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上晨曦刚刚露头,长江游轮上的广播传来了:“游客们:游轮即将停靠忠县码头。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石宝寨已展现在我们前方!请做好上岸准备。”
伴随广播声,我们兴致勃勃的登上船头甲板,观赏和捕捉石宝寨景观。当我们远远眺望石宝寨,眼前仿佛见到一座从天外飞来的石峰盆景,神奇地耸立于江上。如此奇观,这主要赐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奇效。原先石宝寨坐落距重庆忠县城45千米处的一座四壁如削的高岸孤峰上。伴随三峡工程长江上游水位的上升,忠县老城已沉睡于江底,原住居民在政府的安排下已迁入临江高岸新筑的城内,住上了白墙黑瓦宽敞的两层小楼。从游轮上岸后,为了尽兴游览石宝寨,我们沿途穿越了多条新筑的平坦而又整洁的长街,发现沿街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店,也有小吃摊、水果摊等。这里的柚子很出名,我们品尝了一个感到又甜又爽口,果然名不虚传。继续悠闲地走着,我们眼前突然呈现出一座约百余米长的拉杆桥,这就是连接江岸街区与石宝寨景区的唯一通道。桥面由一块块长方形木板连接铁链而铺成,所以踏在上面会有些晃动感,好在我们的平衡感还行,笃悠悠的迈了过去。
据当地导游说,这里北岸的临江处原先有一块十多丈高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剩的五彩石,故称石宝。因为石形如玉玺,又名玉印山。明朝末年谭宏揭竿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石宝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清乾隆初年,当地百姓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铁索,竟然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寺庙,焚香拜佛,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嘉庆年间,当地百姓又聘请能工巧匠,依山崖取势修建一座九层楼阁。为了便于香客及游人免攀援铁索之苦,新筑台阶取代铁索,使游人可凭借楼阁阶梯可直达山顶拜佛或游览。
石宝寨有寨门、寨身、寨顶石刹等三部分组成,全木质结构,共12层。原为九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楼阁酷似四角三方阁,我们沿着阁内木质阶梯迂回而上,楼阁内主要供奉着忠县出身的忠烈名将,如周朝巴国将军巴曼子,三国名将甘宁、严颜等。走出九层阁,我们又攀爬了立于山顶上的魁星阁。此阁为三层四角攒尖式的仿木结构,与九层楼阁先后媲美,浑然一体,蔚为壮观。魁星阁阶梯颇为狭窄,顶层只能容纳一人攀上爬下,游完九层阁我累得浑身淌汗,然而我的游兴依然未熄,又来到山顶上红墙碧瓦的古刹天子殿和匾上题“绀宇凌宵”四字殿宇。
当我们跨过正殿门槛,迎门只见墙壁上有一巨大壁画,画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画面下方,有一遗石,形状甚似石宝寨,置身其间,仿佛真到了九宵云外凌宵殿。登上山顶,游人不仅可伴随时间隧道,感受一番古代佛教文化的氛围,更可俯瞰江上滔滔不绝的江水和无限风光。站立山顶,面对江滔,让我们触景生情联想起宋代诗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重盖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使人不仅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起历史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自然也唤起我们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珍惜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幸福快乐一辈子。
下山那可轻松多了!沿着山后平坦而宽敞的台阶,我们笃悠悠地来到山的下方。寨子下方如今修有一圈白色堤坎,堤坎周长800多米,将滔滔不绝江水挡在堤外,不管风吹雨打,游客皆可“胜似闲庭信步”的游览于“江上明珠”中,感触石宝寨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长江的无私博大胸怀。
《中国旅游报》2014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