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国奇禽礼貌鸟
我随一支工程队来到多哥首都,承造一座辉煌的建筑物。我是假山石设计专家,被安排在离工地不远的一座农舍小楼里,主人扎拉姆大婶是一位年近70的黑人老太太。我住在西侧楼上,外面有片树林。
一天,我正在为假山石喷泉口部位做造型设计,窗外树上有一只鸟儿冲我不停地叫唤。它的声音并不动听,但是体型很美,有中国喜鹊那么大,披一身黄绿相间的羽毛,黄嘴黑脚,通体玲珑,惹人喜爱。大概是对我这个亚洲人脸型感到稀奇吧,以后它竟然每天来鸣叫两次。我问扎拉姆大婶,这是什么鸟呀?她笑着说:“这鸟是我们多哥的特产,名叫礼貌鸟。你只要待它好,它会送礼品给你的。”
我将信将疑地笑了笑,并未将大婶的话往心里去。第二天,礼貌鸟又来了,又叫又跳,表现着它的热情。我想起在驻多哥中国大使馆吃饭时拿来的一袋奶油葵花子,就掏出半把放在窗台上,还嘬(zuo)着嘴“咂咂”地发出中国式呼狗的声音。礼貌鸟真的扑啦啦飞了过来,站在窗台上,“毕卜毕卜”啄食葵花子。这葵花子不仅肉头香,连壳上也有奶油椒盐香味儿,它啄得津津有味儿。从此之后,我每天在窗台上放半把葵花子,请它吃。也许是旅居异国的寂寞,也许是我太喜欢它了,就给这只雌性礼貌鸟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 夏娃。每当它在树上鸣叫时,我就用手指指窗台上的葵花子,嘬嘴嘬唇地呼唤它:“啧啧,夏娃!啧啧,夏娃!”而它也就大大方方地飞过来啄食。我多么想伸手摸一下它那一身美丽的羽毛呀,但又不敢,怕它受惊,搞坏关系可不好哟。有一天我从工地上回来时,窗台上预先放置的葵花子只剩下壳了,但多了一串紫黑色的浆果,那是一种比中国葡萄小一圈的果实。
扎拉姆大婶看见了,她笑着说:“啊,礼貌鸟开始送礼了,好运气。不过,被它缠上了,与它断情绝义是很难的。”唉,多情的礼貌鸟!扎拉姆先尝了一颗浆果,我也吃起来,酸酸的,有点儿甜味。
后来,窗台上几乎每天有夏娃送来的礼物。有各色浆果,有各种野花。有一次,它竟衔来一条被啄死的非洲巨蚯蚓。那天,我刚从工地上回来,眼睛被非洲阳光照得花花的,猛一见窗台上那条一尺半长的巨型蚯蚓,误认为是一条蛇,吓得哇哇乱叫。扎拉姆见我一副失魂落魄的狼狈相,笑得弯了腰。
还有一次,我从工地上回来,听到床底下有响动,掀起床单低头观看,只见礼貌鸟已啄破了葵花子塑料袋,散了一地葵花子,它正啄得欢哪。它见我瞪着它,可能觉得不好意思,匆匆地飞扑到我的办公桌上,“嘎嘎”地冲我叫着,似乎在说:“对不起,失礼了,可那葵花子实在太味美了!”叫了一阵,飞走啦!礼貌鸟送礼很勤,有一次它衔来一块不成形状的小石子,看来夏娃是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礼物吧,又非送不可,这是它的生态习性啊。它确实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时时惦记着它,甚至托回国同行从中国带花生米来给它,它也挺喜欢吃的。
一年后,我的工作结束。将要失去夏娃,心里不免酸酸的。行李打点结束,我把剩余的葵花子、花生米之类统统撒在窗台上,叮嘱扎拉姆,让夏娃享用。
回国8年了,我有时还想起可爱的夏娃,你肯定活不过人类,你还在世上吗?唉!
原刊于1994.3四川《红领巾》杂志“蔡振兴动物传奇故事”专栏
金星海豚
澳大利亚威尔斯岛上的渔民有一位共同的海洋朋友——一条聪明绝顶的海豚,人们叫它汤姆,因为它的头上有一块小脸盆般大的金色斑点,也称它金星海豚。汤姆体型健美、灵活,常有七八条海豚随着它,它似乎是这支海豚队伍的首领。
一天,一位渔民向捕鲸船“威尔逊”号船长查理士报告:“汤姆在威尔斯湾里跳水,那儿有鲸讯。”查理士立即下令起锚出海捕鲸。因为凡是汤姆亲自来报信,捕鲸船从来没有落空过。
汤姆绕着“威尔逊”号兜圈子,不时跳水撒欢。查理士船长向海豚招手致意:“汤姆,谢谢!”一位船员扔出一条三四斤重的鲱鱼,汤姆腾空跃起,张嘴接住。
“威尔逊”号开船了,汤姆照例充当“领航员”。它不时翘头撅尾,以表示它的存在并以此指示航路。约莫半小时后,只见前方不时溅起水花,一直游在前边领航的汤姆也突然潜水消失。
“是一条中型座头鲸!”查里士放下望远镜,告诉船员们准备捕鲸。
目前,汤姆的那支海豚小队正在进行着一场绝妙的包围战。汤姆游到后,使这场海洋生灵的斗争,充满了类似人类军事学的智慧。座头鲸被海豚缠上,每当它要下潜,总有两条海豚顶住它的下巴。它东游西窜,总有几条海豚顶着它的肚子把它托起。现在,向人类报信的汤姆回来了。两条海豚冲上去紧紧咬住座头鲸的尾巴,使它无法进行很有力度的横扫,汤姆则不停地撞击座头鲸的下巴,使它无法进行下潜。其余四五条海豚绕着座头鲸兜圈子。有的游过去撞击肚子,使它受到打击而浮上来。有的轮流跳出水面,用尾巴击打座头鲸的鼻孔,它惊慌失措、心慌意乱。
“威尔逊”号驶进冒水花的海域,船员们各就各位。他们与汤姆合作不是第一次了。在座头鲸背脊出水的一刹那,查里士船长下令“放箭”。所谓“箭”,其实是一支头部尖锐的铁棒,铁棒头部后面有3根尖利的逆刺,用来钩住猎物,而铁棒根部连着铁链。距离很近,一箭命中座头鲸。
汤姆与它的海豚小队闻到了鲸受伤流血的腥味,争先恐后地拥向座头鲸的头部,轮流猛啄。海豚最爱吃鲸类的嘴唇和舌头,当绞车将座头鲸吊上甲板时,座头鲸的阔嘴巴已露出骨头。
汤姆与它的海豚小队绕着“威尔逊”号盘旋,并不断跳跃撒欢,船员们知道,这并不仅仅表达它们作战胜利的兴奋,而且还有索取“小费”的意思。给汤姆“小费”已是“威尔逊”号的老例了,所以不必等待查理士船长的命令,船员们立即给座头鲸开膛破肚,将经济价值最低的内脏挖出来,粗粗切割,扔向大海,海豚们跳水抢食,百咬百中。
“威尔逊”号向威尔斯岛驶去,汤姆的队伍追逐着送了一程,然后离去。
编后: 本故事作为捕鲸的一种方式无疑是写得很精彩的,不过这仅仅是作为一个故事来读。世界上鲸的头数已不多。刘兴诗教授介绍:“国际公众不反对有限制的捕鲸,但像某些国家大量捕鲸的行为,却会遭到谴责。”
原刊于1994.5四川《红领巾》杂志“蔡振兴动物传奇故事”专栏
智擒巨蝶
爱德华·琼斯是一个动物标本的业余收藏家。一天,他与同伴约翰走进美国阿肯色州的金都谷山林。金都谷地区风景秀丽,丘陵上成片的阔叶林远看像绿色的海洋。丘坡上长满野花野草,谷地里还有几个小型的家庭式农场,奶牛和几头澳洲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地上不时有小蜥蜴、青蛙、蚂蚱等小生灵跳动,这块生态良好的土地显露出大自然灵动的生机。琼斯和约翰走上山坡,正拨开草丛行进着,突然林间发出“劈劈拍拍”的巨大响声,并飞起一只巨大的怪物,发出“嗡嗡”的很刺耳的噪音,直向他们头顶飞来,速度很慢,翅膀很有规律地一上一下地扇动。那怪物飞过他们头顶时;竟如一朵乌云,遮去了一片明丽的阳光。约翰有点儿吓呆了,琼斯却紧紧盯住它,看得很仔细。那怪物毫不惊慌,竟在林中谷地上空30米的高度上盘旋,犹如一架侦察机,连几头奶牛和澳洲羊也停止吃草,疑惑地盯着空中。琼斯立即进行目测,他也分辨清楚了,这是一只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的巨大蝴蝶,身长2米,翅膀伸直的翼展宽度约4米,全身金黄色,两只大翅膀上布满老虎皮斑纹。约翰惊醒过来,悄声地说:“蝴蝶!大蝴蝶!”他显然害怕,不敢大声。形势是严峻的。放走它,可惜;兜捕它,没有工具;更不能伤害它,那将会弄坏一个稀世珍品。留给琼斯、约翰考虑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因为蝴蝶大王在盘旋中出现螺旋形上升之势越飞越高,估计已有50米高了。琼斯拔出自卫用的左轮手枪,约翰也同时拔出一支考尔特手枪。琼斯严肃地说:“不能让它飞了;必须打下来,但是不能打死它。你打左翅,我打右翅,瞄准,预备——放。”
砰——砰——两声脆响在金都谷里反射出回声。’蝴蝶大王的翅膀被击中,但仍在飞翔,不过是慢吞吞地向下盘旋,终于跌落在一只澳洲羊的身旁,“拍拍拍”地在地上扇翅挣扎,吓得澳洲羊赶快逃走。琼斯、约翰飞奔过去,扑捉擒住,手上尽是金黄色的粉末。一眼看去,这只重达15公斤的蝴蝶决不是长羽毛的禽类,而是一种昆虫。它有扁圆的身子,小小的脑袋,蝙蝠状的小嘴里发出“叽叽吱吱”的轻微叫声,这是抗议吧,琼斯随机应变,顺手采了一枚浆果,塞进蝴蝶嘴里,它啃咬着沉静下来。翅膀上各有一个巴掌般大的洞,证明了琼斯、约翰第一流的射击技术。为了防止翅膀破损,他们用绳子像捆扎一件贵重礼品似的,将蝴蝶大王捆了个不得动弹。阿肯色州昆虫学家基纳教授闻讯前来考察时,蝴蝶大王已经松绑,放养在琼斯的狗舍里。它夹着翅膀,藏在屋角里,一动不动,琼斯说它不肯吃东西。基纳教授像一位外科医生,从动物分类学角度仔细考察,肯定地说:“确实是蝴蝶,它具有昆虫的蛹、蛾、虫三态循环中的全部特征。从现有昆虫资料来看,它的体形规模之大,不仅是世界蝴蝶之王,也是世界昆虫之王。估计是养不活的,所以要保护好它的整体形象。”基纳教授还告诉琼斯,这只蝴蝶大王仍然是一个谜,它的个儿如此巨大,或者它吃了某种激素,或者是原子辐射引起的种性变态,或者是潜动物学上所称的人类首次发现的新种。临走,基纳教授再三叮嘱琼斯: 蝴蝶大王一旦死亡,必须找技术高超的标本制作商制成标本,以便保存这个辉煌的生灵。
原刊于1994.4四川《红领巾》杂志“蔡振兴动物传奇故事”专栏
秘鲁魔鬼鳐
秘鲁青年本森和哈斯,20岁刚出头,正是喜欢冒险的年龄。一天,二人聊天,哈斯说: 牛角环礁人称鬼见愁,常有不明不白的事情发生,连有经验的老渔民也常绕开道儿。本森说: 既然这样,那闯闯多有劲儿。于是,两个人备好网具,驾起一只摩托艇,从卡亚俄海湾出发,半个小时后到达了牛角环礁。牛角环礁是一个荒凉的没有生气的礁盘,孤零零地浮现在大海上,远看像一只锅盖。此时旭日东升,波光粼粼,牛角环礁四周的海面显出蓝绸子一般地温柔。海底平缓,俯下头细瞧,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海藻、珊瑚、游鱼;那些飞鱼,不时弹射出海面像一支支银光闪闪的箭,滑翔100米后又“咚咚”地跌落海中。本森下好网,两人边吃干粮边垂钓,享受着大海的无限风光。半小时后起网,一些小鱼在网内乱蹦。本森和哈斯突然眼睛一亮,因为网内有一条20多斤重的怪鱼,活像一只展翅的大蝙蝠,尤其是长着一条硕长、圆滑、灵活的尾巴,令人骇怪。它嘴巴两侧伸出两支坚挺的尖**,犹如美国鬼怪式飞机的两支空速管。这副怪模怪样可能卖一笔钱哩,两人萌生了发财的念头。他们将怪鱼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尼龙网袋,网绳拴在艇尾,网袋沉在海水中,让怪鱼保持鲜活。刚刚收拾完毕,突然,艇舷左侧30米处的海面上又伸出两支尖**,与网袋里的怪鱼一模一样,不过比它长10倍,粗10倍。两支尖**越升越高,渐渐露出了嘴巴、露出了两只手电筒似的圆眼珠。本森和哈斯吓得目瞪口呆。猛然一声水花响,那怪物离水腾飞,犹如一张旋转的圆台面,扑向摩托艇。本森、哈斯被“圆台面”的一阴影罩住,眼前一片黑。本森胆大,睁眼一看,那怪物与网里的怪鱼一模一样,只是个头要大三四十倍,少说有六七百斤重,尤其是那条长尾巴,竟如一条凌空扭动的蟒蛇。“圆台面”飞扑到船的上空,“啦”的一声响,用尾巴尖在本森的背上狠抽一下。本森尖叫一声,痛得在舱里打滚,哈斯慌了手脚,而那怪物又重新飞出海面,照样将哈斯也打落船舱。“圆台面”滑落海中后又利用水的反弹力腾空飞起,掠过艇尾,垂下长尾巴,勾卷住网袋,猛地向上拉动,将小怪鱼抖落海中。
本森和哈斯趴在舱里,痛得大呼大叫。哈斯抬头望着恐怖的海面,突然用手一指,对本森说:“看,那是什么?”本森顺着哈斯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条像巨大蝙蝠般的怪鱼,将两支长长的尖**伸出海面,背微微拱露在海面上,而那条小怪鱼则贴在大怪鱼的背上,显然,这是母子俩;它们正一沉一浮地向外游去。后来,听了他俩那牛角环礁的奇遇,一位老渔民哈哈大笑说:“你们碰上了魔鬼双角鳐,那家伙能碰得吗?我们卡亚俄海湾里,至少有三个渔民死于它的袭击;魔鬼双角鳐一次只生一条小角鳐,一出世就重达10公斤,雌角鳐对自己的‘独生子女’能不爱吗?谁要捉小角鳐,雌角鳐一定要到救出为止,它用尾巴打你们是最客气的警告。它发起火来还要把小船压沉哩!”
原刊于1994.1四川《红领巾》杂志“蔡振兴动物传奇故事”专栏天津《今晚报》周末版“动物奇闻”连载
时间2003.5——2008.5甲方专栏作者蔡振兴 乙方责任编辑于彩芹
鸡国王子
澳大利亚古博先生办了一个鸡场,专养当时刚刚培育出来的一个新鸡种——红宝鸡。鸡群中有一只重达5.5公斤的大公鸡,羽毛金黄,尾羽墨绿,鸡冠高耸,啼声响亮,很是雄伟,鸡场至少有200只母鸡与其交配,产下的种蛋与鸡苗很受客户欢迎。古博先生称这只红宝公鸡为鸡国王子。
但是,这只公鸡骄傲自大,半夜也高声啼鸣,影响周边人家的休息。而且小心眼,看见别的公鸡必去狠狠地猛啄一番,弄得鸡群不得安宁。古博忍无可忍,用枪射杀了这只鸡国王子。
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有200多只母鸡围着公鸡血团团乱转,像是对自己“丈夫”的悼念,这也就罢了,更奇的是这200多只母鸡拒绝下蛋,对古博枪毙它们的“丈夫”表示抗议。古博等了10天。最后把这些母鸡当肉鸡卖掉了。
2004.12.4天津《今晚报》
爱斯基摩警察狼
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养北极犬,8只北极犬能拉着载重300公斤的冰橇健步如飞。北极犬耐冻,能在零下40°C的雪地上产崽而不被冻死,钻进雪洞能呼呼大睡。但是北极犬群内部也时常引起打斗、撕咬,为此,聪明的爱斯基摩人驯养公狼来充当维持北极犬内部秩序的警察,通常爱斯基摩人找到北极狼窝之后,想方设法从窝里盗走一只雄狼崽子,把他放在北极犬群里生活,驯化养大,让它熟悉北极犬群内部的情况。狼比狗更有攻击性,公狼长大后成为这个北极犬群的“班长”,起着警察的作用。它虽然不拉套干活,但它必定跟着狗群跑运输,看到哪一只北极犬松套偷懒,它就冲过去恐吓、叫唤乃至口咬。每当两只北极犬相互咬架时,公狼像个公正的法官,能准确判断谁是谁非,然后咬住“肇事犬”的尾巴将其拖出群外。
2005.2.26天津《今晚报》
雇工蛇
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上,每家都养着几条名叫萨米里的无毒蛇,因为它能帮主人干活,当地人叫他雇工蛇。
当地人像养猫养狗一样,把它当成家禽家畜,也不关笼子,散养在房屋外面。
萨米里很有灵性,见主人拿着劳动工具下地干活时,它也跟在主人后面,到主人田里。主人收工后不久,它也就回到家中,更奇怪的是,如果看到主人撒下种子,它就不回家了,日夜守在主人田里,驱赶、吓唬或者吃掉啄食种子的鸟类、鼠类,直到种子长出苗来,它才回到主人家里。
萨米里的主人既把它当宠物,又把它当雇工,有心机的主人还对萨米里进行定向驯化,一些聪明的萨米里经过驯化后,竟能爬到主人的树上,用尾巴卷住成熟的果子一扭,果子就能从树上掉下来,只有这种萨米里,才享有雇工蛇的称号。昆仑秃鹫斗狐狸
昆仑山海拔5000米的山腰岩洞里,生活着一种隼类猛禽里的大亨——秃鹫,它个子硕大,双翅展开的直径有3米长,乌黑的弯嘴能一举啄穿黄羊肚子。它们对付一般食草动物只花费一点力气,但对付狡猾的花背狐狸必须讲究巧妙的战术。曾有猎人目击过秃鹫抓狐狸的精彩场面。当几只花背狐狸从灌木丛里跳出来觅食时,凡是在空中飞翔的秃鹫会自动聚合起来。以便开展集体围捕。它们以泰山压顶之势,从四面八方交叉俯冲下来,像强击机攻击地堡群,把花背狐狸撞得跌滚翻仰,但不急于抓捕。大约轮番攻击三次之后,那些狐狸就像无头苍蝇,只在原地打转转。原来秃鹫的俯冲攻击狐狸不是为了撞死它们,而是集中精力啄瞎狐狸的眼睛。此时,秃鹫们纷纷落地,羽毛怒张,展开了一场弱肉强食的杀戮。它们用脚踏,用嘴撕啄,肢解吞食狐狸肉。吃剩下的肉块,它们只会用铁爪夹住,然后纷纷飞向高空,飞回自己的巢中,或喂雏,或犒劳正在孵卵的雌鹰,或作为干粮贮存。
2004.12.11天津《今晚报》
金雕智杀野猪
在西北贺兰山海拔2000米的山体岩穴中生活着一种金雕,金雕是鹰隼族里的大型猛禽,体型仅次于座山雕。体长有80厘米,双翅展开的宽度有150厘米。它嘴似铁钩,爪似钢耙、爪尖锋利如刀,能划开坚硬的野猪皮。
一到冬天,金雕的山洞里,铺衬着软草、细枝、兽皮、羽毛,暖和而又安全,但是小动物们已进洞,这使它和雏鹰们饿肚子,为了生存,迫使他攻击凶猛的野猪。如果硬拼,金雕不是野猪的对手,于是它采取“疲劳战术”对野猪啄一下就飞走,野猪只得不停地逃跑,至少要攻击五六次后,野猪才气喘吁吁。之后进行关键的一击——啄瞎野猪的双眼。野猪只得满地瞎跑,一直到累倒为止。这时,金雕放心的踏在野猪身上,猛啄其头。置其死地,然后啄开野猪皮,撕叼野猪肉返回山洞里。如果没有别的金雕发现它的战利品,那么这只金雕至少要花五天的时间,把野猪肉一块一块叼到山洞贮藏,过一个丰足的冬天。最后,山下只留下一副野猪的骨架。
2005.5.26天津《今晚报》
送不走的癞蛤蟆
江苏溧水县渔歌乡的赵上礼老汉是山坳幼林看护员,住在林坡地的砖瓦小房里。一天,他发现门后蹲着一只很硕大的重约500克的癞蛤蟆,他也不当一回事儿。晚间点蜡烛后,烛光引来蝼蛄、金龟子等一些趋光虫,这癞蛤蟆根本不怕人,从门后泥地上爬出来,舌头一伸一伸的,把那些在地上的趋光虫当成美餐。到了冬天,赵老汉不见了癞蛤蟆,仔细打量一下,发现门后地上有一对松土,用手一扒拉,露出了癞蛤蟆的背部,原来它已冬眠。开春后又爬出来,在赵老汉的山林小屋里过着吃趋光虫的生活。这样谁也不妨碍谁的生活过了三年,癞蛤蟆长的如一只棉鞋。赵老汉觉得与癞蛤蟆伴居不吉祥,就把它丢到二百米外的一个水潭里,谁知第三天晚上,这癞蛤蟆又爬回来。不久,赵老汉下山赶集,离开山林大约1.5公里路。他把放在塑料袋里的癞蛤蟆丢进一条小河里,谁知一个多月过后,这癞蛤蟆又爬了回来。赵老汉无奈地说:“你留下来吧,我们有缘分哪!”
2005.2.22天津《今晚报》
醋精蜘蛛
南美洲亚马逊丛林中生活着一种醋精蜘蛛,它的肚子状如小核桃,靠吐丝结网捕食昆虫谋生。蜘蛛的主要天敌是小鸟和螳螂,但是小鸟和螳螂如果与醋精蜘蛛打过一次交道,那么它们下次再遇到醋精蜘蛛时吓得逃都来不及,因为醋精蜘蛛有特殊的化学武器。
醋精蜘蛛的肚子圆而硬,但它的背部确很柔软,原来那柔软部分是一只附生的醋袋,醋袋能分泌贮藏醋精。一般食用醋的醋酸含量是80%,而醋精蜘蛛醋袋里醋的浓度达到84%,它的醋袋上有个平时闭锁的喷射孔,遇到敌害后,他的神经受到刺激,立即作出自卫性反应——收缩腹腔猛一挤压,背上会向目标喷射一条醋水线,更奇特的是它喷出的醋液,不仅酸性刺激性大,而且有85°C的高温,这是因为醋内还有其他化学物质的缘故,使它对天地起到“麻辣烫”的恐吓警告效果。当一只小鸟或一只螳螂受到醋液喷射攻击后,嘴巴和眼睛会难受好几天,醋精蜘蛛就靠这一手保护自己。
2005.3.23天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