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二、公交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23:37:30

上海早期的公共交通,除历史悠久的独轮车,要数人力车与马车。

 

●【黄包车】●

人力车两轮,始于1874年,初名东洋车,用铁轮圈(或木轮外箍铁皮),后改钢丝橡胶轮圈;1913年,工部局规定,车身须涂桐油,干后色黄,或漆成黄色,从此上海人称之为“黄包车”。

1923年,南京路上同昌车行一技工,将东洋的黄包车与来自欧洲的自行车“嫁接”,发明了三轮车,人拉改为人蹬(骑),快速,省力,乘坐的客人感觉也好些。

 

●【马车】●

可以与人力车同称公共交通的,是马车。

当时租界章程规定,凡马车上乘的是西人,可以超越别车;乘的是华人,非但不准超越西人乘的车,也不能超越华人乘的车,否则即予拘罚。

直到民国,这项不平等的规定才弛废,不管车上乘的华人西人,想超就超吧。

 

●【出租汽车与电车】●

机动车用于公共交通,也在清末民初,除了出租汽车(分计时、计程和包日或半日三种)外,有分线路行驶的有轨电车。

电车最早出现于1903年的今南京西路一段,但只是非营业性的试行驶。1908年2月,法租界营业性的电车正式通车。一个月后,公共租界的电车也投入营运。

当时许多人怕触电伤死,反对派甚至开会抗议,各行各业也互相告诫勿乘电车。不过电车既方便又价廉,人身安全也有目共睹,终于乘者日众而线路渐多。

五年后,不仅公共租界、法租界电车当当之声不绝于耳,南市华界也有了华人自己创办的电车公司。

 

●【红绿灯与无轨电车】●

值得一说的还有二:

一、上海最早的红绿灯,也是因电车交通而设置的,不过开始出现的红绿灯并非灯,而是由专人拿着一面涂红一面涂白的木牌,站立路口,俟车将来而举之;

二、世界各国凡电车一向都是有轨的,1914年上海首次使用了无轨电车——虽然不是华人的发明,在世界交通史上也可以留下一笔。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的出现,比电车晚十多年,是1922年,由中国人创办。不过,双层公共汽车倒是不算太晚,1934年就驶上街头了。

 

●【“中英法兰西,大家勿来去”】●

那个时候,令上海市民困扰的,不是公交线路太少或车辆太差,而是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又分南市、闸北和沪西三块)的公交,分属于不同区域,各自为政,互不通行,有时不远的路程也要多次换乘,麻烦可想而知。

连人力车都是各有各的营运执照,准行于各个区域,不许越界,否则就要“撬照会”。所以当时上海有句民谚:“华、英、法兰西,大家勿来去。”这种状况直到租界取消才告结束。

 

●【古代车马都右行】●

有人问:上海近代的交通,是否都靠右行?不。古代驱车赶马,多用右手挥鞭,依此分析,靠右行自然方便。《诗经》还有“宛然左辟”一语,意思是让出左边的路。中国至迟在唐初,已由政府明确规定车马右行,此后1000多年,一直右行。

 

●【近代民国靠左行】●

但从近代至民国,因为汽车大多从左行的英国或日本进口,方向盘在右侧,为交车安全,政府指令改为左行,1934年“新生活运动”有句“走路必须靠左”;大城市的人力车、畜力车和行人等,也随之左行。而中国极大多数城镇、乡村,因号令不达,仍照传统靠右行。

 

●【抗战胜利后,从众,右行】●

抗日战争期间与胜利后,美国汽车大量进口,方向盘在左侧,适宜右行,如改装,成本高。右行且符合大多数国家状况与趋势。于是,政府规定,从1946年1月1日零时起,全国车辆一律靠右行驶。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