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感言

作者:韩红    更新时间:2014-10-22 07:19:07

“三八节”刚过,我却跳出来发“三八”感言了,似乎很不识相。好在,只是在次日,况且又是所谓“男子节”,何不稍带着也谈谈男子呢。 

“三八节”原本是上世纪初芝加哥劳动妇女为争取个人经济权利、改善劳动状态的一种权益斗争。

直至今日,在中国,近二十多年来,“三八节”一直是商家向妇女们竭力促销商品的好日子,“三八节”成了大“刮”妇女之财的好时机。“三八节”俨然成了促进消费、带动经济的动力,无疑是对当年美国工人们为维权进行斗争行为的一种颠覆。如此的社会“习俗”,不免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有点摸不着头脑,“三八妇女节”是个什么玩意?

笔者过去曾有过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凡有“妇女节”存在一天,即为妇女尚未真正独立之日,因此应该取消“妇女节”。然而,我现在却认为“妇女节”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其存在昭示着在男性社会下妇女们的现状,妇女们似乎处于一种被保护、被“宠爱”之下,但有许许多多的权利却被各种各样的借口或理由歧视着、剥夺着、侵犯着。上世纪初的妇女们还只是为了经济权利而斗争,其后的妇女运动又增加了争取更广泛的政治权、文化教育权利等内容,意义更为深长了。

从上世纪到现在,女权运动一直在世界各个角落方兴未艾,但有些却偏离了正道,去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诸如在大小便姿势问题上争取平等或者是在某种语言的阴性、阳性问题上争取平等,这实在有些无聊,这种“女权”实在不值一争!

女性争取平等,不是要在形式上与男性去争平等,而是在实质内容上去争取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上的平等!

女性往往看似比男性柔弱,而内心常常比男性更为刚强。事实上女性比男性更为理智、冷静,因此女性是和平的重要力量和来源。暴力通常与女性无缘,即便有缘,女性往往也是受害者。那些发动战争、杀人越货者一般都是男性。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宝玉之口说“男人是泥,女人是水”。在他看来男人肮脏,而女人纯洁些。数千年来,男性们一直在主导着人类社会,被这种主导权支配下的男性们无法不“骄傲”于自己的成绩,于是为所欲为便成了寻常琐事。

男与女不存在孰优孰劣之分,男与女身上的许多特质过去被人们人为地分割成了“阴”与“阳”、柔与刚,而事实上这其中许多特征是一切人类所共有的,不单单只存在于男或女一方面,而是属于人类共性的部分,这就是现在人们喜欢说的“中性”一词,

当然,“中性化”不是仅仅指的女性穿男装、留短发,或者男性留长发、扎辫子,这些不过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已。真正的“中性化”就是指发扬男性女性各自特征中的优点长处,择善从之。男女大脑的结构其实完全一样,擅长于干某种事情,只是由于其大脑左右分工中偏重于某一方面罢了,而男女在情感上显示的区别只是由于身体内部各种激素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因而,不要以为刚强只属于男性,柔弱永远归属女性;不要以为女性不适合从事科技行业,男性天生就是当官的料。举个直观一点的例子:女性也可以摆摊修修电器之类,男性不妨也来绣绣时下流行的十字绣之类,事实上这是完全能够办得到的,只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思维造成了社会上职业的性别分群。我们当然不必像过去极左时期那样去发扬“铁姑娘”作风,那是不顾女性生理弱势的蛮干的形式主义,不是真正的职业上的性别平等。“中性化”不是仅仅指职业分工而言,更多的是指的发扬男性女性内在的共有优良素质而言。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应是向“中性化”发展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男女平等真正地得以实现。

说了这么多,但愿诸位莫把我骂成“三八”,心有宽慰矣。

2009.3. 9.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