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
全真道——蓄须发,头顶挽髻(因髻高起如牛鼻,有“牛鼻子道人”的谑称),如戴帽,圆形,称混元巾;不结婚,不吃荤腥,住宫观内,清修静养,称出家道士。
★【正一道】★
正一道——不蓄须发,理发同常人,如戴帽,多前后坡,称庄子巾;可住宫观,也可娶家室,非斋期可吃酒肉(但不食牛、狗、雁、墨鱼),称俗家道士、火居道士。
凡画符念咒,驱邪祈福,进行斋醮并且奏乐歌舞的,都是正一道道士。
★【作揖】★
道教见面常礼是作揖(yī),左手拇指含于右手虎口,余四指包在右手前,成为左在外右在内,据说因为人发起攻击行为大多用右手,左手包住右手,表示以善胜恶,或者是控制自已的欲望。
注意:古人作揖抱拳,男子都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即以左掌包右拳,称为“吉拜”;如是参加丧礼,则右掌包左拳,为“凶拜”。女与男相反。
现代拍摄古装的电视剧,演员作揖,拳头乱抱,全无讲究,殊可笑也。
林语堂称赞中国人的作揖,说优于西方人的握手,一避免皮肤接触而传染疾病,二行礼时间长短取决于自己而不被动于对方。
这话说得好,我也如是观。但不知中华大地何时能重现作揖古礼而风行。
还有,鞠躬也有作揖同样的优越性,而且更表示尊敬。我认为应该学学日本人,那原是我们自己的礼仪啊。
★【温八叉】★
由作揖想到了“温八叉”,到底怎么叉,为什么要叉?我问过不少文友,都讲不出。
后来从读古画得到启发:原来中国古礼,有身份的男子,平时无事,须叉手置胸,古画中常见,孔子像也大多叉手,左在右前。
温庭筠为何有“八叉”雅号?因他诗思敏捷,刚搁笔,一叉手,下一韵就想出来了,八叉八韵,即成一首诗也。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