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率”】●
南北朝祖冲之将圆“切割”成24576边形,计算出圆周率(圆周与直径之比),用分式表达,“约率”是π≈22/7,“密率”是π≈335/113;用不等式表达,是3.1415926<π<3.1415927。数据精确先于西方1000年,被称为“祖率”。
附:旧有小段子,说某塾师贪杯,令蒙童背圆周率,背出后才教新课,3.1415926535897932384626……言罢,悠然自酌于花园之小丘。东家子发明:“山巅一师一壶酒,尔乐吾山乎?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当代有人以能背出π小数点后多少位而自诩,其实毫无意义,以此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训练”少年儿童,更是愚昧。有此工夫,就是背字典词典,也大有裨(bì)益。
●【“天人合一”】●
天文和数学是制定历法的基础。中国对于天文的观测与研究,起步早,记录多,可惜与星相迷信揑在一起,搞所谓的“天人合一”,违反科学,阻碍了自身的进步。
按:“天人合一”的原义,是“天人感应”。最早见于编年史《春秋》,逢灾异必书。清人赵翼在《廿二史劄(扎)记》中说:“如果与人无涉,则圣人亦何事多费此笔墨哉!”言下之意,孔夫子认为,凡发生灾异,都与人的行为有关,所以要一一记录下来。
汉武帝时的大儒董仲舒,对此解释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所以古代碰到旱涝、地震等天灾,死人成千上万,代天统驭万民的皇帝,常下“罪己诏”,说穿了,哄哄世人而已。
至于饿殍(piǎo)遍野,假名天灾(所谓“自然灾害”),自称正确(口号曰“伟大的、光荣的”很好理解,“正确的”却匪夷所思,就如声嘶力竭高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实际上好个屁),闯更大的人祸,那就愈加可怕了。
●【夏历】●
夏代,制定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以一月为正月,也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
中国如今仍在使用的农历,也是以一月为正月,故又称夏历,当然,理解成华夏民族之历,也未尝不可。
注意:商代的历法以十二月为正月,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秦以十月为正月。阅读先秦古籍,一定要知晓这些,如《左传》用夏历,《春秋》用周历。
商代创造了在阴历中加闰月的办法,使一个月约29.53天的天文阴历,和一年约365.25天的天文阳历,能够大致相合。
春秋时,已用测量正午日影长短的方法,确定了冬至、夏至的日期,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战国时,已将由阳历确定的二十四节气纳入阴历,成为阴阳历,沿用至今;这样的历法因适合农事,可以名归实至地称为农历。
常有人将农历称为阴历、夏历,不妥。
●【天文地理】●
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天象仪——水力转动的浑天仪。
按:张衡还发明过能测定发生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不过,此事虽有史籍记载,至今原理不清,也未能仿制成功,存疑。
唐代张遂(僧一行)运用三角学原理,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出了地球子午线(经线)的长度(纬度度与度之间的距离)。
元郭守敬,水利功业在京杭大运河,天文成就在制订《授时历》,测得1年有365.2425天,比之现代数据只相差13秒。
附: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张衡、葛洪(东晋时人,长化学、医学,著有《抱朴子》)、祖冲之、一行、沈括、黄道婆、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