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大英国家博物馆观感记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3-08-01 12:29:40

凡爱好历史文物的人,大致都知道大英国家博物馆的大名,因为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2015年10月初,当来到英国伦敦旅行时,大英博物馆自然成了我们参观游览必到之处。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主要是英国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发起的战争中掠夺得来。主要受害国家包括希腊、埃及及中国等。大英博物馆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筑,十分壮观。这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在世界上久负盛名。英国国家博物馆建于1753年,6年后正式开放,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有七万多件古埃及各种文物,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腊和罗马文物馆、东方文物馆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古埃及艺术品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英国国家博物馆的东方文物收藏也十分精彩,主要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波斯及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艺术品。鉴于参观时间有限,我们跨入馆堂内后,就走马观花地先后观赏了埃及、希腊、西亚、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

东方艺术文物馆藏品自然是最引我们注目的,因为其中中国的藏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该馆坐落于入门后左侧的大楼深处,第一次来参观很难找到入门处,我们搜寻了好久,才进入馆堂。馆堂的规模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宏大,但收藏的文物藏品却很丰富和精致,几乎囊括了中国文物的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然而,这仅仅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现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笔意色彩皆为上品。另一幅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步入中国馆内,呈现眼前最醒目的是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艳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馆厅内却难觅踪迹。这天我们在馆堂主要观赏了中国古陶瓷藏品,如唐三彩,它是从唐墓挖掘出来的陶器之泛称。一般而言,除了胎体的白地之外,铅黄、绿、青三彩最为普遍,在三彩的调配技法上,也最富艺术的韵味。唐三彩的器皿较少,而骏马、骆驼、人物数量较多,均具丰美的艺术性,尤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人物、神像,最具艺术价值。这次我们在观赏中见到了一组栩栩如生的唐三彩骏马和骆驼文物展品,印象深刻。此外,我国古朴陶器和精致古瓷器等造型文物也是光彩照人。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国制陶业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我们的祖先就学会制陶手艺。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一万多年的灰陶、有八千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七千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四千多年的商代白陶、有三千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伴随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制陶业才趋于没落。我国也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我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器类有罐和鉢,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我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国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因此,我们这次在展馆中所见到的这组我国古陶器文物及另一组古瓷器文物,其艺术之美,令人惊叹不已。然而这些我国璀璨的国宝级历史文物却被掠夺至英国博物馆内展出,这是历史的悲哀和民族的耻辱感。但我们相信伴随我国国力的增强,这些中国文物迟早会有回归祖国的那天。

穿过展馆,走出大门,辞别大英国家博物馆,已是夕阳西下了。这时在我们脑海中充满着喜与恨的矛盾,喜的是见到和领略了名闻天下大英国家博物馆的风貌和神韵,增长了见识;恨的是联想起我国还有无数历史文物流落海外,无法回归祖国,令人惋惜和痛心。

 《书友斋文轩》2015年11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