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锡山    更新时间:2013-08-06 16:42:19

徐中玉

王国维是近世中国学术史上有多方面重要贡献的人物,对他所有贡献的研究,至今还不能说已足够系统、全面、精当。对他的研究,无疑目前需要继续深入发展下去,今后也还将是一个饶有价值,非常吸引学者的课题。

王国维所以能在学术史上作出多方面的优秀成绩,除了他个人的博学、多识、勤奋、坚持不懈之外,同他所处近代末期西学的纷纷引入有关。即使在我国古代也已有些萌芽,但若不是到了这个时代,就不可能这样很清楚明白地提出来。他受到叔本华哲学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他一方面深受传统的影响,这时又直接受到西方某些学术思想的影响,加上自己对所治学问的深入钻研,自出手眼,终于在一个前贤不可能有的新基地上形成了具有他自己特点的专家之学。他既是传统的承传者,又是新时代的开拓者,在承传中有发展,在开拓中仍留着些旧时代的影子。这是过渡时代人物常有的现象,只是在他身上,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开拓的成份确实更多、更重要。

王国维的文艺理论、美学思想不但异常丰富,而且还多惊世骇俗之论。这情况在提出的当时固已如此,今天看来仍有类似的情况。惊世骇俗既不能表明其说一定为“是”,亦不能表明其说一定为“非”。却可表明他提出了一些非常复杂、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在有的时候,比提出一些很易辨别是非的问题更难能可贵。往往学术的进步,钻研的深度,就要在能否或敢否提出这些问题,是采取简单草率下结论,还是具体分析以求探索适当解决这些问题的连续方法来衡量。浮躁的判决用不着费什么力气,谈不上是研究工作。

王国维对他提出的这些复杂问题肯定也是知道会惊世骇俗的,他明白地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当时和后来确有不少人不同意或不全同意他的解释。关键不在不同意或不全同意,乃在意见是否有理,是否有长期实践的历史作证明。我很尊敬王国维这位大学者,我感到他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创见,但也有些是考虑未周,互相矛盾,未能自圆其说的,如文艺是否要求有用的问题,如把李后主看成为一位大仁大智似的人物问题。也许他是从某种角度、某种意义上来立论,但用普遍原理的形式提出来,就未必很妥当了。看来,过高、过低的评价都有。今天的研究者,最好不要为过去的评价所拘限,从更新的时代认识出发,作出自己的评价。该怎样就怎样,而且一定要经过分析,有论据,有论证,充分说理,令读者看后心服。

锡山同志研究王学多年,我知道他对王氏是非常尊敬的。这部著作是他近年研究王学的结晶,若干论文发表后颇有好评,对他这是一种有力的鼓励。我希望他继续研究下去,充分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尽量从不同意见中发现某些可以相互补充的东西,使王学的研究,通过大家的努力,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我相信以锡山同志的好学、深思,又不断吸取国外研究王学的成果,是一定能做出更多贡献来的。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