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陵源记(1)张家界上有神仙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3 16:15:33

“张家界上有神仙”,这是原国务院总**在视察张家界时的武陵源题词,朱总理为政数十载是位一诺九鼎的人,他说“张家界上有神仙”肯定有他的道理所在。在他那刚健隽永的笔锋中,引起我寻找“神仙”的兴趣。

武陵源为什么叫张家界?据张家界人说,楚汉相争中,张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以外”的谋略,帮助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并誉为三杰之首。在吕后专权时,张良隐藏于武陵源,吕后派兵捉拿,后来在黄石仙人保护下,张良幸免于难,并在生后葬于武陵源,后人为了纪念张良,因而把张良隐居的武陵源称为张家界。据《史记》记载,张良曾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子游,学辟谷,道引轻身”,以此推论,张良死后完全有可能身后葬在武陵源的。我在玩味着这段传奇时突发奇想,张家界上会不会有神仙,否则为什么连朱总理都这么说?

“不到黄石界,枉到张家界”,海拔一千多米黄石界是个迷人的地方,观景台可摘天穹之星,可观山势的变幻,一座山峰由于角度不同,其风貌亦各不相同,远眺而去犹如仙境,有的山如定海神针,有的山如擎天一柱,有的五指撑空,有的仙女摇曳,无不在旭日中熠熠生辉,风采异常,使人如坠蓬莱仙境。六奇阁是蓬莱仙境中最为惊奇之处,山奇、水奇、云奇、树奇与飞禽走兽奇而闻名于世,阁中有楹联曰:

翠烟笼遮,绿树云封,昔日曾遮半个脸;

丽质天生,画图省识,今朝始醉四方人。

的的确确,我为山势如画而醉,下得山来,忘不了寻仙的初衷,还是寻觅神仙所在。

沿着金鞭溪潺潺流水而行,溪边的古木参天,山峰如剑如柱,直指云天,树相似山岫中飘浮的绿云,把溪水把游人笼罩在幽遐的诗情画意之中,白头翁掠过枝头,悠悬起空灵的乐趣,溪中的鱼儿,在湍急水流中跃出水面,拨动起一片盎然生机,人在其间犹如一片流云,飘然而自如。金鞭岩像根威武的金鞭,在旭日下闪闪生辉,据说是秦始皇赶山填海时,不填把金鞭丢落而化为山峰的。在金鞭岩旁有一座山峰如雄鹰昂头,扬翅舞爪地护着“金鞭”。我想,当年的秦始皇有着“执棰拊以鞭天下”的气势,金鞭指向肯定有神仙的行踪,仰视良久,悟不出神仙之三昧。回首再问罗汉峰,那罗汉好像喝了几十坛老白干,醉态龙钟,难以讲述神仙所在。长寿泉涌动着琼浆玉液,导游说,“喝了长寿泉,能活九十九”,男女老少有的争着喝,有的拿瓶装,都想争当世纪老人,其实,人活到九十九能与神仙齐寿?合欢树肯定是仙家所作,人间哪有分了叉的树又重合到一起?我欲问究竟,可是那树儿正在相绕相缠,在倾诉着天长地久,哪有心思管什么神仙所在。水绕四门把三条流溪一下子抱在怀中,虎跃龙腾地展现了一方天下的气势。在这里,曾出过一位土家族首领向天坤,虽是打家劫舍,却是杀富济贫的好汉,人称向王天子。我想,被人们称为天子的人必有过人之处,抬首眺望只见天子阁,云绕雾罩,低头看却是流溪无言……

十里画廊肯定是神仙居住之地,要不,怎会奇峰瑞气,云蒸霞蔚?我们坐着小火车就像进了佛家的清凉宝地,海外瀛洲。采药峰宛如土家族老人,身材清瘦,头缠布帕,弯腰背篓在云霞中寻找着灵芝仙草,那专注神情是不能打搅的。“众仙拜观音”,只见观音端坐莲台,垂目含慧,接受姿态各异的“仙家”朝拜,无心理会凡俗之事。姊妹峰如同三位妙龄少女,婀娜多姿地像是在比美逗俏,又像是在切切私语,哪有什么心思去理睬我的提问。忽然之间,一座座奇峰秀峦在瞬间时而飘忽迷茫,时而云腾峥嵘,变幻万千色彩。我毕竟是个凡夫俗眼,在纷呈万象中,自然难以寻找那座山峰可达仙家之路,无奈只得望山而叹。

天子山是武陵源最高的山峰,也是武陵源风光最佳处,乘索道上山已经感到仙气氤氲。我想,这回定能寻到神仙,请教武陵源为什么会宛如仙境,是什么造化出如此鬼斧神工的奇峰争雄?然而,一到山顶却是迷蒙一片,分不清东南西北。人们常说,雾中有神仙,说不定这一回能遇上了八洞之仙。在雾中仿佛见了到贺龙元帅骑着马呼呼啸啸而来,威风凛凛地荡漾着人世间乌云浊雾。说来有趣,一转身当我们到了天子阁时已是云开雾散,于是,我们不由地一片惊喜。武陵源有奇峰三千,而天子山是以向王天子而命名的。在这里俯视,只见奇峰有的如御笔生花,有的如黄龙跃海,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天兵布阵,有的山峰林立如柱,相拥相挤,伟岸挺拔,座座山峰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魄展现各自风采。同行的老孙、小李忙坏了手中照相机,他们把万峰争妖娆之景、之情一下子收到镜头深处。我脱口而吟:

向王率领三千勇,绿铠金鞭傲彩虹。

只须三分豪壮气,跨骢西岳斗峥嵘!

有专家说,看水九寨沟,看山武陵源。依我看,武陵源的山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霸气”。按理说,山巍峨不及东岳,险峻不及西岳,俏丽不及黄山,雄壮不及庐山,然而,武陵源的三千奇峰无不是铮铮钢骨,尤其在云霞中更具风骚,更具人间仙境,其幻、其妙,众山难比。

——我在“霸气”中悟出了“张家界上有神仙”的含意,就是堂堂一派凛然正气,“跨聪西岳斗峥嵘”的气概!

——**总理曾说,“我准备十口棺材,九口是给贪官的,一口是给我的。”这是不是在体现**总理为政的堂堂一派凛然正气,“跨聪西岳斗峥嵘”的气概和“霸气”?

2001年7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