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太后和康格夫人 2

作者:德龄公主    更新时间:2013-09-10 09:24:51

第二天早晨,太后起得很早,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忙。我感觉到,好像每逢到有朝见,我们就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总有一些事情会出错,惹太后生气。她说:

“我希望让人家看起来和蔼亲切,可是这些人总要惹我生气。我知道美国将军回去后,一定要和他们的人说起我,我可不想给他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为了梳头,她花了两个小时,那会儿己经比她往常早朝的时间迟了许多,于是她建议把早朝推迟到美国人走了以后再进行。太后穿上御黄袍,在镜子前照了照,对我说,她不喜欢这衣服,问我外国人会不会知道这是官服。

“我穿黄颜色的衣服太难看,”太后对我说,“穿上这身官服,结果弄得我的脸和这袍子的颜色倒是一样的了。”我对她说,这不过是私人会见,如果太后不喜欢黄袍,就穿别的衣服也没有关系。她似乎很高兴,我却担心自己的建议是不是恰当,但我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也顾不得这些。太后命人拿来各式不同的衣服,最后见她选了一件绣满“寿”字的淡绿色缎袍,上面镶满宝石和珍珠。她试了试,说这件很适合,就吩咐我到珠宝房去拿来与此相配的头花。在她头饰的一边戴着寿字,另一边则是一只蝙蝠(蝙蝠在中国象征着“福”)。自然,她的鞋子、手帕及其他东西也都绣着类似的花样。

穿戴好了以后,太后笑着说:“这个样子看上去还差不多。现在,我们最好是到大殿去等他们吧,在他们来之前我们还可以先玩一会儿骰子。”又对我们大家说:“朝见的时候,你们所有人都给我呆在屏风后面。你们在那里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可不希望他们看见你们。”

太监在桌上铺好了地图,我们准备开始玩骰子。这时候,一个职位很高的太监走了进来,跪倒磕头,说:“美国将军已经到了宫门口,同来的还有美国公使,总共有十一二个人。”

太后笑着对我说:“我还以为这回来的只有公使和将军,顶多再有一两个随员。其余的会是些什么人呢?不过也没关系,我横竖不过是接见罢了。”

我们伺候着太后登上宝座,替她整理好衣服,并递给她一张纸,上面写着她要说的话。然后我们就跟皇后一起躲到了屏风的后面。大殿里非常安静,鸦雀无声,因此我们可以听得见来访者踩在院子里石板地面上的脚步声。我们从屏风后面向外窥望,见到几位王爷正登上阶陛,引领着这些人进殿。

将军和公使走了进来,并排站着,向太后鞠了三个躬,皇上也坐在御座上,在太后左边。他的御座很小,和一张普通椅子差不太多。太后致了简短的欢迎词,他们就从大殿的一侧走上殿陛,跟皇上握了握手,然后从另一侧下去。庆亲王带了他们到另外的宫里设宴款待,会见就算结束了。非常简单,也很正规。

会见结束后太后对我们说,她听见了我们在屏风后面笑,并说洋人怕是要议论的,她不喜欢这样。我告诉太后那个笑的人并不是我。太后说:“下回我会见男宾的时候,你们都不必到大殿来。当然,早朝见的是自己人,那又不同。”

这天下午太后没回寝宫。她说她要等这些人走了以后,并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两小时之后,庆亲王来了,报告说他们已用过午膳,他们这一次见到太后非常高兴,现在已经走了。这里我要解释一下,美国将军来的时候走的是宫殿的左门。中门只供太后出入使用,唯一的例外是外国使节递交国书时,可以走中门。所以将军离开的时候走的也是左门。太后问庆亲王,有没有带他们到宫里各处去看看,他们看过以后说了些什么,是否高兴。过后便对庆亲王说:“现在你可以走了,为明天夫人们的进见作些必要的准备。”

这天晚上,太后对我们说:“明天你们必须穿一样的装束,穿上你们最漂亮的衣服。进宫的这些外国女士,以后怕是不会再见到我们。要是这回不把我们所有的显示给她们,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她吩咐我们每个人都穿浅蓝色的衣服,包括皇后和瑾妃。又对我说:“如果她们问起谁是瑾妃,你可以告诉她们;如果不问,就不必向她们介绍。我不得不小心点,宫里的这些人并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下抛头露面,我怕她们举止失当,惹外国人笑话。”接着又对大家说:“太太们进宫,我总是要赏赐些礼物给她们。但这回赏不赏,我还没拿定主意,因为上次朝见时什么也没赏。”又对我说:“你可先准备几件玉器,放在漂亮的盒子里,以备不时之需。我没吩咐你就不要拿出来,需要的话我会管你要。”最后说:“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你们都可以去歇息了。”大家都向她请了晚安。我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里。

第二天早晨,一切准备停当,没出什么乱子。我们都对自己进行了一番精心的修饰,太后看了很满意,对我说:

“你脸上的胭脂总是搽得不够,人家没准要拿你当寡妇呢。嘴唇上也要多搽些胭脂,这是规矩。我这会儿不需要你,赶快回去补补妆。”于是我回到房里,把自己打扮得和其他人一样。看到自己面目全非的样子,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再回到太后房里的时候,她对我说:

“现在这个样子很好。你要是觉得脂粉太贵,我会给你买一些。”说完这些,太后笑了起来。她总爱打趣我。

这时候太后已经梳洗完毕。一个女官送来许多衣服让太后选择。她说今天要穿淡蓝色。可是挑了二三十件,没有一件觉得合适,便吩咐女官再多拿些来。最后总算选定了一件上面绣了一百只蝴蝶的蓝袍子,外面再套了件紫色马甲,同样绣满蝴蝶。袍子的下端缀着珍珠穗子。她戴了很多珍珠,其中一颗差不多有鸡蛋大小,是太后最喜欢的,只有特别的场合才戴。头饰两边各缀着一只玉瑚蝶。手镯和戒指全都设计成蝴蝶的形状,事实上每样东西都是与袍子相配的。在漂亮的珠宝饰物当中,她总要夹戴几朵鲜花。白茉莉是她最喜欢的。皇后和女官们,没有太后的特别恩准,是不许戴鲜花的。我们可以戴珍珠翡翠,以及诸如此类,但鲜花则是太后的专利。太后说我们太年轻,若戴了,怕是糟蹋了鲜花。

太后穿戴好了以后,我们一起进入大殿。她吩咐叫人带上她的纸牌,她想玩会儿牌。太后玩纸牌的时候就一直在和我们说话,她叫我们对待洋太太们一定要温文有礼,要带她们到各处看看。她说:

“现在没什么要紧了,处处都换了样子。我自己也觉得好笑,每件东西换个样子又如何呢?她们没准会想,这儿从来就是这个样子。待会儿她们要是问你什么事情,就告诉他们,这儿原先并不是这个样子,每次会见客人就要彻底换一次,正好可以给她们一点惊奇。你一定要找个机会告诉她们,否则她们根本不会知道,那我们不就白忙活了。”

这是一次是私人性质的会见,太后用不着坐她的大宝座,就坐在了大殿左侧的小一些的御座上,每天早上她就是坐在那儿接见大臣的,皇上在一旁站着。一个太监(和昨天是同一个)进来禀报:客人已到宫门口,一共九位。太后派几个女官到院子里去迎接,将她们引进大殿。我站在太后御座的右边,正好可以看到她们登陛而上。太后低声问我:“哪一位是伊文思夫人?”我从未见过夫人,只好回答不知道。当到她们走近了的时候,我看见有一位夫人和康格夫人同行,推测必是伊文思夫人,并告诉了太后。当她们走到近前,太后说:“那位传教士的夫人又和康格夫人同来了。每次她总要同来,想必是喜欢见我。我要告诉她见到她我总是很高兴,看她是否懂得我的意思。”

康格夫人和太后握了手,并向太后介绍了伊文思夫人和其他几位美国官员的夫人。我注视着太后,看到她态度温和亲切,笑容可掬,较之平日,简直判若两人。她说,见到她们非常高兴。并吩咐太监给夫人们端来椅子,另外的太监则送来了茶。太后问伊文思夫人,是否喜欢中国?对北京的感觉怎样?来中国多久了?打算呆多长时间?眼下暂住何处?对太后的问题,我早已了然于心,知道她要问些什么。康格夫人让她的翻译告诉太后,说自己很长时间没见太后,并问太后圣体安康。太后对我说:

“你告诉康格夫人,就说我身体很好,见到她我很高兴,但很遗憾不能经常安排这样的会见,不然的话就能常见面了。”等我翻译完了,太后接着说:“大格格(太后的干女儿,恭王的女儿)将陪她们去用午膳。”会见就算结束了。

午膳设在养云轩,这儿专门用作宴会厅或休息处。所有御前女官都入了席,太后、皇后和瑾妃自然是不参与的。为了布置好餐桌,花掉了我两个钟头。太后说应该用白色的外国桌布,那样看上去比较干净。园丁(也是太监)在餐桌上摆了鲜花。餐桌上的座位是太后指定的。她说:“伊文思夫人是主宾。虽然康格夫人是美国公使的夫人,但她在北京常住,算是自家人,所以伊文思夫人应当坐首席。”又告诉我,其他人则按照等级依次入座就行了。大格格和洵贵人(太后的侄女,皇后的妹妹)是主人,她们相对而坐。我们摆上了金质菜单托盘,还有装满杏仁和西瓜子的小金盘;其余的餐具都是银质的,包括筷子。太后还吩咐,外国的刀叉也应该预备好。全部是满式菜肴,共有24种,不包括水果蜜饯。太后指示我们,要用最好的香槟酒招待,她说:“我知道外国女子都会喝酒。”

我想,在这些女官当中,恐怕只有我真正高兴接待这些夫人。因为每逢这种场合,太后教训起她们来,更是极严,喋喋不休地要求她们应该有怎样怎样的礼仪举止。所以一提到会见外国人,她们就一肚子不乐意。我们正在吃的时候,一个太监走进来,对我说太后正在她的寝宫里等着,要我们午餐结束后,就带夫人们到她那里去。

我们用完午餐,来到太后的寝宫。她正在等我们,见我们进来,就站起身,叫我问伊文思夫人,饭菜是否吃得惯,还有粗茶淡饭、招待不周之类的客套话(这也是中国人的规矩,在招待客人时,他们总是尽量贬低自己的菜肴)。又说,她很愿意让伊文思夫人看看她的私人房间,这样或许可以对我们的生活习惯有个大致的印象。于是她领着夫人们去了她的卧室,请伊文思夫人和康格夫人坐下。照例,太监随即送来了茶。太后请伊文思夫人在北京多住些日子,可以到各处的寺庙看看。她说:

“我们的国家虽然很古老,却不像美国有那么多华美的建筑。我猜想,对于中国的每样事情,你一定都觉新奇。我现在岁数大了,否则一定要到世界各地去走走。我在书上倒是读到过不少外国的情形,可到底是百闻不如一见。但话也不好说死,以后说不定有可能出去走走呢。但是我不敢离开自己的国家,我怕回来的时候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所了。这里的每样事情都要靠我。我们的皇帝还太年轻。”

说到这里,太后转过身,吩咐我们领着夫人们到宫里的各处去看看,包括著名的龙王庙。龙王庙建在昆明湖中央的一个小岛上。康格夫人说还有些事情要请示太后,然后叫过那位传教士夫人。在康格夫人对传教士夫人说话的时候,太后开始有些不耐烦,因为她急于想知道她们说些什么,于是就转过身问我。对我来说,要同时听清太后和康格夫人她们两边的说话,则很困难。我唯一听得清楚的是“画像”这两个字,其余的意思则只能推测了。正在我打算冒险把自己的推测告诉太后时,传教士夫人说:

“康格夫人这次来,有一项专门的目的,就是请求太后恩准,让一位美国女画家卡尔小姐来替太后画像,送到圣路易斯博览会上去,好让美国人民能够荣幸地瞻仰太后的懿容。”卡尔小姐是F.卡尔先生的妹妹,卡尔先生担任芝罘海关专员好多年了。

太后的表情似乎很惊讶。因为这位女士说话的时候她始终在仔细地听,所以她不愿意说自己没听懂。于是就转过身,看着我—这是预先约好的,意思是叫我解释给她听。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康格夫人就叫她的传教士朋友将刚才的请求重复一遍,怕太后万一没有听明白。这时候太后对我说:

“这位太太讲的话我听不大懂,我想,或许你能说得更清楚些。”于是我就详细地解释给太后听,不过我知道太后不会懂得画像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因为到目前为止,太后还不曾给自己照过一张相。

我得解释一下,在中国只有人死了才画像,这样,既是对死者的一个纪念,后代子孙也可以借此祭祀先人。我注意到,等太后终于弄清楚了这个请求的时候,似乎有些惊愕。我不希望让太后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得无知,就拉拉她的衣袖,说呆会儿再向她详细解释。太后说:“现在就给我稍稍解释一下。”她这话是用满洲话讲的,与汉语普通话有所不同,客人不可能听懂。于是我也用满洲话跟她解释了一通。太后明白了这意思后,就对康格夫人的好意表示了感谢,允诺以后再给她答复。她对我说:

“你告诉康格夫人,任何事情我都不能一个人做决定,这她大概是知道的。凡有重要的事情,在做决定之前我都要和大臣们商量。我必须处处小心,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叫百姓指责。我也不能不遵守祖宗留下的规矩。”此时,我看出太后似乎不愿意进一步讨论这个话题。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总管走进来跪倒磕头,向太后报告:船已备好,夫人们可以登船游览了。总管这时候进来报告,是因为得到了一个女官的暗示,意思是太后对继续谈话不感兴趣,希望能把话题岔开。我必须解释一下,每当有会见外国人的场合,都要分派一个女官负责注意观察太后,一旦觉察到某个话题使她感到反感或厌倦,这位女官就必须向太监作出暗示,太监就进来禀报某些事情,这样可以用一种礼貌的方式中断谈话。

太后觉得等到她们游览回来,恐怕太晚,于是先行向夫人们道了别,这样她们就可以安心地去欣赏各处的景色。

夫人们于是就坐了太后的龙舟,渡湖去游庙。庙建在一个小岛上,岛的中央有一个天然的洞穴,据说从没有人进去过。太后相信民间的传说,说这洞是龙王爷的龙宫—这也正是“龙王庙”这个名字的由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