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
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
5月23日一早,我们抢早前往水洞沟游览,大门口挤满了青春的中学生,他们拉着班级旗帜,忙着拍全校纪念照片。我们抢先进了大门,随及学生们也进了大门,和我们一起观看了人类发展史的科学片。
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四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
水洞沟风景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冷热温差大、光照充足、风大沙多,冬寒长、夏热短、春暖迟、秋凉早和气象灾害较多等特点。也造就了这方水土极致、透彻、坚韧的特质。发掘历史约4万年前,一群从北方迁徙至此的狩猎采集人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开始书写水洞沟地区的古史。其后,陆续有先民到此生产和生活,续写史前文化篇章。至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群仍在这里打石制陶,传递文明的薪火……
1474年,自横城至盐池的长城落成,它成为明代长城的一部分。1697年,清朝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准格尔部,循长城南侧古道穿水洞沟而过。
我们一行,跟随吴导走去,荒凉野曠的长城出现眼前。明长城为土夯长城,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明长城西至入黄河巨龙的长城小龙头称为两龙交汇处,东至盐池境内。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
水洞沟这就是我国北方明代古长城,“横城大边”,在我们眼前最为显目的是烽燧墩台。这是烽燧墩台并不高大奇危,然而,却是最高的建筑物,城墙高的三米,皆是因地制宜,就地垒土而成。我们登上城去明城墙盘延的巨龙,气势磅礴,升腾在熠熠烈日之下,旌旗猎猎,展示大明雄风。
我们向城下看去,蒙古荒原一片,马嘶刀扬,杀气森森。我军将士挽弓努力而待,威武霸气。我们在城上拍下了生气勃发照片,以作留念。接下来我们游临了城障堡寨深深感到戎边兵将士艰难,他们以青春、以热血筑成万里长城!
藏兵洞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长1200多米,可藏兵300多人。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在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全国还没有,这里是独一处。
奇特的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上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路口颇多,左右盘旋,犹如迷宫久久不见尽头。洞内辟有居室、粮食储藏室、水井、灶台、兵器库、火药库、炮台、陷阱、暗器孔等设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面对着城的藏兵洞,我感慨万千,几千年来长城有多少将士浴血奋战?几千年来有多少将士舍家忘死?几千年来有多少将士于骨无还?
我的《满江红·水洞沟》挥笔而出:
沙石铺天,红日灼,远传霜角。
看远处,荒原如虎,垒城似铁。
武穆驾车贺山缺,真男儿建功立业。
藏兵洞,挽强弩射雕,日和月!
双洞沟,说往昔。
将士无归日,换来功捷。
自古疆场是男儿,马革裹尸撼山岳。
举北勺,盛酒敬英灵,奠人杰!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