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安徽凤阳,使我想起了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是自然灾害频发地方,干旱洪涝时有发生。否则就不会出现朱元璋造反。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他仿汉高祖刘邦,把齐、楚、十万户富民,迁移到关中,充实关中的地区做法,把江南富户15万户迁到他老家的凤阳,建凤阳为中都,目的使老家富起来,然而,大自然跟他开了个大玩笑,总是连年天灾不断。朱元璋经营五、六年的中都只好作罢,因此有了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朱元璋可谓是地道无产农民的皇帝,他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先后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惩治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文化上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我们到了凤阳后,随即参观了由万里书写的“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1978年前,小岗村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大包干纪念馆,以及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规模来看,940户小岗村的财力恐怕是支撑不起规模宏大的纪念馆和陈列馆的,然而,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小岗精神”,使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出现了新的局面。小岗村大包干是标扞,中国要出现强国富民梦,必须农民要强起来,富起来,农村城市化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参观时使联想起了农民的力量。以我看,“历史周期律”也就是农民土地拥有率。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广大农民如果失去土地,没房住,没饭吃,就沒法活。尤其是自耕农,他们是国家的稳定基石,如果他们失去了生存的资源,就会拼死抗争,以暴力获得土地,从公元前209年的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到绿林、赤眉农民起义、黄巾农民起义、瓦岗农民起义、黄巢农民起义、方腊起义、元末农民起义、天地会“反清复明”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这些农民起义中显示出中国农民的排山倒海的力量。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1936年,他在延安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解放战争中,广大农村进行土改,农民有了土地,gcd赢得了农民支持,就赢得了新中国。
当今中央领导人不少当过农民,**总书记是其中之一,他有着浓厚的“黄土地”情节。他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时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表示,“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对中央工作部署,要准确领会政策要点和要领,不能随意解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
我以为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中央”。翘首以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