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屋庄吉夫妇逝世以后,中日两国又经历了漫长的不正常时期,但梅屋的后人继续着日中友好事业,宋庆龄以及我国政府有关领导人始终将他们一家视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双方的情谊绵延至今。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1973 年5月,梅屋庄吉的女儿千势子向新闻界公开了珍藏三十五年的“梅屋庄吉文书”等一大批珍贵史料,引起了各方强烈的反响。当时,《读卖新闻》撰文,称梅屋庄吉是“鲜为人知的孙中山革命的支持者。”
宋庆龄十分惦记千势子,多次向身边工作人员动情地说:“如果梅屋的女儿还在,希望能见到她。”
1975年,宋庆龄委托当时的中日友协会长**,向千势子转交邀请信,热切地表示:“希望健在时能见一面”,最终因“文革”未能成行。
直至1978年10月23日下午,梅屋庄吉的女儿国方千势子偕丈夫国方春男来到北京的宋宅拜访宋庆龄,俩人在大厅里热烈拥抱。在千势子的印象里,宋庆龄还是一位二十余岁的新娘,如今已是八十六岁的老人,但风采依旧。当晚,宋庆龄宴请千势子夫妇。宋庆龄动情地说:“您的父母是我非常缅怀的人,是绝对不能忘怀的重要人。”
次日,千势子夫妇去长城游览,宋庆龄关切地说:“那里风大,请你把我的风衣拿去。”
回国后,千势子接到一封信,宋庆龄在信中深情地说:“您们的访问,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即对梅屋庄吉先生和夫人与孙中山先生和我之间的友情的回忆。时间和形势永不能抹掉这宝贵的友谊,什么也不能抹掉它的。”
同时,在寄给他们的贺年片上写道:“我们所共有的快乐回忆乃是一种特殊的纽带,它随着岁月的日驰而使我们在思想上和心底里保持密切接近。”
接着她应邀挥毫题字:“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并殷切地希望中日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后继有人。
1979 年元旦,宋庆龄寄给他们一张精致的贺年片,同时寄去一封信,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见到他们。
然而,宋庆龄因病重被迫中止了许多活动,而千势子也因患重病失去了再次相见的机会。
千势子逝世后,她的女儿小坂主和子、女婿小坂哲瑯继承前辈的未竟事业,积极开展日中友好活动。文革结束后,中日双方协商决定合作拍摄一部反映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影片,小坂主和子夫妇应邀参与协助。1987年至1988年,影片《孙文》在中日两国相继放映,获得各方好评。
小坂夫妇在东京积极承办“中国刺绣服装展销会”,促进了中国的服装出口。
1987年6月,小坂哲瑯夫妇率领日本食品服务协会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宋庆龄基金会会长康克清亲切地接见他们。
宋庆龄日本基金会成立后,小坂一家向日本人民宣传基金会成立的意义,并积极认捐。不久,小坂哲瑯和小坂主和子以及他们的女儿玛利、文乃被选为宋庆龄日本基金会的常务理事、评议员和执行委员。
198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小坂夫妇应邀专程到北京参加纪念大会。会后赴南京拜谒中山陵,并瞻仰了孙中山铜像
同年十一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接见了小坂主和子夫妇,并合影留念。
1988年,日本友好人士组成孙中山纪念会,小坂夫妇应邀担任名誉会长。他俩认为,进一步向日本人民宣传孙中山和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9年3月1日至20日,小坂夫妇在东京宪政纪念馆举办展览会,首次公开展出家藏的有关孙中山和梅屋庄吉的全部史料。参观者对孙中山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肃然起敬,对梅屋庄吉的无私精神赞不绝口。
小坂主和子把全家几代人都致力于日中友好事业看成是家族美德,决意要把梅屋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希望中日之间世世代代像梅屋庄吉和孙中山之间那样亲密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