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奇妙的蛇

作者:蔡振兴    更新时间:2014-01-22 14:54:04

蛇国大佬——巨蟒

现在存世的蟒科动物有南美森蚺、欧洲网斑蟒、非洲岩蟒、亚洲虎皮蟒四个大类,除特化个体外,它们的常态记录是全长十一米、肚围一米二、体重二百多斤,堪称蛇国大佬。尤其是一些在特殊环境下被特化了的巨蟒,一旦被人发现,即产生惊心动魄的新闻。

1882年夏天,巴拿马运河开工了,伐木开道工人在丛林中发现一棵横倒在地上的枯树,但是站上去的四个工人被弹出七米远,原来是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巨蟒。工人们开来压路机压住蛇身,蛇身蛇尾才从丛莽中翘出来,十二个工人猛砍半小时,始把这条巨蟒杀死,并从蟒肚里找到了一个在工地上失踪的工人,但已经被消化得只剩下零碎骨头了,之后一丈量,此蟒长达21米。此巨蟒既不是新种也不是怪物,是被无人干扰食源丰富的优越环境特化了的产物。1979年底,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的一个原始森林里,一家木材公司的采伐队也发现一条巨蟒,那场面既恐怖又滑稽,伐木工人把横在森林中的巨蟒身子当成一棵烂木头,由于巨蟒大长,头尾沉没于两端草丛里,加之蟒蛇身子极似椵木,这种误会也很自然了。工人们找来绳索,拴住“木头”想拉走,这下惊动了蟒蛇,工人们吓得魂飞魄散,最后也用压路机强攻,二吨重的铁砣子压住蛇身后,大家用伐木斧轮番猛砍一小时,终于杀死了这条巨蟒。蟒肚里有人头、兽骨、照相机、手表等物,证明它吃掉过一些猎人和探险家,之后一丈量,长二十五米,这是在常态环境里绝不可能见到的巨蟒。蟒蛇吞食的膨胀系数很大,巴西密纳斯山下有个苏库里寨,那里有传统的敬蟒风俗,蟒蛇能自由生存,有一条名叫“阿苏里”的蟒蛇仅长十米,重约一百二十公斤,它竟用三天时间把一头牛完全吞进肚子,肚子膨胀得又粗又大,肚皮绷紧变薄,像玻璃纸一般近乎半透明,蛇肚子里的牛头牛脚牛毛隐约可见。它游不动了,人们只得用木栅栏将它围起来保护,八个月后才消化完这一头牛。

因为蟒蛇稀少,世界各国一般都有宽严不等的保护法规,法国埃尔·丰丹市专设蟒蛇主题公园,从泰国引进亚洲虎皮蟒,一面供展,一面繁殖,这有助于蟒蛇这一动物族类的繁衍兴盛。

刊《重庆晚报》


奇妙的气功蛇

硬气功师的肚子上能承重400公斤的石条,双手能弄弯又粗又长的铁条,这是练出来的功夫。奇怪的是某些蛇类也有气功行为,如非洲草原上有一种长达80厘米的弹弓蛇,如遇到大型动物靠近,它有一套吓阻办法,即把身子弓成“Ω”形,收紧肌肉,气囊内吸足空气,全身像一支打满气的自行车内胎,充满弹性,然后尾巴一扭,猛伸脑袋,利用充气后身子的弹性,射向7米以内的目标,“拍”一声响,击打在大型动物或人身上,把对方吓走完事。弹弓蛇最精彩的动作是打鸟,当它在草丛中捕食老鼠和昆虫时,如发现有小鸟在草丛上飞来飞去,它也会把身子弓成“Ω”形,待小鸟飞到5米以下的高度,立即弹跳射击,能够百发百中,或者凌空咬住小鸟,或者将其击落,然后吐出囊中之气,放松肌肉,绞住小鸟,慢慢吞食。

沙特阿拉伯山地有一种膨胀蛇,2米长,无毒。当它面临别的动物威胁时,核桃般大的脑袋迅速膨胀成足球一般大,而且两只眼睛闪闪发光,显出一副丑陋凶恶的怪相,因为这种戏法变得很突然,往往把一些人和野兽吓跑。其实,膨胀蛇只是吓退敌害保护自己而已,等对方一走,它的头会渐渐恢复原状。原来膨胀蛇的头颈部位有一层长着假眼的皮膜,连通体内的气囊,遇到敌害后,气囊内的空气立即把皮膜吹胀,形成一个汽球状吓人的假脑袋,靠这一手吓跑对方。

西班牙马德里郊区有一种绿色气功蛇,夜间喜欢从路边青草丛里游到马路上纳凉。当远方汽车飞驶而来时,它们能感受到地波的震动,就鼓起肚子里的贮气囊发功,把气体输送到全身,全身硬邦邦的,以对抗汽车轮胎的压迫,一般被压过一次后就逃离公路,因为被压毕竟是不好受的。过了几天后,它又会爬上公路,忘掉了上一次被压的风险。但是绿色气功蛇并不是常胜将军,比如遇上载重汽车和集装箱车,它也会被压得粉身碎骨。

刊《重庆晚报》


蛇国“少数民族”

地球上大多数国家有少数民族,他们在世代定居的地域内按特定的生存方式繁衍下来。蛇类王国中也有“少数民族”,由于此蛇全球仅此一族,就显示出特殊的趣味。

北爱尔兰有一种雪花蛇,它们没有钻洞穴居冬眠的习性,在大雪纷飞的严寒里,它们被冻得硬如铁条,有笔直的,有圆形三角形的,满地都是被冻僵的雪花蛇。当地土著深知此蛇的习性,他们像拾柴火一般从田野里捡回来,用雪花蛇搭建篱笆、围栏、堵窗洞,有些老人还挑选几条挺直的雪花蛇竖在门外,出门时当拐杖使用,可以使用7个月。到了暮春,气温回升,雪花蛇结束冬眠,苏醒过来纷纷游走,届时,篱笆、围栏不见了,门外的拐杖也不见了。雪花蛇的这种特异功能来自它们细胞的特异性,即身体慢慢冻僵时,细胞膜外的水分会凝结成一层冰膜,保护细胞膜不被冻裂,这样待身体内的冰膜溶化后,仍能恢复生活的活力。

加里曼丹有一种飞蛇,其实它是不长翅膀的,由于树上有昆虫、鸟类、鸟卵等食物,于是就爬到树上谋食,但是上树容易下树难,而且树上也有蟒蛇、苍鹰、豹猫等天敌,这就迫使它们必须快速飞下来,没有翅膀怎么办呢?这就迫使它们发挥变形功能,把圆圆的胸脯压得扁平如鞋底,如遇天敌侵害,即以七十度的下滑角从树上飘出,借助空气动力学上的浮托原理,能在空中斜线滑飘,像一只扁平的蛇形风筝,慢慢飘向另一棵树,既逃避天敌,又开辟另一处食源。

在横断山脉一带的村子里,时有一种偷蛋蛇进鸡埘偷鸡蛋,但都囫囵吞枣,吞下三、五个鸡蛋后就找一棵树缠住、猛绞身子,将肚子里的鸡蛋压碎,以便消化。而非洲食卵蛇的偷蛋技术和“设备”精良多了,它们专门长着两枚凿卵齿,将卵衔住昂起头,用凿卵齿在卵上凿两个眼,让蛋清蛋黄流进嘴里咽下,然后把空卵壳放回原处,这往往使一些母鸡上当,继续孵化已成空壳的卵,难免一场白辛苦。有些养鸡场的收蛋工人发现有完整的空蛋壳,他们不会责怪蛋鸡,知道这是偷蛋蛇干的坏事。

刊《重庆晚报》


多姿多彩的蛇类婚姻

蛇类繁衍后代的方式可谓多姿多彩,其中美洲红花蛇的群婚方式更是惊心动魄。每当春天蛇类发情季节,人们在野外会看到一个个骇人的蛇球,至少有近百条红花蛇虬绞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的蠕蠕而动的圆球,吓不走,打不散,原来这是雌雄红花蛇在举行“集体婚礼”。蛇类生态专家曾经对红花蛇团的形成、运作、解体作过仔细考察和统计。先是一雌一雄两条红花蛇虬绞在一起交尾,其它的雌雄红花蛇受到散布在空气中的性味信息的诱惑,都纷纷游过来参与其中,绞在一起,越聚越多,最后近百条红花蛇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近百斤重的蛇团。专家们挑选一个蛇团放进玻璃房内观察,只见雌蛇雄蛇都在蛇团内穿梭游动,显然都在寻找异性。这个蛇团一般三天后自动解散,在玻璃房内自由游动,经过统计,发现蛇团内有80%是雄蛇,只有20%是雌蛇,蛇团绞得如此紧密,是由于众多雄蛇争逐雌蛇所造成的。由于这种“集体婚礼”的无序混乱加之虬绞受阻,繁殖行为很难进行,一个近百条的红花蛇团中仅有20条雌蛇,而雌蛇的妊娠率只达30%,就是一个近百条组成的硕大蛇团,结果只有6条雌蛇受孕。

此外,欧洲褐蛇的婚姻形式也很别致,雌雄交尾后,雄蛇会在雌蛇的泄殖腔内分泌一种果冻似的半固体塞子,防止别的雄褐蛇再次交尾,直到雌褐蛇的卵子受精后,才分泌出一种溶解酶,将雄褐蛇布置的“贞洁塞子”溶解掉。雌响尾蛇在发情季节会分泌性信息素,这种气味分子能散布在直径三公里范围内,雄响尾蛇根据气味传来的方向游来与雌蛇交尾。喀麦隆的一个捕蛇者曾将一条雌响尾蛇的性腺分泌液涂在自己的靴子上入山捕蛇,一些雄响尾蛇果然上当,纷纷游来,使捕蛇者比平时提高了五倍的捕获量。但是他也有倒霉的时候,有一次他用此法进入了响尾蛇密集区,闻到性气味分子的300多条雄性响尾蛇摇动角质环,一片响声地向他游来,吓得他丢下捕蛇篓子逃命要紧。浙江雄性短尾蝮蛇“爱情专一”,认定一条雌蛇后穷追不舍,雌蛇则快速逃离,沿途虽有不少雌蛇,但是这条雄蛇无心旁顾,养蛇场里曾记录到一条雄蛇追了三天三夜,直到雌蛇无力再游,终于交尾成功。

刊《重庆日报》


奇妙的蛇蜕壳

蛇身上的皮必须每年蜕一次,才能使身子不断长大。经过一个夏秋的谋食发育,到入冬进洞之前,它已不能蜿蜒自如,浑身不舒服,这时必须脱去身上的一层“衣服”,才能感到轻松愉快。对于蛇蜕皮的生态学行为,古人议论颇多,有的说“蛇蜕皮者,乃蛇碰到脏物后蜕去皮膜而已。”有的说:“蛇大饱亦蜕壳。”此乃古人观察肤浅而妄加推断,其实蛇蜕壳是蛇皮上角膜沉积增厚的缘故。对于蛇来说,蛇皮角膜增厚确是灾难,不仅身子硬梆僵直,而且眼中有乳白色渗出物,变成视线模糊的瞎子,于是它寻找机会来蜕掉这皮上的一层膜。

蛇蜕壳进行得很神秘,一般晚上进行,人们现场发现的概率很低,然而专业工作者能拍到蛇蜕全过程。当一条二米长的乌梢蛇皮色暗淡无光的时候,该要蜕皮了,此时它已无心觅食,很谨慎地在自然界里寻找有锐角或坚硬的物体,将上下唇来回摩擦,锉开裂口。之后,它再继续寻找两物相间的狭窄通道,这个通道一要坚硬,二要比自己的身子狭小,当它用头探准这个通道之后就钻进去,用力向前鼓动身子,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工程,开始鼓动前进的时候,蛇皮先从嘴巴裂开,经过一晚上的努力,一条活鲜鲜的蛇身子从皮膜壳中游了出来,身后则留下一条雪白的完整的蛇皮,奇妙的是整条蛇皮上的头、尾、鳞、眼栩栩如生。蛇从皮膜壳里脱出来之后,立即变得浑身花纹鲜亮、蜿蜒自如、视觉改善、游动能力增强。蟒蛇因为稀少或属深山老林,很少发现蟒蛇蜕皮,猎人偶有发现也视为珍宝,因为它像一条洁白的哈达,且是传说中的避邪物,显得特别珍贵。

蛇脱下的皮膜是一味中药,药名蛇蜕或蛇退,以色白如银、形体完整者为佳,忌触铁器,炽煆时不宜用铜铁器皿炮烙,提拿宜用竹片,制作宜用盐泥固煆或瓦片文烩,浸渍调制的辅料或酒、或醋、或蜜。据《本草纲目》记载,蛇蜕能治疗寒肠痔、蛊毒恶疮、喉痛流火等疾患。

刊《重庆晚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