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者:郭蕾    更新时间:2019-01-15 13:49:08

作为已经多次参加过统战系统学习、无党派人士培训的党外人士,我清楚在每次的学习培训中,都能看到很多值得我学习跟观察的社会形象。

因为各种培训中参与者大多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年纪,在各行各业都是有了一定成绩并且形成自己价值观的社会精英、政府人士,这种成功人士的比例几乎就是平日里万里挑一,百万分之一的机遇才能遇见,对于我这个主要从事现实主义题材写作的网络作家来说,能够收集到的素材才是最宝贵的,至于各种学习培训本身,我多少还是有点妄自以为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因为我已经在关于网络文学如何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并尽力在为这种现代碎片化阅读注入应有的社会责任跟担当。

毛姆曾经说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在现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阅读的确能给予人各种各样心灵的慰藉跟帮助。

但如果把文学作品或者阅读过程只是作为逃避现实的消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寻求感官刺激而不是汲取知识力量,那么这种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就极低。

而网络文学流行的年代,自然是个网络流行的年代,而网络的特点就是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人都能轻易发表自己的态度,一切都很容易被经济价值绑架,所以这也是个恶搞娱乐为主的年代,一切严肃的东西到现在都会变形,一切神圣的东西都会被调侃,一切庄严的东西都会遭到嘲笑。

网络文学当然也不可避免的会被打上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标签,迎合市场、迎合读者的口味比塑造社会价值观更重要,哪怕在大量清理掉低俗、暴力、**的作品后,消极、负能量、暴戾的心态还是具有相当的市场。

这其实是背离精神文明建设方向的。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高屋建瓴的提出了一系列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文艺不能当市场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

这纲领性的指导同样也是针对目前国内文化领域,国民精神力量缺失的现状大声疾呼。

所以我一直具有相当强烈的危机感,特别是在自从重庆市统战工作中接触到思想引导以来,一直在从事这种正能量文学创作,并把这当成是统战工作的延伸。

我以为我的主观意识已经足够了。

但实际上在多次的学习中,不断的在发现并修正自己这种认知态度。

首先是中央统战部八局成立近一年来的各项举措以及主办各种研讨班的总体规划讲谈,已经说明党和政府对新阶层人士在政治经济示范创新、文化传播引导作用等方面的重视,培训中结合近来网络空间净化、弘扬正能量的实际效果,给出了纲领性的明确指导方向;

其次是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重庆统战部等各方面组织各种授课专家的解读教导,相当有建设性的引导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从经济、文化、互联网发展趋势等相关领域,融会贯通的来理解党和政府一系列重要讲话、政策取向的出台原因,这就颇有些茅塞顿开的解决了思想工作上的具体解决方法;

最后通过一系列现场学习、参观、座谈研讨等实践内容来把之前的纲领和方法合二为一。

由此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态度,思索这场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变迁中,我们正在经历的应该是精神意识上的转型,而非危机。

因为危机很容易带来的是抨击跟批评,而转型伴随着的应该是一系列建设性的调整解决方案。

这种转型固然是相当复杂,巨大的变革中当然会出现很多糟粕,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引导下,同样有更多新的、健康的方面也在成长,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譬如说网络社会固然是有些泛滥和低俗化倾向,但同时也体现出了多元化这个很有价值和意义的正面趋势,网络时代的人民群众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各种声音,这虽然给我们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带来不少难度,但换个角度来想这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手段。

去年有个小段子,新华社一段九个字却用了三个编辑的新闻发表以后火了,颇有些新新人类口吻的编辑跟读者互动交流,带来的是一系列有趣的社会回应,官微已经不再只是官方发布信息的媒介,它更是一个有朝气、有感情、有表情的品牌“发言人”。

这就已经体现出来在领导层和各个层面传递出来的转型特征。

结合到我们网络文学作家,在拥有了社会责任感后,该如何通过文字、桥段、剧情,把一段段文字公开发表并传递到无数读者的眼前时候,能深层次的获得读者认同,传递出符合社会价值观、人生观的讯息。

文学创作终究是有立场的,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不能只是感官刺激,不能只是撩拨读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情绪波动,而是要为当前这个纷繁复杂、众说纷纭的社会付出一点正能量,为这个多元化的转型网络社会传递声音。

我希望的是有一本在当今社会真正能被广大群众接受的网络文学作品,像高尔基三部曲,像《青春之歌》,像《平凡的世界》那样,能真正影响那个年代的人民群众,特别是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年轻人能真的从中获益,真的会掩卷明悟,哦,原来我们现在的人生,应该这样度过。

时代是在不停前进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形式无论如何逆流而上都没法生存,网络文学正是这样的新时代产物,面对这样汹涌而来的精神传播阵地,用一言蔽之的垃圾论来回避,用不符合实事求是精神的经济至上来定义网络文学都是不正确的,如何在鱼龙混杂中,引导、评判、经典化,把危机意识引导为转型的力量,才是如何把习总书记文艺座谈精神,党和国家对新阶层人士的期许落到实处的贯彻步伐。

新的认识会带来新的征程,希望能带着这种新的思想高度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1、网络文学已经和传统文学在文学艺术性上来说愈发接近,只是载体和时效性上面有较鲜明的特点;

但回过头去,当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其实也是以每天在《明报》上连载行文,然后才整理出版

以前的报纸换成了电子设备,阅读量更大而已

2、网络文学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常体现,就跟高节奏快节奏的生活下,京剧、芭蕾舞、秦腔梆子戏慢慢变成高雅戏剧欣赏,而不是百年前每晚唯一的文娱享受。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群体已经大量从传统文学载体,文学杂志甚至纸面出版物上转移到电子媒体上面来,这种情况在青年中比重特别高。

3、那么既然这种趋势是市场行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就应该抓住这个阵地,好好管理。

既然在解放初期,文化战线都会挖掘采集各民族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方式,来进行改造培养,比如民歌歌王,蒙古歌王之类能传诵影响整整一代人的经典。

对网络文学也应该采用多培养,多塑造的引导,而不是视为洪水猛兽的封堵排斥。

这就好比网络文学具有的快餐消费特点,传统文学算是正餐,但还是要持同一个卫生标准吧?

因为现在对网络文学的管控太过……

4、那么在涉及到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就有两种选择,是只谈风花雪月的不谈国事,还是真正触及灵魂的现实。

我个人选择是一本书尽量在快餐满足读者吃饱的情况下,还是有点所得所知,值得思考的东西。

这是个直面现实的网络时代,无法遮掩跟捂盖子的年代,如何有效的占据这个阵地,是我们的使命。

可我们作为正方文学工作者,却被加上无数的限制,比阵地对面的各种公知、大V的肆无忌惮,简直无法发声。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有写军事政治类的题材,12年就预测伊斯兰教的兴风作浪,希拉里会参与并赢得大选,马尔代夫会产生政变等等。

但是牵涉到国内,****势力不能写;南海纷争不能写;印巴纷争,锡金,缅甸,尼泊尔不能写;

这我都能理解,但不写这些事情就不发生了?

普及并解释这些情况的由来才是最重要的。

我要说的举例就是,网上动不动就评论抨击国家政策援建援助外国,这些钱不如拿来修希望小学,挽救贫困弱势群体。

俨然是一种潮流,好像这么说了才显得自己多高尚多有见识;

但现实呢?且不说宏观的国家战略政治布局,就说这些捐助和贷款换来了多少资源、多少矿山和稀缺金属,一个具有强势地位的国家做这种生意是稳赚不赔的。

如果好好在小说、故事中解释了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很多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受,再看那些跳梁小丑一般的搬弄是非很好笑呢?

因为我们得到的要求是跟新华社口径相同,阅文集团也非常认真的在管理审查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选择规避。

从作者的角度来说,就干脆选择写轻松的创业奋斗史

避开沉重艰难,到处都可能触礁的国家命运形势发展。

也就是只能写小现实主义,放弃大现实主义。

对作者来说没什么损失,小的好写,好迎合市场,但对国家和意识形态来说呢?

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新社会现实以后,社会治理,有了新的世界和阵地,对网络世界必须要管控,这个我很赞成,远了不说,ISIS在西方社会就是通过社交平台媒体传播,吸引不明真相的年轻人去参与恐怖行动。

这虽然是极端例子,但说明了管控的重要,可管控不等于避而不谈,我们是避而不谈了,大量负面言论却对社会治理形成了极大破坏力,无数有号召力的公知大V随心所欲的抨击,我们还没法还击?

作为作者避而不谈,避免惹火烧身就高枕无忧了?

现在是个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国家在转型,工业结构失衡的调整都等不得,意识形态的调整更是等不得。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