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到大,到南京去游玩过好几次,最难忘的莫过于秦淮河的夜景。夜色临近时分,两岸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此时华灯渐放,光耀璀璨,河面碧波荡漾,游船悠悠,桨声唉乃,倒影着两岸的灯影,波光粼粼,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好一条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曾沿着秦淮河的两岸,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尽力寻觅着千年的历史痕迹与回响。那六朝古都,千载繁华,朱雀桥边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安在哉?“桃花得气美人中”的那些才色双绝的名妓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红颜佳人的倩影是否可寻?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桃花扇》的感人故事是否还在流传?绝代文豪曹雪芹少年时可曾在秦淮河边意气风发而“秦淮风月忆繁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大家叶圣陶与朱自清,是否仍旧还在默默无语地轻舟荡漾,各留下流芳后世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秦淮河正处于南京帝王之都之中心,是文化昌盛之地,集富贵典雅之全,乃温柔富贵之乡。千年以来,暖风熏醉了多少才子佳人、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千古传唱的文章传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憾慨;“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伤感;“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惋叹,而象《秋柳》诗、《桃花扇》传奇至今还在震撼世人的心灵。
沿着秦淮河东去遇有一座“进第”桥,古时只在三年一届科举乡试时才开放,到时有多少怀惴进士及第、光宗耀祖的文人学子如过江之鲫,由南岸过桥鱼贯而入北岸的江南贡院,参加举人应试。这座江南贡院是古代中国最大的科举场地,历尽沧桑,至今遗迹犹存,但所存无多,见证了中国科举文化由盛到衰的漫长历史演变。有多少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抛掷了一生的青春时光为博取功名而在此屡试不中,最终为此“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秦淮河南岸古时是名妓旧院会聚之处,名妓们几乎个个品貌艳丽,意态娟好,尤善琴棋书画。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陈圆圆等号称明未“秦淮八艳”,名重一时,为秦淮河的红尘脂粉气息更添柔媚色彩,引无数文人雅士趋之如鹜。当明未清初,那最后的秦淮河,这些风尘女子,却殊重气节与风骨,不与那些懦弱文人同流合污,在江山巨变之时,集明朝之国的烈女情结,舍生取义之光辉映照着昔日的风华柔情。一股正气笼罩着诸佳丽之命运,于是使其灵气、傲气、清气,超脱于浮云富贵及庸常脂粉,而秦淮河的文化价值也因她们而得到升华。秦准河留下的这千古绝响,真乃千古之叹也!
站在秦淮河上的拱桥上,仰观天穹星灿,俯察碧波泛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沧然之情顿生,此时任思绪浮想遨游……
秦淮河,你可曾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驿站?你可曾是中国文化人心中的一个凝重的文化情结?你蕴藏着多少厚重的历史文化,回荡着多少悲凉激荡的人生感悟?!
今夜此时,在你这无比辉煌璀璨、富贵温柔的怀抱里,有一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有人会,登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