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斯坦福大学迈克尔•雷的《此生为何而来》,并没有多么震惊。我从头到尾粗略翻了一下,这是我一贯读书的习惯,感觉和市面上那些空洞的励志书籍没什么两样。如果一本书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我通常会把它丢到一边。
可这一次,我鬼使神差地读了第二遍。读完第二遍,我大吃一惊,我知道,这是一本改变人生的书。愚蠢的我,差一点错过它。那一夜,我彻夜未眠。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生怕漏掉每一份精华,生怕愚钝的自己不能全然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书中说,生命的真正乐趣在于为了自我认同的伟大目标而活。同时也要遵从自然的力量,而不是因为一点小病和委屈,就狂热自私地抱怨这个世界不曾致力于让你活得开心。
活得开心不难做到。工作后,我的第一要务就是享受生活,我再也不要自己过得那么不轻松愉快了。因为上学时,老妈管得真的好严,大学毕业前,我从来没去过一次卡拉ok厅。毕业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没正儿八经读过一本书。初入社会的我,发现现实社会和书里根本不一样,书里讲的都是骗人的。我发现自己是个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傻瓜,我决心抛弃曾经挚爱的书本,全身心融入社会,认清现实的真相。我开始屈从于现实,刻意改变自己的个性,谨小慎微,中规中矩,不越雷池半步。我要把自己改造成社会希望的样子,严肃,不活泼。可是时间长了,我越来越不开心。是让世界改变你的笑容,还是用笑容改变世界,是个哲学问题。享受生活只能给我带来一时的快乐,却无法解决我长期的困惑,我要寻找一种更深远的快乐。我又回归书本,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书上说,人和动物的区别是是否使用工具。可我看了一则关于黑猩猩的报道,据说经过训练的黑猩猩还会开车和上网,和我差不多呀。这个理论有点站不住脚吧!我认为,人是一种寻找生命意义的动物。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寻找生命的意义,没做过研究,不敢妄下结论。人类总是那么自大,殊不知这世上的很多生灵比自己聪明。
倘若不是我们,那是谁?
倘若不是这里,那是哪里?
倘若不是现在,那是什么时候?
倘若不是为了这个王国,那是为了什么?
勇于做梦。
——无名氏,由犹太民族领袖拉比•希列改写
此生为何而来,是我上中学时每天路上都要思考的问题。我问父母,父母说我钻牛角尖;我问老师,老师拿“为社会做贡献”等理论来搪塞我;我问同学,同学笑我是“文学愤青”。可我脑子还是在这个问题上打转,想停都停不下来。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每天想得脑袋抽筋,还是找不到答案。
上大学后,我迷上了哲学。我读老子,庄子,罗素,柏拉图,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又得了一个外号“半仙”。
同学问我:“你能不能不那么飘?”
我说:“我没有飘啊!我只是喜欢哲学而已,真的喜欢。”
“哲学能当饭吃吗?”学理工科的同学质疑我。
我说:“不能。哲学只能解决你吃饱饭后怎么生活的问题。”
书中讲到两种生活态度。第一种是大多数人的态度,生命只是“按照数字上颜色”。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做,照着大家的路走,安分守己,不敢超越界线,最后完成一张漂亮而没有想象力的图画。
第二种是少数人的态度,从一张空白的画布开始,企图画出一张杰作。这条路风险较大,也较难走,充满了不确定与创意的选择。
父母希望我选择第一种生活方式,而我却偏要选择第二种。
妈妈训斥:“你以为你是天才吗?”
我从未认为自己是天才,相反,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个蠢货。我只是想试着自己跑起来。周立波说,宁愿自己跑起来跌倒千百次,也不要中规中矩地活一辈子。
做到一般意义的好已对我失去了吸引力,我希望画出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只能做到优秀,却无法做到卓越。人生若是游戏,分“易、中、难”三档,不知天高地厚的我选择了“难”。
这注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但充满了令人兴奋的乐趣。
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说:“当你感觉自己像是一只在暴风雨中暴露在人行道上的蠕虫,很可能你正踏上正确的道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努力去做那让你觉得艰难而又兴奋的事!”
我时常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心中却怀着美好的愿景,向往能到蓝天中飞翔。我一次次被吹到地上,痛得再也不想做梦。可过一段时间,又好了伤疤忘了痛,继续往南墙上撞。
因为缺乏信心而否认内在潜能和生活的做法,是一种残忍的贫困。
——乔治富兰•克林
社会文化总是要求你否定最高目标的力量。因此,找到真正的富足,需要你的觉悟与行动。首先,你必须认识自己,就像一条鱼,汹涌澎湃的洋流逼迫你忽视甚至贬低自己的内在潜能。一旦察觉到这一点,通过发现和尝试你喜欢的,放弃你讨厌的,你就能够开始对内在潜能建立信心,了解自己特有的价值。你越是专心于认识,表现和相信自己的优秀特性,就越能体验到自我价值,亦即真正的富足。
我思来想去,感觉上天没有赐予自己多少天份,除了热爱文、史、哲,就是喜欢不停地写。真不好意思说自己读的是工科,还读了两个在职研究生,都不是我喜欢的专业。我一直在按别人给我拟定的道路走,越走越找不到北。
记得高三时,班主任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以后若能像今天这样努力,不管你做什么,不出十年,不成功来找我。”现在想来,真是字字箴言。只是浮躁的我,早就忘记了老师的教诲。随波逐流的我,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方向!更谈不上努力了。我为一只又一只没用的哨子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只有在内心寻找,你的愿景才会清晰。在外寻找是梦想,在内寻找才是清醒。让自己发光的,不是外在的期望,而是你真正的内在特质。认识你自己,是多么简单而又困难的一件事啊!
如果依照社会的要求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是追求别人的达摩。你会拥有丰富的经验,愈做愈好,担负更多的责任。你得到升迁的机会,每个人都赞美你,要你做更多你不想做的事情,你却觉得生活愈来愈缺乏意义和成就感。
要追寻自己的达摩,就要先做你喜欢做而且有意义的事。累积经验与技巧,你就会做得很好,有更多机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你的生活愈来愈有成就,你的满足感也对整个世界带来益处。
这些年,我把自己的爱好弄丢了。我放弃了自己的至爱,随波逐流去追逐外在的成功和荣誉。就像小时候努力考满分,因为妈妈会亲我!可是,爱一个事物,就要爱它本身,而不是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还是活得纯粹一点比较好。我丢掉的,恰是最珍贵的。抛弃自己的天赋秉性去努力,只会南辕北辙。好不容易把它找回来,再也不想丢掉了。我需要更专注地做事,舍弃不重要的,勇于为自己的达摩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