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秀娟朝煎饼摊走过来的时候煎饼摊前还没有几个人,等她走到跟前的时候煎饼摊已是水泄不通了。曲秀娟有点着急,很想到对面的烧饼摊随便买个烧饼算了,可一回头才看见烧饼摊钱一样围满了人,要是在烧饼摊等的话会更慢。要是转回去到另一边的十字路口呢?那就不好说了。这是开发区,横横竖竖一溜儿一溜儿的都是工厂,自然在这里来来往往的也大都是各个厂子来自天南海北打工的工人——不然的话,谁会为一顿早点匆匆忙忙的起那么大早呢?曲秀娟想来想去,只好在煎饼摊前等了。
等了一会儿,还没轮到,曲秀娟就急起来,老板,快点啊。
摊煎饼的一边忙着一边说,再快也得等煎饼熟了啊。想了想,又说,别那么心急就快了。说得围在他面前的人轰地一下笑了。
曲秀娟又等了一会儿,尽管知道再催也还是那样,可还是忍不住嘟囔,唉,这得等到啥时候啊?
就在这时,老板把一张煎饼煎好了,一边问,谁的?好了。
一边一个小伙子朗声道,我的!他刚要伸手去接,见曲秀娟很不耐烦的样子,就说,要不你先吃吧?
曲秀娟一怔,一下反应不过来。
小伙子笑了,说,要不你就再等一杠杠喽。说完,好像才想起来自己说的是方言别人不一定听得懂,就又用普通话说了一遍,要不你就再等一会儿。
曲秀娟这才明白人家就是冲她说的,也听明白了,赶紧说,哎呀,谢谢,谢谢啊。说着,就从小伙子手里把煎饼接了过去,转身就走。
老板等了一会儿好想才想起来似的,一抬头看见越走越远的曲秀娟,大声叫道,哎,你还没给钱呢。哎,钱,你还没给钱呢!
曲秀娟这才回过神来,慌得赶紧往口袋里掏,可浑身上下的口袋都掏了个遍也没掏出半毛钱来。直到这个时候她才想起来今天是换了衣服的,又起来的太过匆忙,忘了带钱了。曲秀娟看着被自己咬了一口的煎饼尴尬透了,羞得脸红彤彤的,一下不知所措地定在了那里。
小伙子大概看出来了,忙说,我给,我给。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递了过去。
曲秀娟心里一阵感激,不知道该怎样感谢小伙子才好,想了想,说,明天你来,我还你。
小伙子摆了摆手,说,算了,不就一张煎饼嘛,算我请你了。
曲秀娟想了想说,中,那明天我请你!一定啊!这才如释重负地走了。
第二天一早,曲秀娟就起来了,等洗漱完了这才翻出钱包带上就往煎饼摊去了。曲秀娟到的时候煎饼摊刚刚摆出来,老板看了看她,招呼道,来了。
曲秀娟点点头,怎么才出摊啊?曲秀娟在老家上学的时候,学校里的挂着一条大标语,请写规范字,请讲普通话。标语初挂上去的时候被大家很是好奇地打量了又打量,调皮的学生真的说起了普通话,不过却招来了一片哄笑。此后,同学们相互搞笑的时候就会撇起普通话来,再过一阵子,大家见怪不怪了再撇普通话就没了任何效果,这才渐渐地没人撇普通话了。自然,标语也就再也没谁当回事儿了,就连老师在课堂上说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地方话。曲秀娟在老家的时候当然一直说的都是老家话,初来乍到的时候还像在家一样说老家话,可是别人听不大懂,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撇别扭的普通话,听别人撇的别扭的普通话,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才算习惯了,不过跟姐姐和爸爸说话的时候还是老家话。这样一会儿老家话,一会儿普通话,很多时候不注意就弄混了,有时候跟姐姐或者爸爸说话的时候用的是普通话,跟别人说话用的却是老家话,自己还不知道,好在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也就不把普通话不普通话地方话不地方话的不当回事了。这样以来,大家说的普通话就都掺杂了各自的地方话,听起来怪腔怪调的,只能勉强听得懂。曲秀娟现在说的也是这样怪里怪气的普通话。
老板听得多了,对她怪怪的普通话根本不放在心上,只对她的质问做了回应,笑了笑,说,我见天都是这个点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