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
比如,属于西亚—北非文化的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大略,下同)立国;前600年亚述人、前500年波斯人占领;前300年马其顿人使之“希腊化”;前30年受罗马帝国统治;公元300多年,成为基督教国家;600多年,阿拉伯人来了,改变为伊斯兰文化,后来就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20世纪,一度先是法国后是英国的保护国(殖民地)。
经过那一番腾挪,古埃及的文明,地面上只剩下了金字塔、方尖碑,博物馆保存了纸莎草纸、木乃伊。显然,现在的埃及文明,不是古埃及文明的直接继承。
比如古埃及文,存世不少,就是译不出来。幸好,200多年前,在尼罗河口发现了一块镌刻于公元前196年的石碑(罗塞塔碑,是一块高约1.1米、宽不足1米的黑色玄武岩碑,今藏英国国家博物馆——清代译为大英博物馆,今应正名),碑的上、中两部分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世俗体文字,下部是今天能大略识读的古希腊文字,专家对照研究了二十多年,这才将古埃及文字破译成功。
●【——古巴比伦】●
再有古巴比伦,只能说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个比较突出的时期,其前有苏美尔文化,后有亚述文化。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穆拉比时代达到全盛,后为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又称安纳托利亚)人所灭;重建的新巴比伦王国,此后的遭遇与埃及差不多,依次隶属于波斯、马其顿、罗马。
罗马帝国统治时,尤其基督教得势后,犹太人被迫流散到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两河流域归属于阿拉伯帝国,迄今,一直是伊斯兰文化,几乎没有犹太文明的痕迹了。
●【——古印度】●
古印度如何?先是不统一,公元前14—前13世纪,中亚印欧语系族群南下,雅利安人(“雅利安”意为高贵,后希特勒借以称德意志日耳曼人)成为印度的主人;之后,经过列国时代,孔雀王朝兴起,并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崇佛教为国教时,达到了全盛。
8世纪后,伊斯兰教东进,德里苏丹国统治300多年,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莫卧儿帝国统治300多年(泰姬陵即当时之遗存),后来为英国控制,英国又直接统治了90多年;二战后,英国退出,印度分出巴基斯坦,各自独立。
在印度,连曾奉为国教、流行了1000年的佛教,都很少孑(jié)遗了,古印度文化又剩得了多少东西?
●【——古希腊—罗马】●
还有,作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罗马,西部罗马地区,因为遭遇日耳曼民族的入侵,专制教皇1000年的统治,原生文化同样受到沉重的打击。如教皇直接控制的宗教裁判所,可以任意没收财产,判处“异端分子”监禁、流放和火刑。
东部希腊地区,后来被拜占庭帝国、又被奥斯曼帝国占领,被迫接受了伊斯兰文化。到中英鸦片战争前不久,希腊本土才获得独立。
倘若古希腊—罗马文化没有出现断层,一直延续了下来,西欧要文艺复兴干吗?
●【文化覆盖式发展】●
上述几个地区,新的统治者为了强化其统治,必然要推行新的文化,凭借威权,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结果是,原来的文化被征服了,更替了——文化的发展呈覆盖式。
所以我们今天追述那些文明,都要在前面加一个“古”字,古埃及、古巴比伦(虽然现代已无巴比伦,此词是相对新巴比伦而言的)、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
惟独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以贯之。
虽说秦汉开始,与外面世界的商贸持续不断,文化互相影响;自东汉至唐的800年,吸收了佛教文化;唐以后,又吸收了伊斯兰文化;明清以来,又吸收了基督教文化,但始终是中华民族统治着中华民族(元代蒙古族、清代满族也是中华民族,而其本族的文化,难与中原的汉文化伦比,故虽在族群征服的初期,有所影响,终究只能是被后者同化),政权始终没有外来,文化一直没有易主。
中华文明没有断层,因而没有“古中国”这个词。换句话说,华夏文化的发展,是累积式、叠加式的,年代愈久,就愈丰富、愈厚实。
●【累积、叠加的原因】●
产生这个“惟独”,原因大致有二,简言之: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闭塞,与外部世界交往很少,无法同海洋国家相比,没有发生过对外的大的战争,更不用说远征他国或被他国征服;
二、中国专制制度成熟早、时间长,根深蒂固,顽愚不化。
由于文化的发展需要交流,融合,冲荡,互补,甚至可以说,不同本源的文化差异越大,在对立中的相互吸收也就越多;双方的冲突越激烈,文化发展与创新也就越迅猛,因而,其所处的态势就越先进。
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以贯之,并非好事。
●【文明与野蛮,并存而“交战”】●
为什么?须知,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是文明与野蛮并存,而且两者不停在进行着“交战”。一部人类史,就是文明与野蛮的交战史。
蒙昧时代,野蛮很多,文明很少;通过野蛮与文明的交战,野蛮渐少,文明渐多。
这样的并存与交战,愈到后来,文明愈多,野蛮愈少;现代社会,继续交战。
相对内部的、自我的交战,更有效的,是外部的、异样的,文明对野蛮、文化对愚昧的交战。
可惜中国的地理环境太局促而禁囿了,专制统治太坚牢而专横了。
●【“文化侵略”是伪命题】●
我从小读书,知道一个词“文化侵略”,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伪命题。
先进区域必然要向落后区域传播文明,所谓的“文化侵略”,实质上是进步文明由此及彼的浸润和扩张。
文化只能渗透浸润,只能心领神会,这就是“文化”这个词之所以用“化”字的原由。
文化对内,可以假政权威势而强制,有一个词组,叫“文化专制主义”,但对外,文化不可能实行侵略。
侵略是“武”的行为,武没法“化”,所以没有“武化”这个词。而只能“化”的文化,试问怎么个侵略法?
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出版书刊,是传播文化,怎么是“文化侵略”呢?就是传教士来华传教,也是所有宗教的常道例行,上帝的福音蛮有道理,你不听,回过头去好了,走自己的路好了,人家没强迫你,侵犯你,这难道也算侵略?
看看历史,中国近代(1840—)的“西风东渐”,现代(1919—)的科学和民主,当代(1978—)的改革开放、(1992—)市场经济,难道都是被“文化侵略”,或为“文化侵略”张本?
●【——可惜没被“文化侵略”】●
不信?试看除华夏文明之外的几大文明源、文化区、文明古国,其地理位置何其相近!北非、西亚、希腊,都在地中海的东域,“古代世界七大奇观”,就让这块狭小的地域包了。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都流入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阿拉伯海,而那片不宽的海域,恰恰又是印度河的出海口,印度河平原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虽然相隔遥远,却原来可以毫不费事地舟楫相通。
古代的西方世界有过好几个能征惯战的政权,如波斯、亚历山大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后来还有个奥斯曼土耳其,都号称版图横跨欧、亚、非,固然不是整个三大洲,但都包含了上述几个人类文明起源最早、后来也居于先进的区域。
那些区域之间,一直在进行着“文化侵略”,或者被“文化侵略”。可惜,就是缺位了遥远东方的中国。
●【——中国需要“文化侵略”】●
仍不信?试看鸦片战争以来,一向关起门来做老大的中国,虽然地大物不博、但吃不饱也饿不死的中国,出现了“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
中国的和外国的文化,东方的和西方的文明,好一阵纠结厮打;封建的、资本的和共产的理念,专制的和民主的意识,改良的和革命的思想,全都煮成了一锅粥。
眼前的事实是:可能是全世界最安分守己、任劳任怨的中华民族,不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躁动,迫不及待地渴求改变现状,加快进步?
国人自以为了不起了几千年的华夏文化,不是正需要而且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和范畴,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冲荡、互补?
●【——恨不早一点多一点被“文化侵略”】●
还不信?我倒想反问一句,中华文化,华夏文明,凭什么自高自大,不被“侵略”?
5000年太遥远,就说2000年以来,请问,中国有民主的文化传统吗?没有。中国有自由的文化传统吗?也没有。中国有法治的文化传统吗?还是没有。
没有民主、自由、法治文化传统的中国,难道不应该被“文化侵略”?
“帝国主义用兵舰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要和中国人通商贸易。做生意是互惠的,双方都有好处,连“经济侵略”都谈不上,怎么说得上“文化侵略”?
正因为文化无法侵略,不能侵略,我们的热血先辈,志士仁人,才放眼世界,不但接纳,还走出国门,学习人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的民主政治,持续至今,才有了承袭于西方科学的现代科学,有了始源于西方民主的现代民主。
注意,中国近代、现代、当代,无论科学,无论民主,我们都不是赓续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文明,而是老老实实向西方学习来的东西。这是铁定的事实,你不承认也没用。
说句狠话,如果文化能侵略,我倒宁愿中国早一点多一点被“文化侵略”!
●【为什么学历史】●
了解历史,目的是正视现实,面对未来。应该承认,中国的历史悠久,但也有更古老的;中华的文明灿烂,但也有更辉煌的。
何况,悠久与灿烂,都是老祖宗的事,我们连骄傲的份儿都没有——就如连国际足联都承认足球发源于1000年前的中国,但我们实在不好意思那么说,因为足球是正儿八经的体育,而蹴鞠,读《水浒》可以知道,充其量不过大人的游戏。
我小学就读历史,读了半世,始终没有读通。怪不得,历史教科书太糟糕,历史文艺又太戏说。
如今,这把年纪了,对于历史,也只能说半通不通。好在再不通,也是自己的东西,比教科书好看,而且绝对不戏说,更肯定与你以前读过的历史书全都不一样,于是,用了本书一半、或许还超过一半的篇幅,写成以下慷慨放言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字。
●【劝君读些近代史、世界史】●
我从小喜欢读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在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两三年,始涉猎近代史,仍肤浅。约10年来,因回首当代史,反思现代史,于是追溯近代史;又因旅游各国,讲课教学,兼读世界史。由是深刻体会到:不学习中国历史,就不知道中国何以伟大;不学习世界历史,就不知道中国何以落后。
有趣的是,读世界史,特别是近现代世界史,真的应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句古训。不去那些国家走走,读不进,读不好,去一回,有点读进去了,第二回,深入一些了……以致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明事理。
奉劝朋友们,特别中老年朋友们,来日无多,应当在活着的时候,多读点书,尤其近代史、世界史,如五柳先生说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