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三章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2-07 13:53:52

天低云近攀险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奇幻莫测的庐山描写。的的确确,庐山美是婀娜多姿的,有朦胧的美、有明秀的美、有壮阔的美、有雄浑的美。刚才还是迷茫一片,仿佛被锁进开天辟地的混沌世界,可是车子一转,眼前的景象突然变得开阔了。当我们参加庐山笔会的文朋诗友登上险峰时,只见万川空灵,千峰竞俏,葱翠九叠,鹏起九派。五老峰、汉阳峰、锦秀峰云飞雾绕,火紅的朝阳从山峦叠翠中间“腾”了起来,白云被涂紅了脸,万川被点缀得金光灿烂,朝霞撒落在俏丽的峰峦上,好像給“美人”披上七彩云紗,使人如痴如醉,大有天低云近之感。我们被陶醉了,一个个好像被浸在茅台酒缸里,有的仰首吟诗,有的低头索句。大自然給人灵感,就连年近古稀的广东书法家周老、李老也被感染了,他们好像回到青春时代,把万千气象一下子蘸到了笔尖。来自黑龙江的年轻剧作家雷雷,振臂大声疾呼:“不到庐山,枉为人生!”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坐落在险峰之巅的仙人洞,是唐代呂洞宾修仙得道的地方,洞中一滴泉真有点仙气,不管天旱地涝,池中水总是多一点不可少一点也不可地停在一个水平面上。游人们常向池中投硬币,看看自己运气如何。我也投了一枚,见正面落在池底,有人调皮地说:“难怪导游说,‘自他当导游以来,今天是最好的天气,’原来我们碰上了好运气!”一下子把大家都逗笑了。

过了仙人洞,不远就是闻名遐迩的白鹿升仙洞。御碑上记载着一个神话故事,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有一个叫做周颠的痴和尚,在南昌口唱“太平歌”,称朱元璋做了皇帝天下太平。后来,朱元璋邀请周颠,渡长江时风雨大作,船不能进。周颠立于船头大呼,顿时风平浪静。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周颠辞归说:“吾乃庐山一僧也,应归竹林寺去。”后来,朱元璋派特使到庐山寻访周颠,人们说他早不在人世,早就骑白鹿升天而去了。

当我玩味这个故事时,广西记者韩华说:“佛光,看佛光!”我回首一看,只见锦绣谷中腾起七彩霓虹,悬在半空。按佛教说法,这是佛祖显灵,预兆了吉祥。于是,人们跳跃了,欢呼了。

攀上九天采紫烟

当我们一到秀峰时,魂魄就被秀峰的山色勾住了。“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灵俏的秀峰被浓浓密密的云截去一半,留下的峰峦好像似蓬莱三島,虚幻缥缈,仙气氤氳,诱发人无限的遐想。

淙淙的流水声绕了过来了,她把我们引进了秀谷寺。一跨进月门,一个葱翠飞舞的世界出现眼在眼前:山如茵茵的翡翠,在雾霭中娇柔欲滴;水似浅浅的嫩玉,在山间滚动着晶莹的珍珠;漱玉亭就像镶在王冠上的宝石,如同画龙点睛,把秀峰点缀得更加妖娆多姿,楚楚动人了。

导游说,这就是李太白当年写《望庐山瀑布》的地方。我听了一愣,望着九曲而下的潺潺流水,心想,这地方哪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象呢?但是,不少的人还是被玲珑剔透,如诗如画的风景迷住了,有的玩水嬉戏,有的依山留真,有的坐在漱玉亭内发着诗兴,构思着作品。可是,还是有些人不满足眼前的山明水秀,寻找雄浑豪壮之魂,他们向着石阶攀去。好容易登了一百级石阶,一个个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周老、李老他们望着通向云端的石阶叹息了,发觉自己老了。

我在想,李太白是位艺术夸张大师,他曾写过一首形容亭阁之高的诗,就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句,说不定庐山根本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先上山的年轻人下来了,我忙问山上有什么?江西女诗人小谢摇摇头说,白茫茫的一片。啊——我的好奇心也像雾似地被吹散了。正当我转身向山下走去时,山东的老张上来了,他说,国家化这么多钱,在悬崖峭壁上修条路,肯定有好风景!他的话像把号角,吹响我攀上九天采紫烟的步伐,我把皮茄克一脱,往小谢手中一塞,又攀登起来。不知爬过多少石阶,转过一座峭壁,奇观出现了:马尾瀑像凌空的天马,呼啸地腾空而起,在山峰间留下飘飘洒洒的威武雄壮的马尾,似九天悬挂的银河。一阵风过来,马尾又藏进了云雾之中,但湍急的飞流如同万马奔腾。

这时候,我仍不死心,决心迎着马尾瀑而上,又转过一座峭壁,一探头,一阵猛烈的山风吹来,我腿一颤,差一点被风掀下万丈深谷,然而,我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朝着风口冲去,当我仰头,想看个究竟时,雨水劈头盖脸打来,连眼睛都睁不开,我把伞一撑,“咔嚓”一声,伞散了架子,我败了下来。喘了一口气,又冲向风口,死死地抓住一根树枝,仰头一看:啊——好一派雄浑剽悍的景象哪!庐山瀑像天河穿底似的从头顶上倒了下来,如龙吟、如虎啸、如狮吼、如马嘶。这时候,我才明白李太白的诗一点不夸张,他的神来之笔活脱脱地勾勒出庐山瀑布的雄奇而壮美的画面!

春寒水滑情融融

生活中的快事,莫过于在温泉中洗浴。窗外虽然是春寒料峭,窗内却是暖意融融。躺在池中的我,心像三月的花蕊,被春风吹开了,一根根汗毛犹如山边的嫩草,贪婪地张开了嘴,吮吸着清晨的露珠。我不时地拍打着如脂如玉的水,像浸浴在美丽的梦幻之中,享受着人生的快活一瞬。池中热气腾腾,使人心旷神怡。普通浴池混混沌沌,叫人感到闷热,而温泉的空气仿佛被过滤过似的,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许久,许久,我心满意足了,从池中爬了起来,躺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美美地回味着池中乐趣。

庐山温泉很早就被人认识,晋代人就记载着“穴如围,一丈许,沸泉涌出如汤,冬夏常热。”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曾进行考察,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庐山温泉有四孔,可以煮鸡蛋,患有疥癣、疯颠、梅疮者饱饮入池,久浴后出汗,以旬日自愈”。庐山疗养院院长介绍说,庐山疗养院闻名于中外,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都在疗养院住过,周总理当年主持会议的那间厅还原样保留着。解放后,建成规模宏大的疗养院,面积两万多个平方米,床位三百多张,水疗室内有六十多个浴池,现在已有两万多人进行水疗,痊愈出院。

从中国众多的温泉来说,不但水温有高有低,出水量有多有少,就连水中化学成分也不同,医疗疾病也有所区别。庐山温泉水含钾、钠、镁等20多种元素,对于妇女病、皮肤病、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均有较高疗效。南京汤山温泉,水中含硫磺、钾、钙等矿物质,可以治皮肤病。而黄山温泉主要以重碳酸为主,常浴使人精神焕发,传说轩辕皇帝在黄山温泉浴后白发变黑,返老回童,所以人们誉为灵泉。我以前在黄山温泉洗浴犹如大热天喝冰冻啤酒,爽快适口。而在庐山温泉洗浴,却如大寒天喝茅台酒,香气绕人。

啊——我感叹了,为期五天的庐山笔会即将结束了,明天我们又像天上的云去寻找自己的位置,但是,我依恋着庐山明珠——温泉,依恋着人生旅途美好的享受。

1990年初春写于庐山温泉

注:此文1990年春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人间万象”散文节目播出,纵刚(音)播音。

吴盛宽读史公荣东先生《匡庐三章》

——美文共欣赏,妙语相与析,史荣东先生《匡庐三章》专题研讨会拾零

研讨会气氛热烈。

李白连灌三大碗酒,面露敬佩之色:“本诗仙游庐山,写下那首被誉为不朽之作的《望庐山瀑布》,却有人质疑吹大牛。幸有荣东兄实地目睹,笔下生花,证明吾所言不虚。荣东兄身轻如猿,穿云破雾,终识庐山真面目,岂止是才倾天下,了得!”

“呯!”苏轼一拍桌子:“喔凯,太白兄说得太好了。想当年,老弟我坐着轿子观看,只是管中见豹。与荣东兄相比,惭愧啊!”

毛泽东接过话茬:“你们哪,都没说到点子上。《匡庐三章》,气象万千,珠溅玉飞,道尽了庐山之美。写人写景,入木三分。笔力之遒劲,上溯郦道元,下逮徐霞客,无人能出其右。后生可畏,你我得刮目相看喽。”

“娘希匹,我早有预见,荣东兄要写庐山,所以我把别墅建在这里了,”蒋介石叹道:“《匡庐三章》好是好,只是未曾提及蒋某人,可惜了。”

一旁的白居易拱手:“不提也罢,重要的是庐山人神皆宜,有福者有缘。在下读了此文,心胸豁然开朗,于山中开辟花径,闲来种花饮酒赋诗,悠哉快哉,江州司马再也不会青衫湿了。”

众人鼓掌:“《匡庐三章》,绝!”

史公连连作揖:“惭愧惭愧。承蒙各位高抬,在下定当继续努力!”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