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暖阳里探访武康路

作者:燕铭    更新时间:2014-11-13 01:12:00

秋天的太阳,明晃晃,暖洋洋的,慷慨豪爽的挥洒在街道两旁浓荫的法国梧桐树上,伴随着不时飘落翻飞的黄叶,从渐渐稀疏的透明枝叶里筛漏下一地破碎的金黄斑斓,也斑斑驳驳的挥洒在行人的身上,抚慰着行人的心情。

秋日的武康路,沉浸在正午炽烈暖阳的怀抱里,像一个在大地母亲温暖怀里躺着的处子,幽静、安详。我此时正慢慢行走在这条马路上,观赏拍照,暖意又悠闲。

武康路是一条南北向的马路,弯弯曲曲,道路狭窄,南面和热闹的淮海中路交叉,中间有繁忙的复兴中路穿过,北面和安福路接壤,全长大概五百米左右。虽然地处闹市中心,但却如大隐隐朝市的隐士,幽远僻静,令初来乍到的行人或游客着实有些吃惊和欣喜,仿佛都市里的世外桃源。

更令人欣喜和赞叹的是,短短的武康路,从南到北集中了一大批名人的故居和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湖南路和武康路交口处的“巴金故居”了。

巴金在这里和家人居住了近五十年,解放后的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诞生。巴金故居由一栋主楼和两栋副楼及花园组成。主楼建于1923年,为花园洋房,假三层,为主人生活、工作与接待宾朋之所,现按主人生前原貌布置。1955年,巴金一家迁入,定居于此。半个世纪以来,这座小院见证了一代文学巨匠后半生和生命历程和中国现代文学的风风雨雨。

另外比较著名的是位于淮海中路和武康路交口处的“武康公寓”,别称“东美特公寓”,这栋公寓建于1924年,外形略具法国文艺复兴风格,为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是著名建筑设计师乌达克的早期作品,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秦怡、孙道临等曾居住于此。从马路对面遥望这栋公寓楼,仿佛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昂首巡弋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上,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繁华昌盛的象征标地。

作为上海最有特色的“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武康路上还有许多遗留的名人故居和建筑。比如:北平研究所旧址,黄兴旧居,郑同国旧居,唐绍仪旧居,颜福庆旧居,刘靖基故居等等,皆为西洋欧式别墅建筑,那紧闭的大门,幽深的院落,隐藏着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使人不禁充满好奇和想象。这些名人故居和建筑如此密集的紧邻在一条短短的马路上,叫人不得不惊叹,那承载的无比厚重历史文化叫人不得不欷歔万分。

我沿着武康路从南到北一圈兜下来,那暖和的阳光也由正午的炽烈变成了午后的温馨,周围的空气也似乎变得慵懒和散漫起来,马路上显得更加幽静和悠闲,行人和车辆稀少。不时看到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驻足凝视和拍照,似乎这里的一切景象,在视角和镜头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流连忘返,也似那浓甜的下午茶,使人在慢慢品咂之中回味无穷。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