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作者:竹林    更新时间:2013-08-05 14:33:45

听说泉根死了,金铃那本来湿润而含悲的双目突然干涩呆滞了。小秋芳把娃娃脸的信给她,她接过去,看也不看,失声叫道:“哎呀,这不就是泉根的信呀!他说他要到苦楝树那儿去了……快,让我去救他!”

说着她站起来,伸手推开秋芳,扑到窗前,拉开了窗帘:“瞧,他在这儿哪……冒起来了,快把绳子给我,绳子!”

秋芳吓得哭了,一把抱住了她:“姐姐,姐姐,你快醒醒,醒醒!”

可是金铃忽而又笑了:“好了,我总算把他拉起来了。秋芳,快去找件衣服来给他换上。噢,让我熬碗姜汤去。”

“婶婶,婶婶你快来呀!”秋芳扭过头,对着灶间里的金铃娘哭喊。

正在做饭的金铃娘听见喊声,在围裙上擦着自己的湿手,急忙走了进来。她一见金铃这个样子,好象炸雷轰顶一样,急得没有一点办法,就用拳头敲自己的脑袋,还把头往床上撞:“阿囡呀,你不要这样呀!你这样我也活不成啦!我一辈子吃辛吃苦都是为了你呀,我盼你养老送终,盼着抱外孙呀!现在叫我怎么办啊……”

秋芳听得发烦,把脚一跺:“嗳呀婶婶,这是什么时候,你还抱外孙哩,还不快去请医生来!”

可是金铃娘好象没听见一样,还继续撞她的脑袋:“囡呀,娘对不起你呀……”仿佛她撞破了脑袋,让自己的灵魂也出了窍,这样才对得起她的女儿。秋芳重重地“咳”了一声:“这老太婆,真是没法!”她只好放了金铃,自己跑了出去,上公社卫生院了。

秋芳走后,金铃娘倒是停止了她的疯狂举动,也许是撞得晕了,也许是清醒了过来,总之,她的愚昧不化的脑子想到应该去喊什么人,刚要到隔壁去叫媳妇,恰好俞嫂进来了。她还不知金铃发呆,轻轻盈盈的如一阵风。

“金铃娘呀,”她甜甜地奉承,“还是你老太婆有福气!”

金铃娘黑沉着脸,气得说不出话来,只在鼻子里哼了一声。

俞嫂没有注意到金铃的神情,见老太婆不高兴,并不在乎,继续得意洋洋地说:“这下可好,泉根死了,这段公案也了结了,你横竖收下了阿福的财礼,等着享福去吧!”

不提财礼还好,提到财礼,金铃娘终于发火了;她转身从箱子里取出红纸包,朝地上一扔:“这钱我们不要,你拿回去吧!”

俞嫂没有料到,连蚂蚁也怕踩死的金铃娘竟会这样光火耍脾气,一时惊奇得不知说什么好。她正待要开口,那边金铃却弯腰捡起了红纸包:“妈,泉根把财礼也送来了。噢,要财礼做什么,这都是封建习惯。我去跟他说,不要财礼我也跟他结婚……”

俞嫂见状,心里明白了几分,不由得暗暗害怕起来,又听金铃娘愤愤地说:“怪不得人家说,六月里的日头、后娘的拳头、媒人的舌头,都是毒的。你看,我好好的囡,让你嚼舌头嚼成这个样子,倒霉呀!”

俞嫂因为心里发虚,不敢再耍嘴皮了,赶紧抽身想退出去,刚走到门口,心头又打起了另一面鼓:金铃成了这个样子,浦支书那头怎么交代呀!这才是非同小可的大事,可不比这个傻老太婆啰。想着,刚刚跨出门槛的腿又抽了回来,踌躇了一下,只见她两道弯弯的眉毛一皱,智慧的火花如电光一样迸发出来,马上一个绝妙的主意闪现了,好象天才的政治家在刹那间制定了扭转乾坤的战略。

“金铃娘,”她转过身子,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你不要太着急了,自己身子也是要紧的。当然啰,做娘的嘛总是为囡着想,希望将来老了脚边有人哭,我也是为了你们好才提的这门亲事;事到如今嘛,你也不要光怪我了,还是一起想想办法的好。依我看,这个囡是……”

她的话语放慢了,沉吟着打量了一番金铃,又道:“是这样,过去有句老话,叫想偏了心,入了邪。象这种情况嘛,让喜事一冲就会好的。所以我说还是索性把喜事办了的好。”

金铃娘听了这话,低下头半天没作声。她想到冲喜的说法是一向有的,也确实听说有的人生了很重的病,叫喜事一冲,竟痊愈了。何况金铃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症候,正象俞嫂所说,是想偏心中邪了,这种病叫喜事冲冲,说不定倒是会好的。

可是,她拿不定主意在关键的时刻,她总是这样的。她想要是万一冲不好呢?又想到,因为自己走错了一步,才把女儿逼到这个地步,要是这一步再错了呢?因此她不敢贸然答应。她需要想一想,虽然她从来不可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所以确切地说,她并不是要想,而是希望别人来给她拿主意。然而可悲的是自从她当上童养媳的一天起,她从没有得到过这样一个坚强有力的靠山,也许全部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此了。

正在这时,金铃阿嫂走进来了。金铃娘一见,很高兴,在她善良的心目中,媳妇总归是自己人,这么大的事情,难道不该同自家人商量商量吗?

俞嫂一瞄见金铃阿嫂,心里头就乐开了花。她想她的救兵来了呀。这么好的机会,若不会抓住利用的话,那她俞嫂也白活一世人了。所以,不等婆媳二人开口,她抢先把这冲喜的主意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

金铃阿嫂早在巴望着这件事,哪有不赞成之理?俞嫂刚说完,她马上就拍巴掌赞同,不但赞同,而且还表示出特别的殷勤和热心来,一口气起码举了七、八个例子,从东村讲到西村,从南门讲到北门,全是某家某人冲喜冲好了病的例子。而且还特地声明,其中某个某个例子,是听村上年纪最大的杨阿婆亲口说的。这些有根有据,甚至有名有姓的例子不能不叫金铃娘心动,她犹豫了一下,不禁怯怯地问:“要是阿福不同意呢?”

“哎哟,妈!”媳妇大惊小怪地叫起来不过须知她是从来不喊“妈”的,一向只在背地里叫“老太婆”,甚至当面也这样。所以这一声“妈”已把金铃娘叫得心也软了。“姆妈,”她又叫了一声,“姻缘都是前世命中注定的呀,金铃和阿福看来就是有缘分嘛,要不泉根怎么死了?而且是自己去死的,和别人谁也不搭界。既有缘分,一冲肯定会好。妈,你怎么越老越糊涂,连这点也不懂了?”她一口气说完这些道理,忽然又想出了另一条理由:“再说,我们金铃的事,闹得这么大了,不嫁给阿福,别人家还有谁敢要啊!”

在金铃娘听来,媳妇的这些话确实是句句在理;甚至她第一次发现,媳妇竟是这样通情达理,这样的热心肠,于是在她心的天平上,赞同的一面只欠一个小小的砝码了。

“那么,叫菊英她爸爸回来再商量吧。”金铃娘点头说。

“和他商量做什么?”媳妇把嘴一撇,两片嘴唇勉强地包住了暴牙齿那意思是:他还不是听我的!

正在这时,一个颤巍巍的老太太拄根龙头拐杖进屋来了。她就是杨家阿婆小秋芳的奶奶。这个老人平时只在家念佛操劳,是很少出门的。不知怎么的,也许是她觉得金铃姑娘是全村中最懂事,最好的女孩子吧,现在听说出事了,她竟亲自前来看望。

金铃娘看到老人进来,好象见到了救星一样,赶紧上前扶住,搬个小竹椅请她坐下,然后恭恭敬敬地问:“杨家阿婆,我家金铃的事您听说了?”

老太太认真地点了两下头,表示听懂,也知道了。

金铃娘赶快又凑到她的耳边:“俞嫂说给孩子冲冲喜,会好的。您辈份大,见得多,您看好吗?”

杨家阿婆从怀里抖抖索索地摸出捻珠,默默地数了一会儿,忽然连连点了三下头:“行,行,行!”

金铃娘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俞嫂和金铃的嫂子也听得松了一口气。可是金铃娘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阿福家……”她的担心总是这样多,而且似乎在别的顾虑消除以后,这就成为最突出的矛盾了。

俞嫂笑了笑说:“你不用担心了,这个忙我总是要帮的,阿福那里嘛,我去讲好了。”

正在说着,金铃又叫起来:“妈,船来了,是泉根来迎亲了,快把门打开,把我的被子搬上去呀!”一边嚷一边通通通地往外跑,金铃娘叫了一声:“囡呀!”就扑上去,抱住了她。

“好,冲喜吧!”金铃娘抬起头来,眼泪汪汪地望着媳妇、俞嫂和秋芳奶奶说。

就象雨从天上落下,树枝因风的推送而摇摆一样,事情终于顺利地按照俞嫂的神机妙算而发展和进行着。这真使得她心花怒放。掌管命运的神明啊,你真会在暗中开玩笑,如果在三十年前,就让俞嫂这般的顺利和得志,那该多好啊!

她从金铃家出来,径直去阿福家。不过她不是去找浦支书的她还不知道书记的态度呢,所以不敢贸然去和他说。她先找的是阿福娘,这种事嘛,女人总是心肠软一些。虽说阿福娘在家中的地位不象她自己对丈夫那么有权威,可是,由老太婆出面去对老头子说,当然比她俞嫂要有利得多。

果然不出所料,俞嫂把金铃的情况一讲,阿福娘立刻表示同情。人在同情的时刻往往容易想起对方的好处,阿福娘这时也就唠唠叨叨地讲起金铃平时怎么和气,怎么勤快,怎么心肠好等等,于是,俞嫂就乘机把“冲喜”的主意说了出来。在阿福娘这样年纪的女人中,对“冲喜”的信任程度不亚于现代派青年对科学和舞曲的迷恋,她们随便就可以想出一些在她们看来是成功的先例。所以,几乎没费俞嫂什么口舌,阿福娘就同意了,并且自告奋勇地去和老头子说。

但是浦支书并不相信什么“冲喜”之说,作为支部书记,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来说,他所考虑的问题要重大严肃,因而也复杂得多了。他想到泉根死了,如今正在落实政策,富农也要摘帽,富农的儿子更算不得什么了。因此这件事泉根的死弄不好会挨上头的批评。现在弄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不要金铃,倘使她一直这样疯疯癫癫下去,外面传说纷纷,对自己很不利;倘使她好了,老是去告状,那他就更要吃不了,兜着走这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批评问题,出了这样的人命案子,真的捅到上头,很难说他的乌纱帽还能不能戴在头上。所以怎么办呢?娶一个傻媳妇,固然不理想;冲喜,这自然也是女人见识。但总的来说,他倒也不信金铃的病会有多重,不过是神经受到了刺激,一时有些错乱罢了;姑娘年纪大了,如果生米做成了熟饭,一切都安定下来,说不定也是会好的。如果金铃真的好了,他还是喜欢这儿媳妇的;特别是,阿福象一头脱缰的野马,急需要装上一个笼头。

主意打定,他把儿子叫到跟前。

“金铃的事你到底有什么打算?”他问,“如果你决定要她的话,我马上给你办!”

“现在嘛,她受了点刺激,”他接着又说,“不过大家都讲没问题,我看也不要紧;但是娶过来以后,你一定要好好过日子,不许再刺激她……”

后面还说了好些话,但是阿福却没有听进去。对于阿福来说,老头子出钱出力,为他弄一个漂漂亮亮的姑娘来,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将来嘛,天上的太阳和星星,地上的鲜花和嫩草,都会告诉他怎么办的。他不必用老头子那种世纪前的脑袋瓜去预先为自己设置种种假想的罗网。春天年年都会来到的!因此,阿福就这样点头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