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这个人可能是名字起的不好,也可能是骨头的份量轻了,八字称骨才一两五钱,是短命受苦的命数。李花的八字令人难受,若按照佛教那一套因果说法,她前世为人或许是个大恶人,所以这辈子才受苦遭罪,是为了了债。
两年前李金顺和汪玉芬一见钟情,有如同隔世情缘般的强烈感受,因此他二人整日如胶似漆片刻分离不得,每晚花前月下浪漫不尽,简直到了若失去对方就无法独活、为再次相聚甘愿下十八层地狱的程度!幸而两人门当户对,如若不然,只怕被家庭一方强行拆散,从此做成苦命鸳鸯;若以他二人的恩爱程度,说不定会为此双双殉情。
人也真是奇葩物种,万事也皆心理作用,理性也无常,爱情、婚姻和家庭也不因情深意切而稳固,不能忍受就全乱了套。给他二人找个离婚的理由,大概算是婆媳关系的恶化和家庭排位的下降,继而变本加厉,直至感情破裂。
据观察:婆媳之间的争斗从不和平罢休,并可以持续到一方倒下数年以后。
算一算,从爱到散维持了两年,从朝暮厮守到看彼此一眼就感到无尽的厌烦和恶心,直如是宿世的仇敌。我猜想这大概不是人性彰显出的丑恶,而是无常罢!
在法庭上,法官将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汪玉芬,理由是她没有赌博的习惯、以此更具抚养资格,孩子能被好生照顾。尽管事先就知道判决结果,李金顺还是给心里乐坏了,只不过表面上却得装出一副法院判决不公的、从此无法拥有亲生骨肉的痛苦的哭丧表情来,随后他又以极度不满意和仇恨的委婉的眼神冷对法庭的庄严肃穆,心中假想法官是其十世宿敌,恨不得杀而剐之,借以此入戏逼真——实在也是逼真,然而内心深处则是幸灾乐祸般的快活!
临了,痛并快乐着的李金顺依依不舍哭泣,抱着还不能辨认父母的李花亲了两三口,当即便分了骨肉,而刚一分便顿感无忧无虑,轻松自在的仿佛重返十六岁花季的年华。
这世间人,但凡有利己之心,便能工于心计,方能不择手段。
汪玉芬被判了孩子的抚养权恨地咬牙切齿,心里不时恶毒咒骂李家人及其十八代的劣祖劣宗,而其时,她心中则丝毫感觉不到自己对亲生女儿的那股子间接的恨意以及把她想要抛弃的冷酷的潜意识,因而她汪玉芬离婚后脑中产生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报复,也不是再找第二春,而是她终于头脑冷静下来,想起了如何丢掉孩子李花这件人生头等大事,或者说是给她找一个新家庭的第一要务——当真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到如同面对千古谜团的程度。
汪玉芬在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她作为母亲,令人崩溃地、天性自带的母爱连一丝一毫也没了,她根本没有生出、哪怕是对自己孩子李花的一点点、一点点的、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怜悯的考虑,反而是她那人类大脑里理所当然的认为并理解:李花是她第二春的唯一阻碍!而更甚的是,她以及她的一大家子人对这种要把亲生孩子抛弃的残忍念头竟然是豪无罪恶感的理所当然的存在,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到了无法企及的程度!至少也少有人能够企及。
李金顺这边摆了一桌子近似于年夜饭的宴席,一桌子美味佳肴全荤不素,还有可乐和酒,他们一大家子人吃呀喝呀欢快无比,还不尽兴,划起酒拳来,这气氛仿佛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更仿佛是新时代来临、穷人当家作主了,尤其两位高堂言语间都带着离苦得乐的高分贝腔调,只不过这高兴中还是要夹杂出一两声妙不可言地叹息以证明自己的遗憾之心,可是对孙女李花却只字不提,想是大概对她已绝了骨肉的亲情,提了反而败兴罢?常言道:女儿家终究是外姓家人,何况那么丑也指望不住招财进宝,便任她好自为之吧!
前世罪业的李花生得丑、也不乖,不能逗人喜欢,这必是遗传了父母两边劣祖劣宗的基因无疑。不过她有一对大眼睛明亮而清澈,给人以不忍心欺辱,虽仅此而已,却许是前世命终时的临死之善的福报今世取得,想来必是佛祖慈悲的美意!
想整形手术的兴起,大概不是人爱美,而是丑讨人厌,大概以此招致到不幸的衰神。据观察:对丑能生同情和怜悯的人,在整个大千世界中能够数得过来,但其中包括虚伪和假仁义者。
李花丑的不招同情与怜悯,好几家想领养女孩子的夫妻在见了李花时,尽管表面露出和善的笑容,但心里却没啥感觉,于是就不了了之了,倒是其中有些言语伪善之徒,说了些好听话走了,也是再也联系不到了。
汪玉芬明知道李花难以送出,只是仍不做放弃,就开始另想办法。要是汪玉芬不抱侥幸心理,她该知道,领养者没有不带目的的:迷信者为了求吉,无儿女者为了防老,有家产者为了过继;甚至还有变态、歹毒等等,其中充满了令佛祖也揪心皱眉的难以想象。
李花不是男孩子,她若是男孩子再丑也能令人去动“恻隐之心”,因为还有“防老”得赚;可她是一个女孩子,丑陋、不乖、看着没感觉,养大了难嫁,即便嫁得出去也嫁不好,弄不好还得折本儿,所以思来想去一次半会儿,觉得当真是没有一点划算之处。
青春难耐,也不等人。二六年纪的汪玉芬渴望着再次婚姻,为了处对象、或者说以“处子之身”找个质量好一点的老公,遂把李花寄养在了乡村亲戚家,以此方式逐渐将其淡出自己这宝贵的生命中。汪玉芬偶尔想起李花时觉得亏钱,脑袋巨大,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想来心里也更沉重。然而偏偏这样的一个女人,跟着他的真爱男友居然敢去普陀山求观音菩萨保佑能够给李花找到归宿并保佑自己的婚姻能够幸福美满、多子多福——这大概是在佛菩萨面前,尤其是地藏王菩萨面前最“明心见性”的人啦!
奇葩世界奇葩多,这世间冷漠绝情、手段干脆、善于诡辩的女人也太多了,而汪玉芬当属其中的典范。有小沙弥为香客礼佛敲磬的时候令汪玉芬如发现救命稻草般双目定住,身子一颤顿时所悟,又在刹那间百感交集,竟又在须臾间流出如优昙婆罗花般千年难见的绝世眼泪,如果她会诗词,想必世间非再添千古绝句不可。
悟罢,汪玉芬立即赶回家中召开紧急家庭会议,将普陀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一股脑儿说与家人,于是全家立即振奋、紧接着慷慨激昂、继而各自发表对李花与佛有缘的见解:有说李花身上的红痣是上天标注的记号,有说眼睛从小炯炯有神一看就不一般,还有说从出生就没哭过,原来是早就看破了红尘、难怪家庭遭遇如是,看来已是命中注定了,甚至有说李花不苟言笑,神色间似乎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哀伤,只怕是悲天怜人的菩萨转世……于是,从不招人待见的李花当天被她的家人破天荒地说成了菩萨转世。行将就木的汪老头还一旁嘀咕着,可千万别忘了来度他这个爷爷才好!
南无阿弥佗佛!出家不容易,得与佛有缘,没缘分跪上三天三夜佛门也不会开,光靠可怜没有用,有悟性也没有用,真诚也不算啥,而与佛有没有缘佛说了还不算,想要出家还得收徒的师傅说了算,但是得花点钱上下打理打理。当然也有例外,就是那少些位大慈大德大知识,他们心怀菩萨心肠,只是不容易遇见。李花进入尼姑庵出家汪家花了好几万,没几天蹦跶的汪老头气的心中咒骂佛祖好几次,想到报应时,心中直道世间无佛,唯有外星人,人死如灯灭,算是消除恐惧了。收李花的中年尼姑对汪家人说,小孩子调皮淘气,贪玩好耍,学佛心不虔诚,只有年长一些才能好好学,只能先在庵里受环境熏陶,慢慢来。临别时汪玉芬故作流泪状掩面跑出庵门,那情景、那模样真如骨肉分离一般令人不忍心瞧见,别说,演的可真比好多电视连续剧还好!
因缘和合,百世父母,百世子女,从来离多聚少,漫长孤独。
送走李花一事用时二年,如此了结。汪玉芬心愿了却、一夜无眠,她躺在二米宽的大床上百感交集,回想过去种种,心中怨恨李金顺,天下男子没一个好东西,怨恨李母施妖作怪,绝没有好下场,也怨恨李家人重男轻女,定要生孩子没屁眼;不过汪玉芬自问这些年对李花却是问心无愧,再说这孩儿是佛门因缘,只是借自己的胎腹出生入世,自己跟圣母玛利亚一样也算是纯洁如初了。看来自己也与佛有缘,今后还得常去烧香拜佛,多求财神菩萨保佑才好。
后来,李金顺的胖儿子每天将他姥爷当成驴骑,这熊孩子时常任性胡为,在李老头吃饭时就吵闹着要骑驴;孙子难得,李老头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只好当驴给孙子骑。另一边,汪玉芬也生出了一个大胖小子,从此过上了相夫教子的安生日子,人也贤淑了。隔了两年又生出个可爱的小公主,还是个美人胚子,小舌头伸出的模样逗人怜爱,已经活到极限的汪老头常常开开心心地逗他乖巧美丽的小孙女大半天合不拢嘴,也伸出老舌头来,如狗般憨态可掬。
孤山寒寺,钟声清冷,受了沙弥戒的李花,法名宝来。前年寺庙垮塌、师傅被阎王爷招去了。如今宝来转投在一位慈悲心肠的老师傅的道场里修行,改名忘了,倒也算是得幸了。只是偶尔忆起过去忍不住哭泣流泪,被师傅怜惜般责备圭碍太重,罚去礼佛百次。又一次忘了怨恨心平息不下来,痛苦哭泣,师傅只是冷静般开导这是悲魔入心,得去消除。私底下,两三个师姐妹以讲述各自辛酸尘事的方式安抚忘了,从这些充满着痛苦和哀凉的讲述中,忘了的心渐渐平静下来,随后一股同命相连的感觉升起,顿觉凄然,但却快慰!
南无阿弥陀佛!
李家和汪家至今平平安安,居然过得不错,这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看来这又将成为一个千古难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