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和戗角】●
木结构的房屋,主体是木桁(héng)架,墙不承重,所以常用竹苇编栅,涂泥成壁。
泥的墙壁怕雨水打湿,于是把屋顶造得大大的,伸出屋檐,以遮挡风雨。
不过,屋顶一大,室内的光线也就极暗;从外面看,大屋顶还颇令人感到压抑。
解决的办法,是将屋檐向上翘起,室内既明亮,外观也灵动。
当然,四面屋檐一翘,四个屋角也就更高了。这种翘角样式,颇有腾飞之势,就叫飞檐翘角,或飞檐戗(qāng)角,“戗”是逆的意思,屋角不向下垂,反往上翘,故谓戗。
●【发明了斗拱】●
檐飞角戗,力臂加长,承重怎么办?为了承载屋檐和戗角的重量,我们的祖先早在先秦,就发明了斗拱(一作栱),作为檐、枋、柱之间的过渡,使屋顶出檐可以伸长而屋角向上翘戗。
可以说,斗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最关键的部件,是中国古代土木工匠最伟大的发明。
欣赏中国古建筑,外国人往往只看大屋顶,内行的中国人,却懂得承载屋顶飞檐戗角的斗拱,才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所在。
中华工程师学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的会徽,图案就是斗拱。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