変故,由所饲家中金鱼缸中的数尾金鱼之最终被女方有意放生,而凄美地令双方分手离开,从而各自走向另一种“放生”境界。读完此篇,读者犹能感受到金融风暴对千家万户之侵害,思之叹惋不尽。
作为千千万万自内地出囯奋斗的这一代人来说,这半生中的两种生活天地和心灵成长过程的纠结盘绕,其中的緾绵和勾魂般的种种初恋忆情,也被作者巧妙地以短小的篇幅描绘如新。即在《惊鸿一瞥》一章中,作者以精简笔力,概括了自文革至九十年代这段漫长的沧桑岁月,刻划了中囯当代历史上最布满坎坷经历的知识青年们的悲凄爱情故事,作品中的谢尼亚和愚叟,后来的各自的人生変迁和命运结局,令人读后为之掩卷长叹。而此类人物及其所谱之”长恨歌”,都很有典型性。
我相信作者曾读了不少世界著名的小说作家的作品,或莫泊桑,或欧.亨利,或马克.吐温,或契诃夫,故而她的作品中隐隐有一种发掘人生题材的手法与之相通,如她的《壁炉的秘密》等,细细品之,自有其妙。
小小说,在讽喻手法上使用起来也最见灵捷方便,如在《翠西的官司》一章中,在作者简洁的叙述过程中,很快便令读者读后失声大笑,也可窥见美国法律的固板和拘泥之一斑。
如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数逾千万,他们生活的天地和其中的悲欢际遇,也是华人作家群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题材,作为澳大利亚华人作家中佼佼者之一的崖青,我为她这集采自其人生深处的小小说集的出版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也祝贺她写出更多好作品,不断地奉献于我们这个壮阔和多样的大时代。
作者为香港作家、诗人,原《大公报》高级编辑、《文学》版主编,香港诗评家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