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令人震撼的圣三一学院图书馆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3-08-01 12:30:21

多年来,我虽出入过多家国内外著名图书馆,却从没见过像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那样如此壮观和惊艳,令人震撼难忘。

圣三一学院位于都柏林市中心,由伊丽莎白一世1592年创建,是爱尔兰乃至世界上顶尖的大学之一,在学术界与英国的剑桥、牛津大学齐名。大学的建筑由两个方形庭院组成,古老的城墙围绕着石砖建造的大楼、铺满碎石的小径和绿油油的草坪,中间是高高的钟楼,古色古香,步入其间,犹如回到了欧洲中世纪校园。校园里拥有的学院图书馆也建于同年,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学院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图书馆收藏了400多年来印刷的书籍、期刊、手稿、乐谱、地图等,总共多达500万册。馆内又以老书院最为闻名于世,其整幢建筑为上下两层,正立面的建筑为古希腊式列柱支撑着,典雅雄伟,中间建有拱门。

整个图书馆展览区分为两个部分,底层为《凯尔斯书》主题展览,那里展出了诸多爱尔兰中古世纪福音珍藏本。在那里我们不仅见到了展板上呈现的五彩缤纷的各种早期爱尔兰的印刷图案,还欣赏到了用玻璃镜框罩着的《凯尔斯书:走出黑暗,开启光明》手抄本。这是一本公元800年左右的手抄圣经福音,用拉丁文书写在牛皮纸上,每篇短文的开头都有一幅插图和泥金装饰,被誉为爱尔兰古代历史上最完美的手写巨著,也是西方书法的代表作和中古时期平面设计范本之一。

站立在《凯尔斯书》手抄本前,我被书的精美字迹和造型深深吸引住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零距离的观赏到如此古老、美丽的牛皮纸手抄本,看得如痴似醉,惊叹不已!过去我一直认为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我国汉代帛书手抄本是世界上最美的古书了,如今见到《凯尔斯书》牛皮纸手抄本,其历史虽不及汉代帛书抄本那样的悠久,但牛皮纸的洁白和字迹的秀美,却毫不逊色于汉代帛书抄本。书籍装帧之美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让我长了见识。

辗转来到二层,我的眼睛顿时又一亮,呈现眼前的老书院主室长厅,宏伟华丽,“哇!太漂亮了!”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赞叹声。厅长约65米,酒桶状之拱顶高10余米,造型结构奇特,文化气息浓郁,两侧陈列着英国著名作家约翰逊·斯威夫特等14尊大理石半身像,栩栩如生,焕发着名人的文化效应。英国是个崇拜英雄和伟人的民族,这一点当我一踏上英国大地时就感受到了,如在英国许多城堡和庄园都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如温莎堡、丘吉尔庄园等,不胜枚举。长厅两侧最吸引眼球的是高耸的上下两层敞开式书架,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复古的橡木书架上收藏着近20万册古老的旧书,琳琅满目。

跨入长厅殿堂,犹如步入了书海林立的迷宫之中。身临其境,爱书的我情不禁的真想上前去触摸或哪怕是嗅嗅这些文化厚重的古书,以解爱书之情怀。然而防护的栏杆及威严的工作人员绝对不会给我有此种机会的。懂书和爱书的我,也知道这些价值连城的古书是不能触碰的,故我只能睁大眼睛,享享眼福,长长见识而已。厅中不仅展示了爱尔兰的古书、古雕塑,还有爱尔兰最古老的一把竖琴。该琴之琴身由橡木与柳木合成,琴弦则采黄铜所制,约产于15世纪。古时,竖琴原为凯尔特游唱民族之象征,今日则为爱尔兰国徽。相传此竖琴原为爱尔兰至高君主布来恩·博鲁(卒于1014年)之所有物,为稀罕的名贵之文物。

走出圣三一学院图书馆的老书院的大门,当我脚踏在由鹅卵石铺成的校院的道路上,心中仿佛依然沉浸在书海中,脑海中精美的古旧书影及美丽壮观的书籍排列难以抹去。我浮想联翩,期盼如此壮观和令人震撼的场景,不久的将来也能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图书馆内得以呈现,先后媲美,各领风骚。

《新民晚报·夜光杯》2016年1月26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