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二、人生节庆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23:31:00

出生 新生儿起名父母最起劲,一锤定音的却往往是祖辈。

上海人并不像有些地方那么重男轻女,不少人反倒欢喜生女儿,说儿子是滑雪衫,名气好听却不贴肉,将来成婚,须买房,又是一大开支;女儿是棉毛衫,温暖实惠,将来女婿了得,后半身有依靠。结了婚的儿子远不如女儿惦记娘家关心父母,要做点什么事女婿比儿子喊得动也肯卖力。

 

满月 一般不大操大办,连满月头都不剃了,有益婴儿卫生健康。大多数人家做双满月,或百日庆。

按:旧俗婴儿出世,满身血污只是用布擦擦,三天后“洗三”,水盆中扔铜钱之类纪念物,喜庆祝贺。北京雍和宫有乾隆洗三之盆,似青铜,实木漆。

 

周岁 抓周,但多自家人瞎热闹而已,并不当真。

 

上小学 进学堂(“学堂”原是废科举办新学的名称,民国改称学校,但上海话保留学堂至今),读书是人生走上小社会。竞争从此开始,无忧年华不再,儿啊,你好自为之吧!

按:鲁迅说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装出死相,说笑就是放肆”,所以他对海婴的教育,就学日本人的。现在的小学生,当然不是那样,但听课必须正襟危坐,双手垂放背后,又不准讲话,迹近刑罚,未免苛求。

 

工作 工作是走上大社会,大小孩拿到第一笔工资,自己邀亲友庆祝,显示独立自主。

 

婚姻 大喜之日,新人最贵,但一早开始,就听凭摆布。婚宴将临,大堂站立,不啻展览,要接红包,只得委屈。酒席上昏头昏脑,穷于应酬。幸上海的闹洞房还不算太俗,尚可自慰。

 

生日 比较重视以虚岁计10的倍数生日,称“做九不做十”。中国人出生就一岁,是连十月怀胎算上,那时生命就开始了。有人对人生每10年作一小结,大多邀集亲朋好友,聚起来嘬一顿,餐桌上必有面条,取义长寿。

但上海人40岁不庆生日,不知是不是忌“死”之音。

 

丧葬 比旧时大大简化,有的登报或寄发讣告,有的电话通知顺告追悼会日期。死者生前如有单位,不论是否退休,大都由工会干部之类致悼词,涂脂抹粉,吹捧一通;有的子女还要事先“审稿”,讨价还价。

 

●【建议捐献遗体】●

上海人视火葬为当然,近年又多树新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骨灰撒江海或埋树下等。

更有志愿捐献遗体、角膜者,上海红十字会名录数万人,据说全国领先。家父已如愿,名列青浦福寿园纪念碑,我也登记在册,只待他日“榜”上有名。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