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努尔哈赤迁都于沈阳,把沈阳称为盛京。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这座昔日皇家宫殿,在顺治初年,定盛京为国家的“陪都”,以后又陆续设立了盛京户、礼、兵、刑、工五部和盛京将军奉天府。盛京宫殿作为清朝的“开国圣迹”,受到特殊的保护,日常的管理、守卫和修缮由盛京内务府和盛京工部负责。自康熙十年(1671年)开始,至道光九年(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十次东巡于此驻跸。乾隆东巡驻跸沈阳,加以重修、重建和扩建,这座皇宫与行宫并存的积累状宫苑建筑群体。
沈阳故宫虽然没有北京故宫气势宏大,却和北京故宫一样,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个部分。崇政殿建于后金天聪时,是清初朝会之所,金龙蟠柱,威严堂皇,等于北京的金銮殿,是百官朝拜地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它也是金龙蟠柱,威严堂皇,等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沈阳故宫有个奇特的“宫高殿低”建筑风格,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十王亭和八旗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崇政殿是故宫的正殿,殿后是凤凰楼、麟趾宫等建筑。文溯阁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为三重硬山前后出廊式建筑,黑琉璃瓦绿剪边。梁枋间彩绘“白马献书”图案。东侧有一碑亭,内立乾隆亲撰的《御制文溯阁记》(正面)和《宋孝宗论》(背面)。碑文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
我浏览了沈阳故宫,觉得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同样是两朝之都,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气概如虎,虎视眈眈;一个气势腾龙,金碧堂皇。沈阳故宫是金王朝的卧虎之地,也是清王朝由虎成龙之处,十王亭和八旗亭,呈现的欲吞中原森森的虎气;崇政殿、大政殿前的金龙蟠柱表示着虎生双翼,龙腾九州的霸道。
那满清是怎样在中原大地实现由虎变龙的——“龙腾九州”的霸道的?
首先,施用计谋谋杀大明顶天柱,“明长城”袁崇焕。我已在游秦皇岛老龙记《腾龙气势老龙头》中作了介绍。
其次,召降叛明大盗吴三桂,用他攻打大明江山,镇压汉族人民反抗。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自缢在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后,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因其父被“拷夹”,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求清兵入关讨伐李自成,而接受满清为平西王。不久,他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镇压陕西、四川等地的反清农民军。十六年,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兼辖贵州省。
第三,收买明朝文官武将,尤其儒家人物,为清朝建立摇旗呐喊,鸣锣开道。诸如李永芳、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祖大寿、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赵之龙、钱谦益等都是遗明文官武将。
第四,发布“剃发令”和“易服令”。留发不留头,大开屠刀,向反抗者进行屠城。被屠城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等等。对不满满清统治各民族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屠杀后,不仅人头被堆积成“京观”,甚至还将女性的**部位割下,“取阴肉或割乳头,验功之所,积成丘阜”,作为论功行赏的凭据!
第五,大兴文字狱,以塞天下人之口。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文字狱自古就有,以清朝最盛。清代文字狱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加株连。清代的文字狱多达8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就连为雍正王朝出过汗马功劳,封疆大吏年羹尧也因文字狱受诛杀。其它方面,不一一赘叙。
正因有了这种“龙腾九州的霸道”,才有了满清入主中原200多年的一统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