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绸之路记(10)火轮万只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4 11:25:51

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东面10公里处,因神话传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著称。火焰山自东面西,横亘在鲁番盆地中部,为天山支脉之一。亿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在烈日照耀下,赤褐砂岩的闪光,炽热气流滚滚上升,云烟缭绕,犹如火烈焰腾腾燃烧,此是“火焰山”名称之由来。

火焰山传说之一:当年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仓卒之间,一脚蹬倒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鲁番,就形成了火焰山。山本来是烈火熊熊,孙悟空用芭蕉扇,三下扇灭了大火,冷却后才成了今天这般模样。其实,火焰山是由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砂砾岩和红岩泥构成的,年龄距今有两万万年。

火焰山传说之二:维吾尔族民间传说天山深处有一只恶龙,专吃童男童女。当地最高统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带伤西走,鲜血染红了整座山。因此,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火焰山。

我们还在车上,车厢内温度陡升,空调好像不起作用。火焰山像悬腾驰逐的火山,热气腾腾出现在眼前。走进景区大门,地下景观区,它包括西游文化长廊、火焰山地理文化厅、高昌历史名人厅、巨型温度计展示厅、国家领导人留影展厅及酒吧、休闲购物中心等。地下景观区的核心是地宫,进入地宫的通道,就是“西游文化长廊”,两壁有24幅取材《西游记》的浮雕,生动的再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辛,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写的诗: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在地宫内圈的中心,高高伫立着一根巨大的温度计,名叫“金箍棒”,曾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走进火焰山金箍棒前,像个热烘烘大烘厢,仄热逼人。“金箍棒”中气温刻在63C。时间是下午5点多种。余导说:“去年来时是73C。”我们接着走到火焰山前,观看火焰山风貎。站了一刻钟左右,顿时觉得汗毛仿佛在燃烧,皮肤被灼烤。唐僧取经师徒塑像,呈现了过火焰山艰难,尤其是孙悟空了望征途,姿势极有动感。我们在像前留影后,弟弟、弟媳、妻子经不起高温的灼烤,走下山避暑去了。我则不然,仍往火焰山走去,只见三、五只骆驼,在高温下安然而卧,等候游客相骑。走到牛魔王像前,心想:吴承恩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者,他以神来之笔,把人们认为恐惧的火焰山,写成了赋有神奇色彩的火焰山,使火焰山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景点,人们为了亲临火焰山而感到兴奋。

火焰山的地面温度可以达到80至90℃,故有“沙窝里煮鸡蛋”之称。我在“沙窝里煮鸡蛋”之处,伸手一摸,滚烫灼人,难怪生蛋变熟。我在火焰山前站立许久,望着热焰升腾的火焰山主峰——胜金峰。火焰重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势,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褶皱,在阳光的直射下,就像燃烧的山峦,熊熊喷发。我思索《火焰山》楹联,半晌,随及而出:

火焰山,无穷烈焰,初似今,现如初,火轮万只;

金箍棒,变化神通,小柱地,大撑天,棒棍一根。

2015年7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