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作者:老木    更新时间:2015-12-16 13:31:39

爱  你

因为爱了你 

所以你已不是原来的你 

你已经成了一个部分 

我们已经结合为一体 

晚风 

从你身边的我的心凉起 

心情 

随跟着你的我的意失迷 

分开就是把完整

劈成两半 

谁又如何能够

担待得起 

哪怕一分一秒 

不可分离

管你是烦是腻 

因为爱你

提示:

    似乎没人注意过人类“基本繁殖细胞”的生理特性与男女人性的关系。当我们有了信息能量场的观察平台,有了意识结构这样的认知体系,有了能量与信息这两个给逻辑提供基础和炮弹的武器,我们再来观察人与人、男与女的关系时,就会豁然开朗地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简洁而平衡。

盼  望

盼望一双眼睛 

如电光一般犀利 

刹那间 

把我心中的羞涩剥离 

盼望一双大手 

如火炉一样温暖 

转瞬之间 

把我心中的犹豫拂去 

盼望一声耳语 

如同上帝的呼唤 

顷刻之间 

把我沉坠的灵魂托起 

盼望一环臂膀 

如同生命的索链 

永生永世 

就这样溶后重铸在一起

提示:

    女性的爱情心理与爱情观与男**情观的不同,在于她们本身的繁殖生理过程反映在意识里就是被动的状态,选择最喜欢的那一个并从一而终。这种择偶态度和做法被道德树立为正确的。与之相反的男性生理机制反应在用情态度上的多选倾向则被道德钉死在非道德的十字架上。

相信不相信

相信生命 

不要试着相信永生 

爱的言辞有冷有暖 

承诺有兑现就有落空 

我们能把握的 

只是脚底下的现在 

明白人知道 

抓紧眼下情感的缰绳 

相信爱情 

不要试着相信爱人 

爱的激情有起有落 

牵手的日子有始有终 

你能留下的 

只是记忆里的过程 

觉悟者懂得 

享受有限的生命

提示:

    追求永生永世的爱情,是情人们尤其是女人们苦苦期待和追寻的。是她们为之舍命的目标,也是引诱她们“误入歧途”的蛊惑之门。问题是我们不会成长的衰老的道德,本末倒置地把人本性“正常”的可变化配偶的需要,不加区别地笼统认定为变化配偶“不正常”。

欣赏误会

雨水打湿了

燕子的翅膀

落在廊前理毛梳妆

老妪颤巍巍捧来

半柄蜡烛

一掬粟粮

四目相望

称得几分惜惶

燕子啾啾

老妪苍苍

老妇恐燕子留恋栈

久栖垂朽的梁柱

不再展开翅膀的飞翔

燕子怕老妪不舍

怕生生的别离

让老人独自忧伤

燕子啾啾

老妪苍苍

廊前雨帘里的图景

使看客嗟叹情殇

琴瑟诗词

难表心中惆怅

原来爱的误会

可以是伤害

还能够欣赏

提示:

    错爱最是伤人自伤的事。双方倘能宽于心胸付与仁心替对方着想,便可以成难忘的诚心相悦的朋友。让错爱的尴尬变成一个温暖的误会,变成一生难忘的灵魂洗礼。

寻  找

寻找是一种幸福 

当你还可以寻找 

寻找是一种企盼 

当你心里还有阳光 

有时候寻找也是争夺 

你就必须有足够战胜自己的勇气

提示:

    寻找是与离别相对的。其美委婉、哀怨、凄美与离别密切相连。感性的目光,女人比男人细腻;守望的期待,女人比男人执卓。但是,在感叹痴心女子负心汉,成为千载咏叹的时候,少有人思考在人类文明之外、在人类知识之外的人类本性与这种现象的关系。因此,我们似乎该学会观察人类的本性,听听来自生命声音。

爱  情

极尽了缠绵如歌

慵懒着释放的欢娱

于是  便有了

疲惫的快乐

痛苦的幸福

决绝了爱恋的旧故

浸淫着压抑困惑

于是 便有了

快乐的疲惫

幸福的痛苦

提示:

    爱情的失与得是生命本来自然的不停转换过程的不同阶段。它根本不管个体的痛苦与幸福感觉。现阶段,旧有的社会责任和舆论道德压力正榨出生命的快乐注入痛苦,最后留给肉体的只有满心荒唐的道德麻木。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和痛苦都比麻木要好,说明生命还有**的觉知能力——爱情本就是苦甜一体的果子。

回  家

——给受伤走在夜暗里的朋友

我回家 

回曾经的家 

枝头秋叶渐枯 

依旧掌声喧哗 

我寻找 

寻找曾经的爱情 

旧时林间小径 

月影班驳如花 

我迷茫 

春去花不再开 

寒屋乍暖时候 

清冷冻馁“心芽” 

我开窗 

开许久关闭的窗 

阳光涌进来 

早晨漫天朝霞 

提示:

    情感是生命的附庸,生命是情感的归宿。找回生命的本在需要,放轻其它累赘,人从情感的家回到生命本在的家,就会穿过繁缛的道理,打开心窗迎接光明与温暖。

    活在当下,珍惜今日,便有了人生真实的快乐。

旧  伤 

——和阿梓 

伤口 

旧的伤口 

总是让人疼痛 

那是它

始终未曾真的愈合 

受伤

本就难免 

满是荆棘的生活之路 

随时会有

难料的遭遇 

愈合 

需要能量和机遇

痊愈过后的骨痂

硬度远高于骨干 

更加不易裂开

提示:

    情感之伤说到底是世俗之伤掩盖下的生命之伤。大抵都是因为情感得不到理想的回报之伤。而内在的,是生命快乐需求的挫折。很多情况下这种挫折不是来自两个生命本身,而是来自生命附加的文化因素也就是生命之外的世俗价值观念。

    治愈情感的伤害,根本的办法是走出世俗的理想爱情,着眼眼前,珍惜生命的本在和即在境遇。让“旧伤”成为跨越痛苦,获得悟性和幸福的桥梁。

情感守恒 

没人懂得满面羞涩的女人 

不懂沉静的后面 

孕有封存已久的热情

没人理解稍含忧郁的女人 

因为落寂的底下 

便是不可遏制的激动

望而却步着花黄草绿的原野 

舔着伤口的小鹿 

不相信自己必然会再次腾跃 

沉缅情感苦难的纠缠 

恰是那未曾绝望的心中

期盼爱情的情感守恒

提示:

    情感有高潮低潮、痛苦快乐。走过男人的森林,受伤的女子绝望痛苦,恰恰证明她们内心中对情感的执着。舔抚伤口正是为了积蓄能量,走向下一个爱情高潮。这像普通力学的能量守恒一样,爱有多深、恨有多切,伤有多重、追求幸福的动力就有多足。一个人是选择大起大落的情感生活还是平静的情感道路,完全是因着个体的本因和届时的环境所致。凡事都有规律,包括做怎样的选择。

老  鹰 

送给正受癌病威胁的朋友——一个自称“老鹰”的人 

老鹰在天上飞 

从不畏惧地上的河流 

河流阻挡不住翅膀 

虽可以隔断脚步 

河的这边 

是出生 

对岸 

便是归宿 

老鹰在天上飞 

一次次掠过生死

于是 成就了 

不畏死亡的永生

活着真好 

祝福你 

谢谢你

提示:

    人的生死与万物一样,有自己的生物钟和外在的条件综合作用所导致。这种必然因着我们人类可以选择生活方式和地域而决定。个体主观意愿指导下的作为所导致的结果依然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怀着积极的心态,自信自己选择的道路,坦然接受命运的即成现实,过好每一天便无愧于自己的生命。看淡生死,人才会获得自在、豁达的心境,才会更真切地享受和体验生命本人的快乐和幸福。

尝试起飞

我小心地扇动着翅膀

尝试脱离

带些勇敢的犹豫

我惶恐地伸展灵魂

尝试新意

纠结于迷茫的恐惧

我虽不确定前方的命运

但勇敢地走进雷雨

去寻找风暴后彩霞的美丽

提示:

    生命面对后天附加的重重束缚总是有突破挣脱的倾向。但又恐惧那些习惯了的束缚的惩罚。生命必然追求自由快乐,旧的束缚总会被不断突破。有了这样乐观的判断,我们为什么不争取美好的生活呢?

爱情与婚姻 

女人对男人说 

对不起 

我丢失了童贞 

要知道 

处女在当今已是不懂风情的代称 

但是 

这并不影响我现在情感的纯真 

男人对女人说 

对不起 

我丢了忠诚 

要知道 

成功的男士有谁没几个“粉红” 

但是 

这并不影响我对家庭的责任 

女男都说 

对不起 

我丢掉了传统 

怎奈得 

现有的婚姻制度不符合现代人的本性 

但是 

这并不影响我们凑合着结伴前行

提示:

相对于封建的多妻制度,一夫一妻制度无疑是对于人类平等和能量平衡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尤其是对妇女在能量、人格、经济社会地位方面都是令人欣慰的解放。然而,社会的继续发展却越来越显示出一夫一妻制度不可克服的缺陷与不合理性。以至于人们从一开始就就试图以各种方式尝试着破坏它。发展到如今,终于形成“法不责众”的普遍现象。这些违背一夫一妻制度的价值体系,蔑视现存的制度,背离传统的、如今还深深扎根于公共舆论和评判标准中的道德。受到社会的压力。尤其是在这个价值、道德系统中收益最多的女人们,更是对一夫一妻的制度恋恋不舍。于是,在这个新旧价值冲突、变革中的社会里,就充满了婚姻价值观和道德的矛盾,就更多地上演男女之间的悲喜剧。 

    人类创造了当时自以为最完善的理想婚姻家庭制度,却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破坏它。也许他们并没有想:到一夫一妻的制度消亡的时刻,人类是不是会更好。

爱的归宿

爱傍晚阳光下的青草 

爱那悠然温润的光线 

不愠不燥 

柔和又温暖 

爱走过和没走过的路桥 

爱抚过和没抚过的栏杆 

昨天今日

苦乐和酸甜 

爱落叶铺满的幽静小路 

爱沧桑皲裂的青色树干 

归去来兮 

快乐在手边

送  行

—— 一文友与欺骗了她的男友分别,问该持什么态度。于是写了这个给她。想说:放过那表演不佳的男子,也就在自己心里挥去仇恨的同时,处理了自己的郁闷。

给人送行

因为人总是要走

无论远走

还是永远的走

如同对待表演者

总有表现好坏的差异

给他鼓掌

送给自己一份善意

有了这样的惯性

到自己谢幕的时候

你会听到

背后令人留恋的掌声

雪  花

雪花

象白梅

晶莹而缓缓落下

我知道

它是一颗心

一朵需要温暖的花

这样的心

我把它放在哪儿呢

怀里、口里

怕它化了

盘里、钵里

怕它撒了

留在严寒里

又怕它凄凉孤单了

手机传来

一幅爱人发来的图画

倏然想起

把它拍下来

留在世间

—— 印在心里

寻找爱情的 自由的鱼

——送给在网上寻找爱的人们

柳雀儿的窝在塘边的树上

闲来无事四下张望

看不惯水面上吐泡的鱼

要爱就象荷苞上的蜻蜓

找到心上人

就毫不犹豫走在一起

干嘛一天嘟着

湿漉漉索吻似的嘴

来来去去播撒诱惑的信息

鱼儿不在意柳雀儿的眼神

看似自在悠闲

其实有些寂寞地漂在水里

心想鸟儿不知道水里的感觉

因为它只会飞在天上

根本不知道不同地方的危机

并非想去的地方

都足够安全

更有难堪的经验和伤怀的过去

水深处不但缺少氧气

黑暗之外

还有难言的孤独凉意

深情地看着你

——父亲 

在老巢里

我深情地看着你飞

因为那是我一直的愿望

我自会整理残破的羽毛

修息哺育的疲惫

在溪水边

我深情地看着你游

因为那是我一直的愿望

我自会收拾杂乱的胎衣

留下透彻的清水

在岩缝内

我深情地看着你走

因为那是我一直的愿望

我自会张大开裂的后背

用残余的躯体给你最后的籍慰

心灵深处

我会执着地看着你

因为那是我一直的愿望

我自会安置延绵的思绪

让你的离去成为来归

“不同的语言体系 ”

两手各持自一把

锋利的刀片

交互较量

两只手却发现

是一只刀螂的两个臂膀

疲惫后

清醒了

晃晃脑袋细想

才觉出

全是内伤

提示:

价值观不同,没有共同点出发点和交汇点,这样的交流除了相互伤害不会有任何积极的结果。很多时候互不交叉的两个理念。所以任何交集没有同一的基础都是有害的,而眼下“左派”和“右派”的争论正是这样没有共同基点的毫无意义的争斗。

想  念

想念是天边的晚霞吗

想念是春日的细雨吗

想念是河边的篝火吗

想念是雾后的彩虹吗

想念是林中的清泉吗

想念是大海

是千万重浪花的沉淀

想念是山岭

是深怀沉重的牵念

想念是我们灵魂的握手

……

我在天上想你

我对你说

爱的美好

因为它在形而上的高处

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

形而下的生活

处处都布满泥坑

你说你不要那些

看不见的虚幻东西

你要专注 唯一

要抓得住摸得着的东西

于是这份纠结

变成了深切的痛

如今我来到了天上

像吴刚一样想你

竟比执手相望更加深切动情

似乎我们从未如此走近

不是触觉

而是心灵

云中的爱情 

这回

飞机的轮子长在了翅膀上

引我想起

那好比鸟的两条腿

它们连跑带飞

最后

让能够带着我们

走在世俗生活中的理性

在爱情轰然升天之后

悄悄收起

本想

飞在高处看看你的模样

看看爱能被拽得多长

幔一般厚厚的云浪

把一切遮蔽

于是

我用思念轻轻撩开云的一角

让阳光照在你身上

从此你的天空

不再下雨

秋染一地黄

春染一地绿

太阳染一山金

月亮染一湖银

爱情——染了你满心欢喜

别离——染了我一腔柔情

思念是一种呼吸 

思念是一种无声的呼吸

生命的触角在呼吸中游移

内心象天空一样辽阔

双足却在咫尺间踽踽

相逢 / 分手 / 巧合 / 遭际

都是不一样独特的生命

都有不一样独特的轨迹

那呼吸里 / 都是情感 / 没有空气

星球的碰撞从来没有计划

是非对错也无从算计

客观、坦然不需要标尺

感觉幸福才是生命的真谛

叶落归根

叶落归根

叶子本是根的部分

无论飘扬在梢头

还是落入泥土

它们从来没有离分

牵手的时刻

是生命的狂欢的节日

就算随季节逝去

那种爱的感觉

也将在心灵的深处永存

女儿心

——雪后冰挂

可是泣极而喜

怎样的遭际

冲撞了命运轨迹

让你的眼泪

痛苦成了

花的样子

莫非神的点化

你冷笑着从天而降

无边无际  

以冷峻的严整

宣示着尊严

用恣意曼妙的舞蹈

诉说  演绎  

在你心中

信任的泉眼

已经变得冰冷

灵魂

白茫茫一片

层层包围  

无所逃遁

从天上到地下

慈悲的你

用渐渐僵硬的躯体

将万物遮蔽

化作生命的汁液

浸润冰裂的大地

太阳出来

你温暖  感动

舍身溶化自己

又有了泪水  

快乐 感恩的泪

你放开生命的歌喉

歌唱 不分昼夜

还有寒流 又来寒流

你的喜泪

凝固在腮边

你更加

陡峭冷峻

抽出千万把

达莫克里斯利剑

不对他人

而对自己伤痕斑驳的心

那玉色利刃尖端

滴着血 洁白晶莹

哪里还有一点你温柔的影子

只有我 在万千肃杀中

看得出 你永远改变不了

纯美如水的

女儿心

竹子笋子收与留

——西域飘飘  谈两性情感中女人对于男性的需要与排斥

期待明天温暖的怀抱

忘却昨晚冰冷的离弃

希望与经验搏击

矛盾、纠缠

感觉与理性

混沌不清

抛开盖脸的酒

不见真觉的激情

即便钱再多、意再浓

没有心灵的相互呼唤

其他任再多

都是无用

蛤  蜊 

——赵铁林 笔下16岁的村妓阿V的图文稿恰似我85年的几行旧字 

被深深埋在水底 

泥沙下的蛤蜊 

只够蠕动的空间 

还必须背负天赐沉重的壳 

一只脚 

就那么踩下来 

踏在灵魂的气孔 

人?畜?鬼?神? 

“请别”—— 

蛤蜊诚心地祈祷 

“要死”—— 

蛤蜊声音哽咽 

嚓——嚓嚓 

蛤蜊被从沙下挖出 

咯——咯咯 

蛤蜊在餐桌上齿间诉苦

提示:

    商品社会,金钱成了新的“奴隶主”。它奴役着包括人们的人格在内的所有一切。他剥夺着人的自由、凌辱着人的人格尊严,甚至奸污、扭曲着人们的人性……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习惯了资本的剥削,习惯了在它的扭曲下解释我们的行为、生命和灵魂,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成了这个样子。我们把它的规则当成是合理的、必然的。在它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痛苦中把它捧到了接近神的地位。难道我们不应该醒一醒了吗?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