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千古仰高风
我在游览了小南湖后,乘车来到了久仰的龙华烈士陵园。
我进了龙华烈士陵园,觉得龙华烈士陵园像个花园,高大的龙柏。圆柱形树冠绵延成两道绿墙,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公园主题、主轴线、主体建筑相交融;昨天、今天、明天交接,建筑、园林小品、雕塑艺术相辉映。突出地把园林建筑、纪念碑、纪念馆三组特定纪念建筑群与植物配置结合起来,以相应的植物风姿来烘托景区的主题内涵。园内有大草坪,大面积的松柏、香樟、红枫、桃花、桂花、杜鹃,两侧是两排四季常青的雪松和叶色鲜红的枫树,两旁对称的大花坛中,鲜花簇拥在烈士纪念碑前。碑林区有全国著名雕塑家塑造的10座大型纪念雕塑和集当代书法大成的龙华烈士诗词碑林。见到不少的老年人在碑亭中下棋娱乐,十分融洽和谐。
龙华烈士陵园碑苑堪称“申城第一碑林”,其间设有碑亭、碑廊、两座长50余米的碑壁,和数以百计的天然石林造型碑刻。碑苑镌刻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和鲁迅等创作的诗文90余首,碑苑书法除个别为烈士本人手记外,余者皆为国内书法名家谢稚柳、顾廷龙、程十发、沈鹏、钱君陶、赖少其、李百忍、王学仲等书写,楷、行、隶、草、篆等风格各异的书法艺术与烈士诗文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碑苑极富大地艺术风格,翠竹雅书,别具天趣。
我一一浏览了碑文,首先见到的是赵朴初书写的:“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接着观赏《且为忠魂舞》大型烈士群雕,底座上镌刻毛泽东手书的《蝶恋花》。大型烈士群雕傍,一墙镌刻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手迹;另一墙镌刻烈士诗文29首。其中最使人热血沸腾的,是桃树林中的气壮山河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红一般红。”
龙华烈士陵园,原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1927年3月,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在龙华镇设立后,杀害和囚禁无数gcd人和革命志士。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杀害的有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和优秀党员宣中华、汪寿华、孙炳文、余立亚、糜云浩、陈博云等等。1928年有陈延年、郭伯和、赵世炎、罗亦农、李立一等,1929年有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1931年2月7日夜,林育南等gcd员和“左联”五作家也在此被集体杀害。他们为: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女)、龙大道、罗石冰、欧阳立安、恽雨棠、李文(女)、伍、仲文(女)、王青士、蔡博真、段楠(阿刚)、彭砚耕、费达夫、刘争、贺治平、汤士伦、汤士佺、李云等。11座大型雕塑与纪念广场坐落于南北主轴线上。在这里安葬顾正纪、罗亦农、赵世炎、林育南、李求实等以及1600余名烈士。
接着,我参观了筑在高台之上庄严肃穆的纪念馆。纪念馆分8个展厅,以1000余件文物和大量照片、图片,展示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为“独立、民主、解放、建设”而战斗和牺牲在上海的200多位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烈士纪念堂安放着500余位烈士的骨灰,堂内设有一幅题为“碧血”的大型瓷版画,是先烈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看了纪念堂使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诗句,深知今天来自多么不易!
参观纪念其馆后,我向无名烈士墓走去。无名烈士墓由花岗岩砌成,在阳光下散发出浩然之气,碑前的长明火在不熄地燃烧着。我围绕无名烈士墓走了一圈,站在长明火前,向着无名烈士肃立致敬。无名烈士墓石雕设计独特。烈士雕像身体一半埋进大地,但却伸着有力大手,浩然正气地托起新天,显示着无限的力量,大有刑天的精神!从青海到上海旅游的母女见到了,为我拍照后,她们俩也与烈士们留影纪念。
我的一曲《献给就义勇士们》涌了出来:“他们也可迈开双脚/跨前一步/去摘取生存的花朵//但/他们也知道/像狗那样爬出去/赢得的/只是断脊梁的人生//然而/他们更知道/点燃自己血来焚烧自己/将涅槃成/不朽的中华雄伟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