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一、近代建筑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23:02:10

外滩建筑群

★【“万国建筑博览”景观长廊】★

上海人习惯称江河上游为“里”,下游为“外”。县城北黄浦江下游之滩,为外滩。

外滩建筑群精粹,从苏州河滨至延安东路口,长1公里余,有20余幢不同风格屋宇,号称“万国建筑博览”,是上海最气派壮丽的景观长廊。

如北起最早建于1872年的原英国领事馆,属英国东印度式建筑;

原东方汇理银行,法国古典主义与巴洛克式的完美结合;

中国银行的四方攒尖屋顶,与窗框、台阶等,显示了中国风格;

和平饭店北楼原沙逊大厦,属近现代主义芝加哥学派;

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墙面红砖腰线,屋顶巴洛克式塔亭;

海关大楼突出竖直线条,上有钟楼,下有体现男性阳刚美的陶立克巨柱;

原英国汇丰银行总体横平,古罗马式穹顶犹如皇冠,中间科林斯(混合式)立柱,下面花岗岩基础显示着银行实力雄厚;

最后几幢,既有英国哥特式的原中国通商银行,也有英国侨民常相聚的文艺复兴风格的上海总会……

 

石库门与新式里弄住宅

★【石库门】★

上海开埠10年之际,小刀会武装占据县城;而后数年,太平军又两次逼近上海,士绅百姓纷纷涌入租界。

外国地产商人竞相建造临时联排木屋,租给华人以牟厚利。后改为鳞次栉(zhī)比的砖木结构,既不同于中国乡村之深宅大院,又略参照欧美城镇之民居住房:外观以花岗岩条石为门框,上有浮雕装饰,乌漆厚木大门两扇,门上铜铁门环,坚固而不可犯,气派而显身份;内部充分利用面积和空间,满足一户之所需,各具实用的功能。

其之所以称石库门,一说因门框围成方箍状,沪语“箍”音近“库”,由是讹为石库门;一说“库”本房屋义,乃称条石屋门的房子为石库门。

石库门主体二层砖木结构,前后“人”字双坡顶正屋(屋顶常有“老虎窗”),连接着平顶后屋。前立高围墙与“石库门”,门内小院称天井。正屋较高敞,下为客堂,上为前楼;后屋稍低矮,下为厨房,上为亭子间,其平顶则作晒台。从后门之简易和晒台之暴露,足以证明前面的高墙、石库、厚门,十足摆摆样子。

最初大多一门三路,后大多一门二路、一门一路。

三路、二路者合用门内天井和中间楼下客堂;东西两间或楼下一间厢房,与其二楼均增加了进深,有的就分成前后两间。

一门一路更具有独立性和封闭性,所以20世纪30年代以后建造的石库门,差不多都是一门一路。

后期造的石库门,有的三层楼,更充分“寸金之地”的利用。

 

★【西式里弄住宅】★

石库门大量产生于租界,而租界的洋人,钱多的住花园洋房,钱少的住公寓大楼。中国人受此环境影响,进入20世纪后,有一点身份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市民,不免艳羡花园洋房的舒适和优雅。

然而,上海花园洋房本来不多,而且价格昂贵,有几个人住得起?于是两极分化:一方面是不少石库门被分割出租,尤其抗战初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租界成为“孤岛”,人口再次剧增(光“八一三”那天,就有6万多难民涌入租界),有的栖身棚户、滚地龙,有的把石库门挤成“鸽子笼”,夸张的说法是“七十二家房客”;另一方面,则是新式里弄住宅应运而生。

新式里弄住宅仍是联排式,但平面趋向欧化,主要英国式:前有矮墙铁栅门小庭院,门内通道,一边略留绿地,植树种花,权作花园;屋宇一般三层,楼层前有阳台;落地钢窗,打蜡地板,宽阶楼梯;房间分为客厅、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有的还有壁炉,厕所叫小卫生,兼带浴室的叫大卫生。

这种种超越石库门的格局与设施,全是从花园洋房“移植”的,不过具体而微,所以也有人把新式里弄称为西式里弄。

以到上海闯荡天地的贫穷读书人为例,起初只好蜗居租金低廉而狭小背阴、冬冷夏热的石库门之亭子间(那原是储物或下人住处)。但也正是在如此陋室中,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的“亭子间文学”。然而,一旦成为“小资”文人,便跻身拥有西式卫生设备的新式里弄住宅了。

 

★【保护石库门】★

所以说,石库门也好,新式里弄也好,都是中西合璧的产物,都是海派文化的体现。保护石库门,也是保护上海民俗,应该留存其居住的功能,如陕西南路的步高里。

但“一大”会址附近的商娱场所“新天地”,仅剩石库门躯壳。上海《导基》主编草头教授称赞其“整新如旧”(这个词造得好生别扭),是保护石库门“最好的个案”。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请问,扒下老虎皮制成标本,那还是老虎么?屁。

 

邮政总局大楼

四川路桥西北隅,建于1924年,系折衷主义建筑。主楼四层(另地下室一层),立面呈古典主义风格,南面11根、东面6根科林斯式倚柱,通贯一至三层,显得典雅而雄伟。

 

★【屋顶塔亭雕塑】★

两边当中转角处,为大楼正门,上方巴洛克式塔亭,大钟上柱式围廊,有两组绿色人像(原物毁于“文革”,此为重塑者):

西南(苏州河侧)为水星和两个爱神,水星名赫尔墨斯,男像,手持双蛇缠绕的杖,杖端双翼,是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12主神之一,众神之王宙斯的信使,也是商业之神、道路之神、畜牧之神、雄辩之神、行路者的保护神,寓意邮政为商业服务;

左右爱神,女像,一倚地球,展书本,一执笔作书写状,表示邮政可沟通人际感情。

东北(四川北路侧)三人,中女像,膝有飞机,以及通信电缆模型;

左右男像,一持火车头,一挟轮船,意为邮路通达陆、海、空。

 

★【邮政博物馆】★

整幢大楼外观雄伟,装饰富丽,单是正门内那座白色大理石的旋转形楼梯,就令人赞叹建筑之考究。

今已设上海邮政博物馆,免费,可先参观二楼主馆,然后电梯往屋顶花园近赏雕塑,再至一楼中庭,看大清邮局模型及邮政马车、火车车厢。

 

国际饭店

★【曾是亚洲最高、中国第一】★

南京西路上,西藏中路西,1934年四行(即抗战“四行仓库”业主金城、盐业、中南、大陆四银行)储蓄会斥资建造,连地下二层共二十四层,82米。

地面约72米,三层以下钢筋混凝土外墙,覆青岛产黑色花岗岩;三层以上紫红釉面缸砖,简洁挺拔。

当时为亚洲最高、中国第一,独领风骚半个世纪,至改革开放年代,才由上海宾馆刷新。

 

★【上海地理中心】★

国际饭店大堂,有上海大地测量坐标原点,这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上海经度纬度,到各地的方向和距离,都以这个“点”为基准。

 

马勒住宅

★【北欧风格、童话色彩】★

陕西南路上,延安中路南,英国业主马勒所建挪威式住宅,施工20年,1936年落成。

外形凹凸多变化,墙体用耐火砖横竖交替,砌成芦席纹墙面;屋顶陡峭,再加上三座高耸的哥特式尖塔,塔尖采用鱼鳞瓦或特制的铅皮屋顶;木构架与封檐板,漆成挪威民俗喜欢的红色,都显得别树一格,富有北欧童话色彩。

因马勒家族以航运造船起家,故室内多模仿邮轮,如有类似的前舱、后舱、机房,陈设航海木雕,硬木地板有海藻、海带图案;花园草坪有仿航标灯与船舵状物。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