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6日,我们跟随上海之家旅行社进行游丝绸之路的19日汽车游,清晨7点从上海文化宮出发,途经开封过夜,到了第二天下午5点才到达了西安大雁塔。大雁塔是玄奘法师印度取经的始发点与终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它是古都长安的象征,代表着大唐的辉煌。
雁塔题名是唐代文人的荣耀,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尤其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用气势磅礴地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可见大雁塔的恢宏气势,它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唐中宗时,雁塔题名就已形成风俗,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在曲江(皇帝也必于曲江边的楼上垂帘观看)、杏园参加国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
这次,我很想登上大雁塔一览大唐风采,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妻子在走出大雁塔偏殿时,她不慎在台阶上“啊呀”一声滑倒,前脑撞在台阶上,鲜血直流。弟弟眼急手快,用手帕捂着伤口,我把妻子倚在胸口。这时,游大雁塔人纷纷拥了过来,有的递湿纸,有的递毛巾,有的递手纸,有的打急救电话……在等急救车40分钟中,有几个女青围绕妻子身旁,有位自称护士姑娘安慰说:“幸好撞在前脑,如果撞在后脑后果就严重了,流点血问题不太大。”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大嫂,一直蹬在妻子面前,十指合一口念:“阿弥陀佛!”妻子急救到解放军三二三医院,外科李医生细致检查伤口,并关照护士如何处理伤口。护士小姐在缝伤口时,对妻子说:“我麻药少打点,可能有些痛,你配合些,我一定把五针缝好,不留后遗症。”正如这位护士所说,妻子伤口的缝得不错,不但没发炎,就连拆线的医生都说这位护士缝得水平很高。唉,真是事不过三。当天,在大雁塔广场晚餐后,一位七十多岁老妇人也是台阶没看清,摔跤发生了骨裂,第二天一早,七十八岁丈夫陪妻子坐飞机回上海去了。导游马云因推老妇人到医院由于太急把手指头擦破,他和领队余导,一直忙到下半夜。
这次我虽然没有登上大雁塔,眺望古都长安的风骚,然而,对西安游客高尚的关爱表示敬意,为了报达他们的大爱精神,作《大雁塔赋》以谢:
太白巍峨擎天,岭连白石,横跨三千里,竟当华夏大门户。
蓝田繁衍猿人,半坡遗迹,伐林垦农田,饲养家畜筑垣城。
古都十三朝代,八水相绕,紫气绕千年,洋溢风韵益当初。
黄土丘垅台原,白鹿游弋,灞上生军威,提携皇家天下旅。
商贾通衢亚欧,丝绸奔途,戈壁横大漠,漫天风雷始揽得。
玄奘独行艰险,九死一生,餐风十三载,终得真经六百卷。
登塔摘挂题名,步入青云,风发题诗篇,千古留得美名扬。
华清水洗凝脂,重色倾国,檀板哀咽泪,流传几多伤心曲。
秦皇鞭挞天下,六合惟一,雄风存皇陵,威慑古今惊中外。
旧都新雷跌荡,四万同胞,同仇抗倭寇,重塑中华英雄魂。
大唐霓裳曼舞,鼓角铿锵,同步向未来,共筑强国华夏梦。
石阶血涌不止,多亏好人,真爱无限情,动容雁塔赋新章!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