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下火车,导游小覃就带领我们游览黄鹤楼,接着游览了红楼。红楼是辛亥革命发源地,现为辛亥革命博物馆,因外表建筑为红色,所以人称为红楼。红楼外形设计独特,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博物馆为四层,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等。在参观中我觉得辛亥革命办公处十分豪华,但区别于满清衙门。
辛亥革命是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为共和制建立开辟了基础,中国人终于剪掉了两百多年头上的辫子。在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因为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剃发留辫原本是满族人的风俗。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即大规模的强迫汉人剃发留辫。1644年,清兵入关,在攻占北京,尤其是在攻占南京之后,厉行“剃发令”,违令者“杀无赦”。当时不仅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令外,而且还有“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之令。于是,在清朝初期有许多人宁愿掉了脑袋也不愿留发,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等民族悲剧。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滿清统治者的淫威下,中国男人在脑后就多了一条长长的发辫。鸦片战争后,有志向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西方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中国人脑后的辫子被西方人蔑称为“猪尾巴”。勇于变革的留学生比如陈独秀、邹容和张继,干脆剪掉了辫子。
毛泽东主席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动力。”中国在公元前500多年,就发生了陈国庶民起义。到了公元前209年全国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首领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因而在中国人中有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观念。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当涉及生死存亡的命根子时,农民们揭竿而起,以摧枯拉朽之势,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在中国不像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家,他们往往“只反贫官,不反皇帝”,尽管政府首要像走马灯似调换,君主似乎永远是“神武大帝”。中国几千年中每个朝代更替,是人民推动历史的结果,留辫子的中国却不是这样,满清最高的统治者用辫子奴役了华夏儿女。然而,华夏儿女并未屈服,二百多年中,从清初吕梁山农民起义到太平天国大约有五十次农民起义。尤其是太平天国十四年,占领了一半河山与满清分庭抗礼。可以说,满清辫子王朝在反辫子斗争中生存。要不是曾国藩率湘军支撑满清大厦,恐怕提前半个世纪垮崩。说来也怪,滿清分崩离析时竟无一个吊丧者,可谓是中国历史的奇观。
辛亥革命虽然剪掉头上的辫子,然而,帝国主义入侵“辫子”、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辫子”、中国几千年封建残余“辫子”,却紧紧缠绕中国人的脖子上,是人喘息不得。后经北伐战争,军阀混战、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终于在中国gcd和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剪掉了象征奴化的辫子,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昂首挺胸,立于世界!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