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商代的囿(yòu),意为“苑有垣(yuán,墙)也”,也就是在自然山林水泽的外面,加一道围墙。周文王曾建灵囿,中间筑有灵台。
秦汉时的上林苑,挖池堆山,建亭造桥,种花植草,已粗具园林雏形。
汉文帝时封藩的梁王,修筑梁园,方圆300里,后世有“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之语,杜甫诗句“醉舞梁园夜”。
魏晋南北朝,将自然与人工合一,初步出现中国园林体系。如御苑华林园,山水台观,无不精奇,且设市井,摆摊售货取乐——颐和园后山的苏州街,看来是古有所本。
●【唐宋园林】●
隋唐园林成熟,文人参与,融入诗意画境。
如王维在长安附近建辋川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从诗句描述看,俨然私家园林。今人游苏州园林,时见“辋川小筑”之类匾额,不知典出于王维。
宋辽金元,园林进一步发展。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故事,就发生在御苑金明池;宋太宗始,宴新科进士于琼林苑;
宋徽宗将江南的奇花异石,以“花石纲”运到汴京东北,建造假山“艮岳”(艮是八卦之一,相对于自然界的山;又据后天八卦,艮在东北位),以小见大,史称“十里之山而具千里之势”。
按:花石纲的“纲”,是运输大宗货物的组织,如皇纲、生辰纲,很多书说以十船为一纲,我曾考证,没有根据。
●【明清园林】●
明代,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高峰,如疏朗自然的苏州拙政园,浩淼富丽的北京三海(北海与今党中央所在之中南海)。
明代的苏州吴江人计成,还写了一本关于江南园林艺术的专著《园冶》,内容包括相地、立基、屋宇、墙垣、铺地、掇(duō)山、选石、借景等等。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示中国园林艺术之“明轩”,即以苏州网师园一角殿春簃(yí)为蓝本。
清代园林,更臻于极盛,如蔚为园林艺术大观的颐和园,以贵气典雅见长的苏州留园。此外如扬州个园、何园(寄啸山庄),上海松江醉白池等。
●【中西园林比较】●
中国园林强调“天人合一”(此词借用,意为人在自然中),但不是简单模仿自然,而是注重艺术趣味,追求诗情画意。园林布局是自然式的,建筑物在园林中讲究实用,并点缀山、池、路、树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尽量减少人工的痕迹,处处体现出图画美。
西方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把自然纳入设计构图里。园林布局是规则式的,建筑物在园林中地位突出,池是方的或圆的,路是直的或图案的,树和草修剪得整整齐齐,全都表现出人工的伟力。总体上显示着几何美。
●【欣赏中国园林】●
因此,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要注重生境——自然美,画境——艺术美,意境——情趣美,体验身临其境的美的感觉。
如明松江人陈继儒在《岩栖幽事》中说的:“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杖令人轻,水令人空,雪令人旷,剑令人悲,蒲团令人枯,美人令人怜,僧令人淡,花令人韵,金石彝鼎令人古。”
●【园林面积】●
附:园林的面积,常用公顷或市制的亩表示。我认为,现代图片资料介绍景区面积,应尽量使用公制和众所周知的单位。
比如,说1公顷,许多人不知道多大,说成1万平方米(实际上就是1公顷),那就是相当于长宽100米见方,很清楚;多少公顷,就是多少万平方米,一看就明白;
说1亩,城市中人不熟悉,按1市亩=666.67平方米折算,大约是长宽25.8米见方,占地若干亩,说成总面积多少平方米,就能知其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