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日。场景:戏从该日的黄昏启幕。三栋上海典型的三层楼的优质新式石库门住宅,中间的那间最正面也最大型,为“华福记车行”。白克路(今凤阳路)141号。右宅能见到大半间,白克路139号,青石横匾上刻有“林宅”的字样,门口蹲着两尊石麒麟,一只可见,一只见不着。一幅“迷你”小公馆的派头。这是一家有点儿家底,但显然有着“中产”冒充“阔少”之嫌的上海富裕市民的家庭。左宅为“崔记照相馆”,白克路143号,也只能见着半间。背景为霓光闪烁,灯红酒绿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从斜横的视角里,能见到另一条横马路,梅白克路(今新昌路),之上,有一横条箭头路标,曰:通往静安寺路。那个黄昏兼夜晚,左右两家都门户紧闭,毫无动静。唯中间的华福记车行二楼还有灯光和人物在闪动。
远处枪声大作,而后变得零星稀疏。从车行的二层望进去,能见到华老板一家的室内陈设,华老板,华老板娘登场。老板娘挺着大肚子。一副临盆在即的模样。华老板叫道:“阿三!阿三!”阿三便从木扶梯蹬蹬的跑上楼来,华老板关照:小心门户,早点拉闸,窗户都要堵上木条。打仗了,当兵的入城来,抢家劫舍是常事。阿三说:是,是,师傅师娘放心。华太太又朝楼下喊道:翠珍,翠珍,今晚不要外面野了,留在家里,听到了口伐?翠珍露面。她是一个8的岁女孩。阿三更显殷勤,他希望小女孩对他这位大哥产生好感。夜间开始下雨,解放军从街道上鱼贯而入,邵排长出场,他同他的战友在车行门口的屋檐下抱枪而坐,雨下得更大了。华家夫妇从二楼探头张望,并嘀咕说这样当兵的真还没见过呢。华太太说,给他们熬些姜汤喝吧,这些当兵的淋在雨里,一夜下来,怎么了得?华师傅沉吟一会,也点了头。八岁的翠珍很乐意做这件事,她又蹦又跳地跑进厨房,帮手她母亲一块儿煮姜汤去了。不一会儿,她便拉开铁闸给战士们送来了热姜汤,并表示说姜汤可以驱寒。
二楼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从窗口望进去,华太太捂住了肚子大声呼疼。翠珍与阿三扶着她,从车行门口的铁闸间钻出来,显得有点惊慌失措,他们想送她去医院。但,全市宵禁了,无人可以外出。翠珍拉住了邵排长说:“我妈……我妈,她……她要生了……!”邵排长听明白后,让翠珍他们先将华太太扶回家去,说让他来想办法。一会儿他找来了一位穿军装右臂上系着一块红十字袖章的女护士,他们一同从铁闸间钻了进去。又过了一会儿,华家的二楼,便传出了一声“哇!”的一声啼哭,一个新生命降生了,而一个新时代也同时来到。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