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三、博物馆与陈列馆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18:16:30

著名博物馆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外,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一部分为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以青铜器、陶瓷、书画等为主题的上海博物馆;展示丰富古代文物的陕西省博物馆;近代史内容颇多的南京博物馆等。

 

★【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把溥仪赶出皇宫后,1925年以清室皇家珍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台北也有故宫博物院,其文物迁徙的过程可分为“南迁”“疏散”“运回”“转徙”四个阶段:

南迁:“九一八”和“一·二八”后,北平岌岌可危。1933年,国民政府将故宫文物,以及较少量的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处文物,统称宫廷文物,近2万箱,南迁至上海租界;1936年,移至南京朝天门专为贮藏文物建造的库房。

疏散:1937年“八一三”第二天开始,宫廷文物分三路向内地疏散,藏文物于山洞,指派专人管护:

一路最远,经汉口、长沙、贵阳,3000公里,历一年余,至安顺;

一路走水路,经汉口、重庆,2500公里,历将两年,至乐山;

一路经徐州、开封、西安、宝鸡、汉中、成都,2400公里,历一年半余,至峨眉山。

运回:抗战胜利,国宝无恙。1946年,国府将分藏于三地的文物,集中到重庆。1947年,文物全部运到南京。

转徙:1947年12月—1949年2月,国民政府遴选近3000箱、约25万件文物,分三批运到台湾,是南迁宫廷文物的约1/4,精品中的精品。

全部宫廷文物,经十余年颠沛转移,尤其疏散阶段,兵荒马乱,车挤船少,后面有日军步步进逼,文物又经不起摔撞水火,其艰辛困顿,笔墨难以形容;包括后来迁徙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品,辗转成千上万水陆公里,一件不少,一件无损,凡我同胞,无不额手称幸。

 

★【文物“海归”的我见】★

近年,有些中国人,自以为国家有钱了,私人也有钱了,兴起了从海外购买流失文物的热潮,把文物意义不高的(如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喷水嘴),原本不值仨俩铜子儿的,甚至压根儿就是假冒伪劣的水货,统统搜罗回来。

有的“土豪”拍卖之前就喧嚣“志在必得”,多花了十百千万倍的冤枉钱,自己在所不惜,乐乐哈哈;内行摇头暗笑,鄙夷齿冷;亟须保护文物而阮囊羞涩的爱国志士,扼腕叹息,但如劝谏,无异对牛弹琴……

其实,文物即使国宝,也不必非藏于中国不可,让它游弋海外,展示中华文明,显摆祖先了得,有何不好!商鼎周彝、秦砖汉瓦,再怎么也是中国文物,没人会磨掉上面的文字纹饰,刻上洋文冒认为他的祖宗。一句话,由它留在异国他乡好啦,都要搬回来做什么!

也有人说,既然那些东西是当年帝国主义强盗巧取豪夺抢掠去的,现在又不少明摆在欧美的国家博物馆里,咱们通过外交途径,或是控告说理,把它们争回来嘛。这真叫谈何容易!人家只要回应,说某某什么是经由合法途径购得的,之前又曾买卖转手了多少回,早就洗白了,你干瞪眼去吧。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