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京路!贺总近,又有房子住着,不着急,随时可以去的。主要还是为了你。”
她瞅着老头子。
“来了个多月啦,除了三点一线的带彤彤,哪儿也没去,也算难能可贵。当然罗,”转身,自顾自的走着,她知道每当这时候,老头子总会乖乖的跟在自己身后。
“也不是尽善尽美,比如,那次带彤骸到漳州公园,你就嘟着个嘴巴不愿意,别以为我没看见……”
第二天一早。
老俩口就背起了背包,锁好了门。出了电梯,一片大亮,天宇高远蔚蓝,蓝得一丝浮云也没有,有风徐徐吹来,凉爽宜人。
中庭。
散步道上。
早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健步如飞。布置得很好的树林草丛,都带着春天般的翠绿,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在一年中最灼热的八月。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呀。”
白何边走边感叹。
“这方面,上海就比内地好啊。”“可我还是喜欢自己的家乡。”挎着随身包的老伴儿,咕嘟咕噜着:“风景嘛,哪儿都差不多,可这心情,没在家乡就空荡荡的。”
白何。
忽然笑了。
一精神抖擞的老者,身着运动短裤,白色背心,白色长运动袜,白色网球鞋,健步如飞,一条小型丰硕的棕色狐狸犬,正合着他的脚步,一丝不苟的走着。
白何定眼。
细细瞅去。
竟然发现人和狗,都是一、二、一的脚步节奏。最喜的是,老者迈着迈着,大约是踩在了石子上,歪歪,停停,又继续迈步。
那小精灵。
狐狸犬。
居然也跟着歪歪,停停,然后继续踩着主人的节奏。早听说上海人养狗成风,而且还养出了许多人与狗的趣闻,现在可真是眼见为实了。
老伴儿呢?
显然也看到了。
一边走,一边注意的瞅着,嘴角溢出意味深长的笑纹:“我说白何呀,我就弄不懂,这人与狗的区别到底在哪儿?你瞧瞧,”
侧头。
看看白何。
“哦,也在看哦?光看不行,看了要有所启示。你瞧瞧,狗与主人多合拍,可你呢?”白何笑到:“说得不错,那我们,谁是主人谁又是狗?”
老伴儿。
面不改色,心不跳。
“我当然是主人,这么大个家,儿子媳妇和小孙女儿,双方老人,缺了我试试?剩下的,你自己去对号入座。”老头儿,则笑眯眯的瞅着她。
老伴儿。
说得不错!
二人性格差距太大,年轻时不懂事就常吵嘴,以致于闹到差点儿离婚地步。进入老年,心态发生了变化,许多事情也看淡啦,就慢慢变成了避让,光听不说。
当然。
老伴儿。
如果唠唠叨叨的实在过份,也时不时忍不住吼过去。同理,年轻时寸步不让,锱铢必较的老太太,也变得容忍大度。
看来。
敌退我进。
敌避我跟,敌进我躲的战争兵法,在和平的老年期,也有用武之地。这时,那狐狸犬忽然嘶嘶嘶的叫起来,在原地打着旋旋,然后上前咬主人的鞋跟。
老者就停下。
从短裤兜里掏出条莎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