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民
荣东拿来《跋涉的印象》清样,要我作序,颇感意外,因为我是一个本属不登大雅之堂而硬挤进文学圣殿的戏曲编剧,而非是洛阳纸贵的名作家,更本不会产生“名人效应”,岂不有悖作序初衷?荣东认为我们“建交”20多年,我对他最了解,有啥说啥,自成文章。感于他的诚意,我就不揣谫陋,接受他的嘱托。我想,我就做这本书的第一读者,写点读后感交差吧。
当我正危坐,面对文稿,一阵油墨香向我袭来的同时,一个勇于攀登自己的理想高峰的长途跋涉者向我走来,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风雨如晦;他用燃烧的求知欲,熔开一把把知识的锁钥,他用汗水和心血浇灌自己的沃土。他就是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余纯顺式’的史荣东。
由于这个形象的感召,我忘记37c、38c的高温天气,不顾挥汗如雨,急切地想探知这部书蕴藏量和质量。首先让我感叹的是这是一本多种文学样式的结集(当然,我也知道,以前,荣东还写过,出版过不少戏剧、影视作品)。因为,我为了自娛自乐,也喜欢弄弄诗歌这玩意儿,所以我首先就一头钻进诗行,忽然,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我的眼前:有的诗作如清纯质朴的簪花少女,有的像历尽沧桑的白发老人,也有像叱咤风云的铮铮铁汉,风格多样。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这里有好几首描写爱情的佳作,如《花伞》这首诗颇有特色。看上去作者在这里仅仅描写了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刻意求工去描写青年情侣的甜美爱情;正因如此,那对青年情侣的爱情甜美却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你看那激起涟漪的青蛙,潜入水底的小鱼,似乎与诗中的爱情主旨无关,但是,正因为它们存在,却使诗中爱情主旨得到催化,而且使画面更生动、立体化;人和物的衬托,情与景的交融,在这里得到和谐的统一。
《古井》也是一首爱情赞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色彩,渲染一段坚贞的爱情,像窖藏百年的甘醇,芬芳醉人;也像曲梁祝哀歌,令人伤神。《刑天》的风格迥然不同,读来如闻铿锵战鼓,一尊与邪恶抗争的威武巨像矗立眼前;《不倒的雕像》则歌颂了守卫边疆的战士,大气磅礴,顶天立地,令人肃然起敬。这两首诗都是借用古老的《山海经》神话,以敢‘与帝争神’ 的刑天,怒触不周山的共工之魂重塑作者心目中的当代英雄。《倒影》、《反逻辑》等篇,深含人生哲理,蕴藏几分禅趣,让人掩卷思索,有如深夜闻钟。
更值得一提的传统词曲,佳什颇多,如《滚绣球•怨》写一个女性对丈夫(或情人)的怨和爱的内心矛盾。作者让你感觉到这位女性的‘怨’,实际上是‘爱’的另一种表现,而且语言生动流畅,其形呼之欲出。《上小楼•小奴家》简直就是一幅长舌妇的漫画,面目可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假如把这些作品掺杂在元人小令中,恐怕一时难以识别。
第六辑中小说《借富骨》,可以说是一部长篇小说的浓缩。在这里,作者用自己对社会洞察和人生的体验,塑造了钱贵富这个带有喜剧色彩而又让人心酸的人物;通过这个人物的遭遇和心路历程,鞭笞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炎凉世态和浅薄人情。读来,有时令人捧腹大笑,有时使人陷入沉思。你相信吗?在我的脑海中,鲁迅笔下的阿Q竟和钱贵富同时出现, 而钱贵富离我则更近些。
在看文稿中,有一个问题使我作较长时间的思考, 仍不得要领,那就是有些诗作如《镜中》等,使我感觉到一种美,但又说不清楚这种美的感觉。说不清楚当然也是一种美,也许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艺术美?是不是作者把一时捕捉到的心灵感受定格在诗行中,使局外人破译?也或许是我老来笨拙,痴人说梦。还是让读者去审评吧!
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又一个形象在我脑海中涌现,那就是“张飞画美人”,我不是在原有意义上解释这个俗谚,而是赞叹“张飞”创造美的艰辛和韧性。不是的吗?你看荣东的这只握过钢枪,扶过方向盘的大手,又能写出这么多好的作品,怎能不使我心折。
毋庸为君讳,集子中也有不尽如人意处。如有些诗作堆砌词藻,锤炼欠妥,甚至词不达意;有些散文诗是散文而不是散文诗,当然,这些都瑕不掩瑜。
好,脑汁己绞尽,短文概成,也按惯例,来个“是为序”。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