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进宫

作者:德龄公主    更新时间:2013-09-10 09:17:43

大概在整个行程走完一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城门口,城门早已大开。这使我们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平时,所有的城门都在夜里7点关闭,除非特别的原因,要一直到次日早晨才打开。我们询问看守城门的卫兵,他们说是此前已经得到命令,要打开城门让我们通过。经过城门的时候,几个早已守候在此的官员,身着朝服,站立两厢,向我们行礼。

出了城门,外面仍然是漆黑一片。我默默搜寻自己短暂人生经历中的那些美好记忆,然而那些平凡的经历,和眼前这一切比起来,真是差得很远。我思忖太后会有怎样的喜好?对我这样的人她是否喜欢?我听说太后有意要留我们在宫里,若真是这样,我想我会对太后施加可能的影响,使她促成中国的政治改革。这些想法使我兴奋莫名,我发誓要为中国最终能走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而竭尽自己的一切所能。

就在我梦想着这一切美好前景的时候,一缕红色的晨曦出现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崭新的、美好的一天来临了,这真是一个好兆头。天边淡淡的光线越来越明亮,身边的景物已经清晰可辨,于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就展现在我的面前。快到颐和园的时候,我看见高高的红墙,在起伏的丘陵间蜿蜒,曲曲折折地环绕在宫廷的周围。宫墙和宫殿的顶部,覆盖着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在明亮的阳光下宛如一幅绚烂的图画。

沿途经过许多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宝塔,我们到了海淀村,离颐和园的宫门大约还有4华里。本地的官员告诉我们,不一会儿就可以到了,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们刚才还在怀疑,也许我们永远到不了目的地呢。海淀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四处是砖砌的平房,像中国北方的大多数房子一样,整齐、干净。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来看行进中的这一大队人马。我听到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这些女人是要进宫去做皇后的。”他们的话,把我逗得乐不可支。

离开海淀不久,我们抵达一座牌楼,那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古老的中国建筑,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从这里我们一眼就看见颐和园的宫门,大约在我们前方100码左右。宫门开在围墙的中间,当中是一座大门,两边各有一座小门。中间的大门只有在太后进出宫殿时才打开。我们在左边的小门前落了轿,门已经打开了。门外约500码的地方有两座房子,是禁卫军的驻扎营地。

刚一下轿,我就看见那些官员在兴奋地谈论着什么,有几个跑进门去,喊:“来了,到了!”我们走出轿子的时候,两个太监迎上前来,他们戴着的翎子表明他们是四品宦官,那种翎子取自一种叫做“马雉”的鸟,这种鸟产自四川,羽毛呈灰黑色,比普通的孔雀翎要宽很多。这两个宦官领着十个小太监,拿了一匹黄丝帘,我们刚一落轿,他们就将那匹黄丝帘披挂在轿子上,那帘子有10英尺长20英尺高,是太后赏赐给我们的,这对我们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这两个品衔很高的太监毕恭毕敬地站立在宫门两侧,请我们进去。进了门,我们来到一个约300平方英尺的大院子里,院子的地面上铺满了青砖,有许多花坛和古松,树枝上挂了不少的鸟笼。迎面是一排红墙,墙上也开着三扇门,和其他的宫门相仿。左右两厢有两排矮房子,每排有屋12间,是作为接待室用的。院子里,大大小小穿着朝服的官员,往来穿梭,看上去不亦乐乎,其实都是无事忙,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吧。他们见到我们,就肃立一旁,静静地看着。两个太监引我们走进那排屋子中的一间,这屋子约有20平方英尺,布置着很普通的黑漆桌椅,上面有红布垫子,三个窗口一律悬挂着丝制窗帘。过了不到五分钟,就有一个衣着华丽的太监进来,宣道:“太后谕旨,着裕太太和两位小姐到东宫候见。”话音未落,那两个引我们进来的太监连忙跪下,答道:“喳。”—在宣读上谕的时候,奴才必须恭敬地跪下,就好像太后真的驾临一样。于是,那两个太监又领着我们经过另一扇左门,来到另外一个院子,这里的情形和先前那个院子大致也差不多,只是院子的北边有仁寿宫,此外,这里的房间也好像比前一个院子里的房间也稍稍大些。太监领着我们走进东边的屋子,这里陈设华丽,红木家具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桌椅上覆盖着蓝色的缎子,墙壁上也挂着相同材料的装饰物。我心里暗暗地数了一遍,一共有14座不同尺寸和样式的挂钟,真令人啧啧称奇。

不一会儿,两个小丫环走了进来,说,太后正在梳妆,叫我们稍等片刻。这个所谓的“片刻”,事后被证明差不多超过了两个半小时,不过考虑到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我们也就不那么焦急了,更何况太监们还时不时地送来牛奶和花样繁多的点心,这些都是太后恩赐的。太后还赐我们每人一枚金戒指,上面镶着又大又圆的珍珠。不久,总管李莲英来了,穿着朝服,大概是二品红顶衔,戴着孔雀翎,他是唯一可以戴孔雀翎的太监。他又老又丑,满脸皱纹,但却有很好的风度礼仪。他带给我们每人一枚太后赏赐的翡翠戒指,并告诉我们太后会马上接见我们的。我们都很惊奇,太后还没有和我们见面就已经赐给我们这么多如此精美的礼物,我们猜测太后一定是个非常和善、慷慨的人。

李莲英走后不久,庆亲王的两个女儿来了。她们问那两个陪侍我们的太监:我们会不会说中国话。我寻思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于是就抢先告诉她们,我们当然会说我们自己的语言,虽然我们同时还会其他几种外语。她们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啊!多有意思,她们居然说得和我们完全一样。”现在倒要轮到我们对她们表示惊讶了,宫里竟然有如此无知的人,由此推断,她们获得知识的机会是多么的有限。紧接着她们告诉我们,说太后已经准备好接见我们,于是,我们立即动身。

穿过三个和先前极为相似的院子,我们来到一个宏伟华丽的大殿,廊檐上全都挂着牛角灯笼,红色的穗子垂挂下来,穗子下面吊着一块美玉。正殿的两侧是两间小殿,雕刻精美,也悬挂着灯笼。

我们在正殿的门口遇到一位女子,穿着和庆亲王女儿差不多的装束,不过在她的珠冠中央多了一只凤凰,这使她看上去高贵端庄。她微笑着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以标准的外国礼仪和我们握手。稍后我们被告知这就是皇后,光绪皇帝的妻子。她说:“太后让我来迎接你们。”皇后温雅有礼,但相貌不是十分漂亮。这时,我们听到大殿里一个洪亮的声音说道:“让她们现在就进来吧。”于是我们立即进殿,一眼就瞧见一位老太太,穿着黄缎袍,上面绣满大朵的红牡丹,冠冕的周围挂满了珠玉和翡翠,左边有一串珠络,中间是一只最纯的翡翠制成的凤凰,绣袍的外面是披肩,我从未见过这样华美而珍贵的东西。这个鱼网形的披肩,用了3500颗金丝雀蛋那么大的珍珠做成,圆润光滑,而且全都一样的颜色和大小,边缘缀着翡翠垂饰,被两个纯翡翠的扣子连缀起来。除此之外,还戴着两副珠镯,一副玉镯,以及几只宝石戒指,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着三英寸长的金护指,左手两个指头上戴着同样长的玉护指。鞋子上也有珠穗子,镶满五颜六色的宝石。

太后看见我们,就起身和我们握手。她有着非常动人的微笑,并且对我们如此熟知宫廷礼节表示惊讶。问候我们之后,太后对母亲说:“裕太太,你真是个奇迹,把这两个丫头教养得这样好。虽说她们在国外住了那么些年,可她们的中国话说得倒是像我一样。再说了,她们又怎会如此知书识礼?”

“她们的父亲平时对她们管教甚严,”母亲答道,“先是教她们学习她们自己的语言,她们自己也很刻苦。”

“我很高兴听说她们的父亲是如此细心地对待她们,”太后说,“并且让她们受到这样良好的教育。”她拉起我的手,笑吟吟地看着我,然后亲了亲我的脸蛋,对我母亲说:

“我真羡慕你这两个丫头,很希望让她们留在宫中和我作伴。”我们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感谢她的恩典。太后问了许多关于巴黎服装方面的问题,并说希望我们以后常常穿这种服装,因为在宫中实在很少有机会看到这种装束。太后特别喜欢我们的“路易十五”高跟鞋。正当谈兴正浓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位贵族模样的人站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过了一会,太后说:

“让我来把你们介绍给皇上吧,但你们必须称他为‘万岁爷’,对我则称‘老佛爷’就行了。”

皇上羞涩地和我们握了握手。他身长约有五英尺七英寸,相当瘦弱,但神情坚毅,高鼻阔额,黑亮的眼睛,丰满的嘴唇,洁白整齐的牙齿,总而言之吧,皇上可以算是一个美男子。我暗地里注意到了他忧郁的眼神,虽然他一直面带微笑。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总管李莲英走了进来,跪在大理石阶上禀奏说轿子已经准备好了。太后吩咐我们和她一起去大殿,也不过两分钟的路程吧,她将在那儿接见各部大臣。

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太后的轿子在等着她,那是一乘八抬大轿,由8个身着朝服的太监抬着,这种场面真叫人大开眼界。总管在左边,另一位二品太监在右边,他们扶着轿杠以保持轿子的稳定,4个五品太监轿前开路,12个六品太监尾随轿后,各人手里分别拿着太后的衣服、鞋子、手帕、梳子、刷子、粉盒、大小不同的镜子、香水、别针、黑红墨水、黄纸、香烟、水烟筒,最后一个人拿着太后的黄缎凳子,此外还有两个老妈子,四个丫鬟,这一浩浩荡荡的队伍看上去实在很有趣,使人联想到一位贵妇的化妆室长了脚在奔跑。皇上走在轿子的右侧,皇后和女官们则在轿子左边。

大殿大约有200英尺长,150英尺宽,左边有一张长桌盖着黄色的缎子。太后下了轿就进殿升座,皇上坐在太后左侧一个较小的座位上。大臣们都隔着桌子面向太后跪着。

大殿的后面有一个坛,约20英尺长,18英尺宽,有2英尺高的雕刻精美的围栏围着,前面开有两扇门,大小能容一人通过,两条通道连着六级台阶。紧挨着坛的后面是一个小屏风。坛前正中是太后的御座,紧靠着御座后面是一个很大的雕木屏风,其雕刻之精美,前所未见,约20英尺长,10英尺高。御座的前面则是一张狭长的桌子,左边小一些的,则是皇上的御座。

坛上器物和装饰品都雕刻着精美的凤凰和牡丹,大多数都是乌檀木,事实上整个大殿都是如此。太后宝座的两旁各竖着一柄銮扇,上面是用孔雀翎做的,下面装着乌檀木柄。殿内一切陈设全部用明黄色的天鹅绒铺饰。

太后准备升座的那会儿,吩咐我们跟皇后和其他女官一起都到屏风后面去。在那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太后和大臣们的谈话。读者不久就可以看到,我是怎样地充分利用了这样的天赐良机。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