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一、年节新风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23:30:17

传统节日 

上海人对于传统的节日,虽遵旧俗,也多新风。从公历年初开始,次第的传统节日为:

除夕——吃年夜饭,菜肴中多有“如意菜”黄豆芽、“金元宝”蛋肉饺。年夜饭讲究气氛,可在家,可进店,大年夜餐厅火爆,预订常须提早;

将近零点,鞭炮四起,震耳欲聋,满城硝烟,危害健康,遍地纸屑,污染环境,因之而发生火灾、伤人,无年不有,但虽有禁令,法不责众。

春节——大年初一,领导拜年;社区干部,慰问孤苦。子女探望长辈,多在初二(年初二古称“迎婿日”),三代四世,欢聚一堂;老人忙累,心甘情愿。

也有儿女,体谅父母,假座酒家,轮流作东,尽管破费,图个开心,但人情味不如在家吃浓郁。

压岁钱行情看涨,不过姑丈娘舅,你来我往,大体相当,得实惠的是小儿女。

正月初五——又放鞭炮,“接财神”,家家都要发财,财神光顾得过来?

元宵——也吃汤圆,也点彩灯,但上海不普遍。

清明——爱吃糯米粉掺“青”(艾叶汁、雀麦草汁)制成的青团。

扫墓常利用双休,先人坟墓多选穴苏州。近年上海郊区造了些骨灰墙、塔,宣传广告雅称“人生后花园”。

端午——“榴花角黍斗日新,今日谁家不酒樽?”照例吃粽子,为省事,现买,偶有兴致裹煮,则分馈亲友邻居。

中秋——“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吃团圆饭,菜多有毛豆、芋奶、鸭子。

月饼兴趣淡淡,仅作节礼而已,故有人说:买的不吃(送人),吃的不买(人送)。

重阳——吃不吃糕,登不登高,都无所谓。社区多开展敬老公益活动。

冬至——进补。小辈向长辈表心意,保健品最旺销,不管吃下去有没有用。

 

国定节日

元旦——春节将近,天气又冷,上海人对公历新年不甚重视。

三八——妇女节,有的单位“半边天”自主放假半天。男同胞嘀咕:怎么没男人节?

植树节——3月12日,孙中山生前积极倡导种树,北伐成功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清明节前后一周为植树周。新中国1979年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此时植树,上海犹可,北方尚寒,宜再晚些。

五一——与春节一样,是亲友互访或团聚的又一机会。

六一——虽儿童节,却全家忙。学校老师,请豁免一两天作业好不好?

十一——与“五一”同。一春一秋,都是聚会和旅游的好时光。

 

洋节日

情人节——2月14日,有关者象煞有介事,无关者根本不看作是节。

愚人节——4月1日,冷不防得到消息,坏的如“儿子在学校闯祸”,可把你急得半死;好的如梦中情人接受心中的爱,结果是旁观者寻开心。倘不过分,开开玩笑无妨;但弄得不好,也会伤和气。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倡导孝道的中国,这母亲节却至今兴不起来,儿女不甚积极,母亲也不在乎。

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比母亲节还不为人知,好在当父亲的大都无所谓。哪天儿子想到了,说不定我会吓一跳。

圣诞节——青年人疯玩,中年人随缘,老年人淡然。

 

旅游节庆

上海旅游节——每年金秋,上海都举办以“走进美好与欢乐”为主题的上海旅游节,充分展示上海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的魅力,推出观光、休闲、旅游、娱乐、文体、会展、美食、购物八大类百余项都市旅游产品。

(以下旅游节庆,以先后排序)

豫园元宵灯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围绕当年中国传统生肖的主题,构筑灯的世界。

南汇桃花节——“人面桃花相映红”,观赏“桃之夭夭”正其时。

龙华庙会——虽源于佛教,已不大有关,民俗文化,传统集市,旅游纪念品。

桂花节——“八月中秋桂花香”,艺术展览,文化活动。

柑橘节——一年最好景,橙黄橘绿时。长兴岛品橘,休闲,度假。

国际艺术节——吸引世界优秀艺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迎元旦龙华撞钟——撞钟,舞狮,游龙,放焰火。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