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的“外白渡桥”在搬离一年后复位了。笔者去年曾在拙文《卡夫卡—20世纪中国文学的起始者与终结者》一文中提出文学需要“复位”,事实上,不光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其它艺术门类:诸如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听觉艺术的音乐、综合艺术的戏剧、影视等等……全都需要“复位”!
“复位”不是“复古”。“复位”是为了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而不是“照搬”传统。
“复位”也是“复兴”。“复位”是为了重振传统文化的辉煌,重塑艺术的丰采。
“复位”实质就是“复原”。“复位”就是回归,回归到艺术的本原、“本我”。
艺术是以带给人美感为其主旨的,首先带给人的是视觉、听觉上的第一冲击力,这个冲击力一定要是以美为标准的。
的确,“丑”确实属于美学范畴,然而如何来反映自然、社会中的“丑”,在表现上各门艺术又各有不同。文学可以用精到的文学语言刻画生活中丑陋的一面,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有所思考,这样的文学是美的;而如果作家一味地在追求这种“丑陋”带给人们的猎奇心理,恣意漫笔,迎合低俗,那么这种文学就不是美的,而是丑的。而美术就更是如此,在汉语里它直接就是以“美”为名了。它不同于文学,文学可以通过揭露“丑”来达到审美上的怡悦感,这其中有一个转换过程,借助于读者的思考、想象。而美术是直接把第一感觉,也即上述的第一冲击力带入观众眼球的,如果一味以“丑”为美,追求奇玄,脱离“美”的本体的话,那就把“美术”改称“丑术”好了。那么作为综合艺术的舞台、影视呢,演员可以用精湛的演技活脱脱塑造生活中的丑恶人群,但这种表演和舞台的布景、影视的画面却不能像文学那样写实,它只能虚化,以艺术的方式表现“丑”,而不是全真地再现。否则,那种不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的戏剧、影视也不是美的。
大桥可以搬离了又复位,人的关节也可以脱臼了又复位,艺术当然更完全可以“复位”。艺术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脱臼”后,也正急需“复位”!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