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当时我的老家就住在C县城古镇老街附近,离开这家大篷车水果店并不远,百闻不如一见,很想慕名去探访一番。
听隔壁老邻居张妈刘姨等城厢镇“消息灵通人士”讲,这刘丽莎以前在本县城里的市属工厂里干的,大概由于近来单位不景气,工资收入低,年纪轻轻就干脆大胆的抛弃“铁饭碗”,辞职下海卖起了水果。她老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但两人结婚多年,至今还没有孩子,听说老公有所谓“暗毛病”,转辗本市各大医院看了多年专家名医也没看好,后来一直吃中药,至今也没吃好,希望很是渺茫。刘丽莎似乎失去了耐心和希望,曾闹着要离婚,无奈丈夫愣是不同意。身边既然没有孩子,所以她下海做生意应该是没有什么牵挂的。
这小县城地方就麻雀般大,当时居民也不多,老邻老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隔壁邻里或相识熟悉的人家一有点或大或小的隐秘之事,便会迅速不胫而走,口耳相传。好像那时人家是藏匿不住所谓隐私的。当时好像也没有要保护人家隐私的自觉意识。那些隐私随着飘洒在小城上空的流言蜚语,很快就都成为小县城古镇闲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谈资。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