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
★【美谥、恶谥、哀谥】★
“谥者,行之迹也;号,表之功也。”西周始,对身份地位较高的人,尤帝王,死后盖棺论定,用一二字(极少数三字以上)概括其生前品德事迹,为谥(shì)号。
谥号功用有二:一“别尊卑”,二“惩恶劝善”。其大致分为三类:
褒扬类的“美谥”——如齐“桓”公、汉“文”帝、魏太“武”帝;
贬抑类的“恶谥”——往往谥予亡国或废杀的帝王,如商“纣”王、周“幽”王。隋“炀”帝杨广即位那年,作俘虏已十多年的陈后主死,杨广贬谥其陈炀公,没想到14年后,他自己也被建立新王朝的唐高祖贬谥隋炀帝;
同情类的“哀谥”——多谥予夭亡或末代帝王,如汉“哀”帝、汉“殇”(shāng)帝、晋“愍”(mǐn,通悯)帝。朱元璋建明的当年,派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上,元朝末代皇帝逃往塞外,两年后死,明太祖给谥号“顺”,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也。
本章节以下段目:
●【美谥愈滥】●
●【官谥、私谥】●
庙号
●【太庙之号】●
●【隋以前谥号,唐以后庙号】●
●【开创称“祖”,守成称“宗”】●
年号
●【年号始于汉武帝】●
●【十进位衡制从铜钱来】●
●【历代年号,一帝多变】●
●【明清两代,一帝一年号】●
●【尊号、徽号】●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