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第八章 世界遗产名录 2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18:23:18

●【关于“世遗”的最新消息】●

2014年,我第6次旅游美国,22天,号称“远征夏威夷,横扫美利坚”,6月23日,最后一站纽约,读到当天出版的《侨报》,报道中国又增加了两项世界文化遗产:

一、“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包括58处与运河相关的遗存、遗产;

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廓道的路网”——是中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遗的项目,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各有8处和3处遗迹。中国22处遗迹中,我曾经游览过的如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交河古城、高昌故城、北庭古城;甘肃的麦积山石窟;以及汉唐长安(今西安)和汉魏隋唐洛阳的若干遗迹。

按:这第二项,中国最初申报的名称,是“丝绸之路起始段及天山廓道的路网”,但日本提出异议,主张日本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评审项目的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1个委员国,每两年改选1/3,中国当年不是。

至此,中国列入世遗名录的,共47项,仅次于意大利(不知意原先的47项是否增加,如果没有新的项目,应该是“并列”)。

 

●【文化遗产】●

其中,文化遗产计27项,如今是29项了:

历史年代最久者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安阳殷墟、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中国古建筑群4:包括“三大古建筑群”,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以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嵩山地区的少室阙和启母阙、中岳庙与太室阙、周公测景yǐng台和观星台、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普会寺);

与佛教方面有关者5: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布达拉宫(含大昭寺、罗布林卡);

道教及工程2:武当山古建筑群、青城山—都江堰;

城市和城市园林5: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含退思园),澳门历史城区,内蒙古元上都;

帝王直接关联者4: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群(公元前1—公元7世纪中国边疆少数民族,位于吉林集安、辽宁桓仁)、天坛、颐和园、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十三陵、显陵与清东、西陵);

古民居建筑3:安徽民居(西递、宏村)、福建龙岩永定的客家土楼、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道路网和人工水道2:丝绸之路、大运河。

 

●【文化景观遗产】●

文化景观遗产4项: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云南元阳哈尼梯田。

 

●【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10项: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武陵源(习称张家界)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景观、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云南澄江化石地、新疆天山。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泰山是中国第一批“申遗”项目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和惟一符合文化、自然所有标准的双重遗产,正是从它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设了双重遗产这一大类。

 

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所在国必须担当起公约规定的保护、养护和移交给未来世世代代的责任。可惜不少地方只将世界遗产的登录,看作是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资源的增值,将门票大涨,客源大扩,违背了保护遗产的宗旨。

 

●【热得发昏的申遗】●

近些年,中国出现“申遗热”。

据悉,全国有200来个申遗项目,其中约一半已列入预备清单,每年选六项进入准备程序。“路曼曼其修远兮”,排队遥遥兮无期矣。

许多地方不知道或没想过,申遗是要付出代价的,如“天地之中”申遗花费7.9亿元,中国丹霞12亿元。

举近年的说:贵州荔波为参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申遗,县政府背上2亿元重债;

五台山为申遗投入20多亿元,入遗后旅游收入不升反降;

湖南崀山申遗花费4.5亿元,其所在的新宁县,2008年刚刚突破年财政收入2亿元;

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后,三年维修保护资金缺口达2.5亿,无处着落。

联合国对利用世遗产赚钱早有“紧箍咒”,规定遗产地禁止商业化,不准搞过度的旅游开发。为“文化政绩”或企图发财而热衷申遗的领导,该醒醒了。

 

●【“黄牌”警告,不堪重负】●

联合国每六年要对世界遗产进行一次检查,如果遗产的原状被破坏或改变,将会发出“黄牌”警告,倘不能如期恢复,将被取消遗产资格,也即剔出《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0年,中国六项世遗正被“黄牌”,包括北京故宫、颐和园和丽江古城。

2001年,武陵源为“保遗”,花费3亿元用于拆迁整改。

2008年,匈牙利声明放弃了一小城“世遗”的称号。已经拥有27项世遗的英国也正式宣布停止申遗,因为申报一项世遗要花费40万英镑,每年用于维护世遗也要15万英镑,现有的伦敦塔、巨石阵等7项世遗,已被“黄牌”警告,世遗这个头衔压力巨大,不堪重负。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于2003年通过、2006年生效《保护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约》,其宗旨为: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或传统表演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积极参与制订公约,并成为首批缔约国。

这类遗产,根据译文,可简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有人简称为“非遗”,等于说不是遗,就过分了。我总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法有点别扭,最好改为“人文遗产”,或“形态遗产”,不知是否能引起学界共鸣。

目前,中国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已有29项,居世界第一。数字成绩可观,但保护人文世遗的关键,在于传承。接下去,就看我们怎么传承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