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是提倡做螺丝钉的时代,因此,从小到大,已习惯了被安排,能主动作的人生选择委实不多。参加自学考试,就是我所作的不多的人生选择中相当重要的一项。故而二十年后回忆起来,还是那样清晰。
我从1982年11月第一次参加自考,到1985年拿到华东师大中文系自学考试大专毕业文凭,每门学科都是一次通过,有的还取得了高分,似乎非常顺利,其实是甘苦寸心知。我之所以对第一次参加自考日期记得那么牢(而领文凭的日子却已模糊了),是因为在此一周前,我的儿子刚呱呱落地,我是在洗完他的尿布后赶往考场的。最后一次考试中有一门公认最难、学分也最高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要求背诵五十五篇古文;考前,我正带一批作者到千岛湖办定稿学习班,每天看稿改稿工作量在12小时以上,我就是在这样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挤出时间来抄默背诵古文,终于使这门功课考到81分,为当年华师大该课的第一名。我取得这一成绩,比一篇小说获奖还高兴。因为这是我通过切切实实的努力争取来的,它使我在“而立”之后再次加固自信,使我在投机取巧、随波逐流的时尚潮流面前站稳脚跟,坚持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崎岖小径。
在自学过程中也曾有过抱怨,考题没有范围,温习不知重点,一本教材,角角落落,细枝末节都需留意,所花功夫比在校生不知要多出多少倍,而卷面成绩却低得多,往往挤上及格线也要被剥去一层皮。然而,十多年来,我越来越体会到这种严格要求所带来的好处,真是受惠无穷。虽然当年能背诵如流的古文,于今只能吟出其中一两句,但那些优秀篇章的精神、气韵却已深深印入我心,不仅影响到我的文字,更影响到我的人格。而且,自学中被逼出来的那种发现问题、独立求解的能力,是我目前所具备的最为宝贵的东西,它是渡海的舟楫,开启宝藏的钥匙。近年来,我因偶然机缘,由文学创作,转向学术研究,在先秦道家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发现一千七百多年来对《庄子》的注疏存在严重失误,把庄子反对的观点注成庄子正面乃至核心的观点,把积极求道的庄子注成了一个消极颓废、相对主义、虚妄诡辩的伪庄子,同时,字句上的错解误断也比比皆是。我将研究所得,写成《还吾庄子——〈逍遥游〉、〈齐物论〉新解》一书,出版后受到专家与读者的好评,也引起不少人对我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的“角色转换”的惊讶。我自知这种研究能力的养成,大大得益于自学的艰苦训练。自学,可以说是以读研究生的方法来获取大专、大本的知识,因此,真正学得好,培养出来的能力应该有硕士、博士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学考试真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极好的形式。
我十分感谢自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