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金居住的弄堂里除了大小老婆多,还有一多,那就是寡居老太多,而且在这些寡居老太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扼腕的传奇故事,她们多舛的命运一直是邻人们噶三湖的话题。
故事一:蔡家奶奶和她的遗腹子
蔡家奶奶长得精瘦,一口纯正的山东口音普通话讲得头头是道。她育有一个儿子,在弄堂里大家都叫他蔡家叔叔。据说蔡家叔叔是一家厂子里的厂长,平时不太在家,总是很忙。所以蔡家奶奶就会把很多的时间放在照顾邻里的孩子身上,谁家大人只要有事,第一就会想到把孩子交付给蔡家奶奶。交给她,那就像把孩子交给自家父母那样的放心。
在蔡家奶奶家里小朋友们不但可以吃到她珍藏的小零食,还能听到许多当年他们村里打鬼子的精彩故事。
蔡家奶奶其实并不姓蔡,到底姓什么,邻居们谁也不知道。只是蔡家叔叔的爸爸姓蔡,所以,邻居们都叫她蔡家妈妈。后来,蔡家叔叔结婚生下了儿子,她也就一跃成了弄堂里人人尊称的蔡家奶奶。
据说,蔡家奶奶18岁那年,和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的同村小蔡结婚,第二天小蔡就随部队走了。洞房花烛夜,蔡家新媳妇就有了床上喜,十个月后生下了儿子,也就是邻居小孩口里蔡家叔叔。
当年的小蔡随部队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全国解放后,政府给蔡家新娘子,也就是邻居们口里的蔡家奶奶送来一张烈士证书。从此,蔡家新娘子真正真真的成为了遗孀,开始享受烈属的待遇。
蔡家奶奶现在已经90出头,身体依旧健朗,她为蔡家守了整整70几年的寡。
听邻人们讲,这么多年来,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劝过蔡家奶奶再嫁,但一向能说会道的蔡家奶奶只要听到有人提起这个话头就会一下子沉默下来,一言不发的走开。时间久了,邻居们都摸不透蔡家奶奶的心思,也就没人敢再提了。
尤其在文革时期,光荣人家的蔡家奶奶是弄堂里受人敬仰的偶像。邻居们都觉得蔡家奶奶一个人带大蔡家叔叔非常了不起,但好像也应该是这样为烈属守候一辈子。现在想想这守了一辈子寡的蔡家奶奶是多么的不容易。
长大后的定金和蔡家奶奶的媳妇成为了忘年交的好朋友。有一次私下里定金曾问过她媳妇:“你婆婆真了不起,当了一天的新娘,竟然守寡一辈子。”
她媳妇沉默了一会告诉定金:“其实,婆婆的公婆早死了,她一个人带大儿子,吃了很多的苦,后来随儿子转业来到上海定居。这么多年,要说没有动过心,那是假的,毕竟婆婆也是凡人。但一想到一旦改嫁,她就没有了烈属的身份,享受不到烈属的待遇了。于是,也就只能打消了改嫁的念头。
听了她媳妇的话,这光环下的悲凉让定金的心感觉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