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中医中药与话语权

作者:沈善增    更新时间:2014-05-20 11:11:54

“医的方面,从长远来看,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中医中药的丰富、宝贵的遗产,使我国的医药水平到现在还处于世界上实际的领先地位。但由于受西方话语的影响,我们对这份财富认识不足,基本思路是削中医中药之足来适西医西药之履,使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面临后继无人、失传湮灭的危险。21世纪从科学技术方面来说,很可能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因为生存忧患相对减轻后,人们理所当然地更关心寿命的延长与健康的质量。在这方面,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经验,是别的民族无法相比的。我们若拱手让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话语权与领导权,造成的遗恨,可能比历史上我们未能充分利用古代的四大发明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时,雷午生提问道:“大师,这方面是否请你稍稍展开一下。因为据我了解,近年来,在把中医中药推向国际方面,已经取得了些成绩。我国的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看好,当然,日本、韩国在搞中成药产品方面有后来居上之势,有的中成药产品已经抢去了我们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产量盖过了我们;但是从总体上看,总是中医中药越来越受重视、受欢迎。另外,我还知道,北京已经开辟了中医中药旅游线,让外国游客感受一下中医治病、体验一下针灸推拿,不知道大师在开发中医中药方面还有什么好的设想?”

传真说:“确实,中医中药在走向国际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觉得,对中医中药来说,当务之急还不是开发,最要紧的是盘清家底、练好内功。这有点像文物考古,当务之急不是探明、发掘地下的古墓,而是要解决地下文物发掘出来后的保护问题。长期保存问题解决不了,地下古墓还是慢点开挖的好。对中医中药来说,盘清家底,根本是建立话语权的问题。以前的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存在一个最大的误区,是削中医药之足,适西医药之履。中医药的宝贵经验与理论,只有经西医药的理论检验能够说明、讲得通,才认为是科学的,才被肯定接受,这就使经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为正确、有效的经验和理论,因为得不到西医药理论的认可,实际处于‘黑户口’状态。直到今天,还有所谓的科学家在作科学报告时说,作为中医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糟粕,是应该去除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糟粕,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辩证施治的一整套中医理论就都在去除之例,整个中医学除了一些诊治个案外,还能剩下什么?几千年的中医药学不过是一堆医案的大杂烩,或者是用错误理论加以归纳的经验累积,这样的中医药学,充其量是一批原始素材,凭什么走向世界?这种对中医药学的民族虚无主义态度,不在少数个人,有许多西医,甚至有为数不少的中医,是抱着这种态度。你现在到上海的医院去看中医,很可能那个中医不诊脉,不望气色,不看舌苔,也不问征,而是根据你说的病 ,先给开一堆化验单,然后凭化验单,写病史卡,给你开一大包中成药或煎药,除了药是姓‘中’的外,整个诊治过程都姓‘西’。这种中医,实在没有到世界上去与西医对话的资本。其实,那个姓‘中’的药也是很可怀疑的。因为现在制中成药,也不是按照传统丸药配方的路子,而是采用提炼有效成分,做动物实验,确定疗效的开发西药的路子。西医的药理学,受机械唯物论的影响,整个思路是把一种药的作用归结为其中一种化学成分,好处是有利于变从植物或矿物的原材料中提炼为化学合成,降低生产成本,缺点是在寻找有效成分的过程中,往往排除了其它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能降低了原药的有效性或减少了原药的适应人群,甚至可能增强毒副作用。另外,这种药理学把患者视为抽象的同一体,所以,中医的同病异治,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虚不受补或去邪固本等以人为本、辩证施治的思想根本无法实现。所以,现在能为国际上接受的中成药,只是中药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可能是疗效已被大大降低一部分。这是因为要通过西医药这道门槛,没有办法的事,叫‘在他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今天,一般人认为中医药是治慢性病有效,治急性病不如西医,中药的好处在于毒副作用小,这对中医药功用的认识是大大缩小了,是削中医药之足适西医药之履的结果。以目前的状况向国际推广中医药,有点像捧着金碗讨饭吃,或者是送上门去任人宰割,或者像当年被殖民的非洲酋长,用象牙、虎皮跟殖民者换玻璃珠子。所以,当务之急是盘清家底,经验遗产有多少,理论财富有多少,最重要的,是活着的确有本事的中医通才、奇才有多少,在此基础上,建立现代的中医药学体系,建立中医药学的技术规范和疗效评估系统,建立中医药学的人才库与职称评估系统,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世纪取得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雷午生鼓了两下掌,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这掌声显得很突兀。雷午生感到自己的失态,一时无不尴尬。这尴尬感染了传真和赵敏,两人几乎同时涨红了脸。传真眨眨眼、牵牵嘴,似乎要将脸上的红晕抹去。他说:“五个方面抛砖引玉都讲完了,现在我最后讲几句结束语。

“当前的世界,存在着是建立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单极政治格局,还是构建各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多极政治格局之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如果不能形成实际的世界多元化经济格局,要构建真正的多极政治格局,也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只能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这种心有余力而力不足的外交戏剧,我们是见得太多了。经济全球化,应该理解为在世界上建立统一的市场,通行一种市场原则、一种游戏规则,而不是全球实行一元的经济模式。工业社会以后,后工业社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模式,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自己明智的选择,而不是由美国人说了算,不要真把‘麦当劳化’认作现代化、全球化的唯一途径。

“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已从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但国家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还是非常高的。这种经济体制,有利的方面,是能迅速有效地集中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投向战略重点方面。所以,如果中国一旦确定选择审美经济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有可能捏拢拳头,打进国际市场,以国家的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倡导一种符合审美深层规律、有利于人性与环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新时尚。这样,就可以与美国的竭泽而渔的时尚经济分庭抗礼,而且,时间越长,越能显出其优越性来。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人口众多,擅长艺术思维,也是搞审美经济的有利条件。而审美经济的对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精致化的要求、求新求变的要求,都决定了生产单位、生产规模以‘小、快、灵’为好的特点,这就为中国的大量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广阔舞台,可以对传统机器工业形成的行业垄断格局作出有力挑战,使后来居上者有强大后劲。当中国的众多人口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厚资源时,世界一定比今天更美好。唯有在这样的世界里,人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人性充分发展的产物,就是美。”

传真结束了他的讲课,激情洋溢的结束语赢来一片掌声。

饯行宴就在五里亭大酒店里,镇长和赵敏陪着传真离开会议室后,其他人就都原地休息,准备等一会儿一起到隔壁酒店去入席。

我和雷午生来到阳台上,暮色苍茫,但觉得空气非常新鲜,好像早晨似的。我对雷午生说:“他还是文人气质,最后一段结束语,慷慨激昂,好像在人民大会堂里作报告,其实对在座的听众来说,显得太高远了点。”

雷午生说:“我倒觉得他归纳得蛮好。你有点小看我们乡下人。我们乡下人,虽然做点小生意,一样要胸怀全国,放眼世界。现在是经济一体化,从局部考虑问题,也要通观全局,否则要吃大亏的。一些靠保健品做大的乡镇企业,说垮就垮,就是没有全局观念。”

我说:“看来你对大师是真心佩服?”

雷午生说:“我对他是越来越佩服,他有真家伙。能佩服别人,只有使你多学到点东西,又不会损失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我理解你刚才为什么给他鼓掌了。”

提起这事,雷午生还有些尴尬,说:“等会饭桌上我还要向他详细请教开发竹制品的事,要付咨询费的话,我来付。”“不,你可以向他收做媒的费用,他还要倒贴给你。”

正说着,听见房间里一片嘈。我和雷午生回到室内,只见镇长在向大家解释,赵敏已经陪着大师赶往火车站,乘当晚6点半的火车回上海了。失去了饯行对象,晚宴只能作罢。

等其余人都离开后,雷午生问镇长:“你同意赵敏辞职了?”

“怎么可能呢?”镇长说,“我任命她做五里亭镇驻沪办事处主任,她到上海去组建办事处去了。”

雷午生一愣,然后翘起大拇指说:“英明,英明!”

回家路上,雷午生说:“这大师搞什么审美经济,我看完全是夺美经济。”

“你们的镇长也了得,”我说,“赵敏要金蝉脱壳,他来个一箭双雕。”

“都是现代速度,敢想敢做啊!”

奔驰也似乎加了速,几句话说过,目的地已到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