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二、旅游诗词举例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21:42:43

(括号内为不同版本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明)高林。

曲(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都)寂,惟闻(但余)钟磬音。

 

相思      〔唐〕王 维

红豆生南国,秋(据《王右丞集》,应为“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庐山瀑布水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 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木,宜“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山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深,宜“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六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定风波      〔宋〕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满江红      〔明〕文徵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

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其他耳熟能详、人人都会背诵,以及太长的如李白《蜀道难》(首句“噫吁嚱”应读作“哟呜乎”“哟呵”),就不一一枚举了。

 

●【吟讲诗词有技巧】●

导游讲解,如能背诵并解释一些诗词,可获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太深的不宜,长的可缩短些。

我一向认为,曹植的六句“七步诗”,在《三国演义》变为四句,简洁明了,十分聪明。原诗前三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并为一句“煮豆燃豆萁”,加上以下原来的三句,成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好!

这种聪明。可以如法炮制。如我从李白《庐山谣寄……》二三十句诗中,截取四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仿佛绝句,效果就不错。

相传宋之问作《灵隐寺》,以“鹫岭郁岧峣(tiáo yáo),龙宫锁寂寥”开篇,但接下去反复咏诵,思滞,徘徊。廊下老僧坐禅,问:“少年为何苦吟?”告。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大喜,并续成全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共14句70字。翌日再访,僧逸去,原来是隐匿山中的骆宾王。

但此诗的首联既拗口又费解释,我向游客讲这个故事,就将“桂子”两句作为开头,说骆如何助以“楼观”一联,又参阅笔记,将末句“门‘对’”,改为“门‘听’浙江潮”,成为4句20字的绝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干脆利落,游客大乐。

诵此四句时,偶遇有人向我注目,知乃识者,个别告以原委,交得同好朋友,诗词高手。

同样,明代文徵明的《今日诗》,也不妨取开头四句,“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日了!”

相传他儿子文嘉的《明日歌》,同样截前四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