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八章 四

作者:匝瑜    更新时间:2015-10-11 17:48:50

撂下薛太太回家翻箱倒柜、鸡飞狗跳不提,第二天一大早李齐沆和薛管家打了个招呼自己就出门了。

这件事很为难,不过为难也得办,李齐沆得去看看学道大人,保不齐还得看看县太爷,得把这件事儿说说,不然以后如何见面?李齐沆硬着头皮来到县衙,和看门的衙役点点头进了县衙,直接来到学道大人的房前,心里叹口气,张口叫门吧。

丁县令正在屋里和学道说话,说的就是听说李齐沆回来了,有人说看见了。丁县令觉得奇怪,算日子这刚考完,怎么能回来呢?难道没有考吗?一早上没啥事,就过来问问学道,看看他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啊?没听说啊?不可能吧?”正在这时,李齐沆叫门了,一进屋,李齐沆一看正好,也不用说两次了,难受一次算了,和二位大人见礼,二位大人大眼瞪小眼,咄咄怪事啊,二位端着茶碗等着李齐沆开口。

实在是很难开口,李齐沆昨晚上盘算了半天也只能实话实说,先从拜访李尚思李大人开始说,说道自己技不如人,李大人也是如此看的,最主要的是这个、这个、风言风语,实在是对名利场灰心丧气了,干脆回家成亲算了。

李齐沆的事情大家其实都知道,李尚思还专门给丁县令写信问过,当时丁县令还和学道商量过如何回信来着。这个事情确实是个问题不好解决,也只有实话实说,当时二人就隐隐担心这些风言风语会影响李齐沆、会闹出事儿来,不过也真的是没办法,一个是这件事儿是不是真的确实外人不知道,再一个,嘴长在人家身上,啥人都有,没法管。

这个问题真的是个死结儿,按道理二人毫无关系随便吧,可是按名分又是甥舅关系,这如何解说呢?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像李尚思李大人那样说的,留在京城再读三年,把这个事情揭过去就算了,没想到这个李齐沆来了这么一出!放着前途无量的官途你不走却要回乡娶一个土丫头,这算什么呀?

听完了李齐沆一个人的叨叨,丁县令和学道二位互相看看端起冰凉的茶碗喝了一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个事情说对吧、明明是不走正道了,说不对吧,人家就要娶亲、你又不是人家长辈如何拦着呢?

沉默片刻还是李齐沆自己开口吧,“学生乱行无状,不敢请大人原谅,实在是羞愧难当。”

唉!算了吧,人家事用不着自己操心,丁县令放下茶碗,“哪里话来,李举人既然无意仕途,那也是人各有志,是不是啊?”丁县令扭头示意学道,学道大人心里其实很难受,曲沃县十年来就这么一个有些出息的读书人,本想着指着李齐沆给振一振文气呢,唉!学道也知道丁县令的意思了,只好也跟着点头,丁县令看见学道也点头了就接着说,“李举人也是读书人,将来必会有一番作为,一定会造福乡梓,那也是一样的圣贤道理啊。”说完又扭头看学道,学道心里苦笑,点头吧。

到了这会子话就说完了,李齐沆起身告辞,再次骂自己“无状”,走吧。

李齐沆回到李家大院已经是晌午时分了,一进大院就觉得有一股躁动的气氛涌动。薛管家一见赶紧招呼吃饭,一边吃一边告诉李齐沆,自家媳妇把春雨接来了,在后院住两天,后天办事,下午到自家铺子里挑几件新衣裳,要是没有合适的就赶紧做,晚上你要是愿意就回家去住,等着就行了。

薛管家的最后一句话是转达媳妇的命令,原话要严厉一些就不直说了,李齐沆这才明白过来大院里那股躁动的气氛原来都是因自己而起的,只不过薛太太趁机折腾而已。

吃完饭就有人来领着到了李家的一间成衣铺,李齐沆也没有啥概念,以前的衣裳全是春雨一手操持的,别说新衣旧衣,就是换洗也全不用自己操心,现在就听人家的,店家准备了两件长衫、两件棉袍,还有头巾、鞋子啥的,都挺合适,于是包了一个包袱让一个伙计跟着李齐沆回家。李齐沆还想说多少钱,这个掌柜的就是薛管家的二儿子,哪能要钱,记在东家的账上就算了,这不过是您的这几件衣裳,还有您夫人的衣裳,头午俺娘也领着来订好了,这会子估计俺娘正给您夫人挑首饰呢。李齐沆听了只有苦笑,心中多谢李大人吧。

回到家里一看,好么,两个伙计两个老妈子正在拾掇自己的院子、屋子,该打扫的地方打扫,该擦抹的地方擦抹,四个人撂下手里的活计跟李举人见礼,请示还要咋收拾,李齐沆毫无主意,你们看着干吧。

打发走了送衣裳的伙计,李齐沆在院子里干站着觉得别扭,自己在这里多余,那么出去走走,唉!真的是谁也不想见,平常去的社学,那就更不好意思去了。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有人来请,李齐沆一看是个衙役,认识,说学道大人有请,不过不在县衙,在家里。

走吧,管他什么事呢,反正上午见过了也不怕了,二人抬腿就走。学道大人的家就在县衙旁边,一处两进的小院。学道大人只有一子十五六岁,还在读书。家里养着一个使唤丫头,给李齐沆和老爷倒上茶水就退下了。趁着这一停顿的空当,李齐沆再次道歉,说自己的不是。

学道大人中午回家还是觉得难受,想不通,好端端的书不读了这算什么事儿?好不容易都成了举人了这又都不要了这可惜不可惜啊?都走到这一步了又不干了这让县里的其他读书人怎么看?

思来想去觉得李齐沆大概是年轻气盛,估计是听说了那些风言风语火了,干脆成亲看看你们还能说些什么!可是这样一闹,这以后怎么说这件事儿啊?

学道大人想了半天有了一个主意,和太太商量,从李齐沆小的时候说起,一五一十都说了一遍,最后说要不你收个干闺女怎么样?太太一听收个干闺女就收一个,问题是收了干闺女又能怎么样?

学道大人其实是想着太太收了春雨当了干闺女,李齐沆也算是自己的学生,这不就能对上了吗?以后李齐沆要是回头是岸要走正途了,这不是就把这个事儿圆过去了吗?

太太明白过来了当然愿意,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儿么?既然太太同意了,学道大人就把李齐沆叫过来说一说,李齐沆一听就明白了,感谢学道大人费心,真的是让自己无地自容。于是李齐沆出了门奔了李家大院,跟薛管家一说,薛管家也笑了,“好事儿啊,行啊,明天让俺媳妇带着春雨去学道大人家里认亲去。”

回过头来跟媳妇一说,薛太太火了,“你这个死老鬼你咋没想到这个主意?好端端的一个干闺女就成了人家的了!”薛管家不吭气,心里话这个主意俺也不是没想过,不过呢这个李齐沆保不齐以后就成了少东家,自己现在捡便宜成了少东家的干丈人,没啥意思。看见薛管家不吭气薛太太更火了,“俺就是少个闺女、就是少个闺女,生了两个儿子你就不让生了,老是说做生意压力象山一样大,压力山大,现在你又把现成的闺女让给了别人、你到底是咋想的?俺跟你没完!”

薛管家一看越说越不像样子了,赶紧一扭头跑了。薛太太闹归闹,最后第二天还是陪着春雨到学道大人家里认了干娘,还准备了几件衣裳料子当礼物孝敬干娘,干娘给了一两银子当见面礼。学道大人不在家,正好几个妇道人家聊天,聊了个天昏地暗。

李齐沆在李家大院吃完饭回到家里一看,好么,真叫个利索整齐,所有的门窗都重新油了一边,院子里外打扫的是一根草屑都没有,屋子里也是利利洒洒,好些个平日里舍不得扔的杂物都叫人给扔了,堂屋里的桌子椅子也抹了腻子油了一遍,连炕沿木也都油了,搞得李齐沆坐没坐处、站没站处,自己的小炕桌和炕柜都油漆了,真的是连躺处都快没了。

李齐沆小心翼翼上了炕拉过被窝躺下,这才发现连窗户纸怎么都没了,唉!真是折腾人啊,赶紧睡吧,再过一天就好了。可是哪能睡得着?脑子里净是春雨的影子,李齐沆翻来覆去在炕上折腾。

好不容易天亮了,呼啦啦进来好几位伙计老妈子,跟举人老爷见过礼之后就各自忙活开了,先把窗户纸糊上,一会儿好贴喜字,昨天油窗户框子就把窗户纸都扯了,老爷您夜里没冻着吧?

没有没有,你们干你们的,李齐沆觉得自己在这里多余,出去溜达溜达吧,还真没个去处,算啦,拿了个板凳坐在院子里看事儿。不到晌午就都收拾好了,东屋是新房,炕上是新炕席、炕柜里是新被褥,新窗户纸上贴着大红的双喜字,炕桌上也摆好了新茶壶新茶碗一对喜烛,堂屋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原本是要挂在院门外的,李齐沆拦住了只好挂在院里。

几个人干完活了就和举人老爷道别,您看还有啥要干的咱们接着干。没有了没有了、实在是没有了,李齐沆拿出一串钱来让大伙儿分分,推让半天总算让拿上打发走了。

看着一屋子红堂堂的这一宿李齐沆睡得更难受。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